天天看點

爸爸打媽媽,結果被3個兒子揍了,是對還是錯?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被丈夫家暴的妻子,被父母家暴的孩子,他們往往在一生中,都無法擺脫過去生活的陰影。

冷漠、吵鬧和撕打,從新婚時的相敬如賓,在生活的重壓、人情的羁絆和機遇的捉弄下,最終變成了一場再也醒不來的噩夢。

然而“家庭暴力”,不是靠外人調節和法律條文,就能徹底改變的。表面上的暴虐言行,實質是勞累、貧困、偏激、抑郁和疾病的外溢。

在夫妻感情遊蕩在聚合邊緣的家庭,丈夫要麼是又懶又窮,要麼是為富不仁。

但隻要男人揮出了拳頭,作為弱勢群體的女人和小孩,肯定會在情感、性格和生活上,同時遭受到無法彌補的創傷。

現實是,隻有在家庭行将破裂的前夕,母親和孩子才會想到求助法律的武器。

爸爸打媽媽,結果被3個兒子揍了,是對還是錯?

01

在安徽周邊的農村裡,就有一位習慣了對妻子拳打腳踢的“家暴男”張三(化名)。

然而在偏僻貧窮、思想守舊的鄉村,丈夫打妻子,父母打孩子,都不是什麼新鮮事。雖然違法違規,但是在很多中老年人的眼裡,早已經是司空見慣。

正所謂,“夫妻吵架,床頭吵架床尾和”。

這位“家暴男”和妻子之間的恩怨情仇,周圍的村民早已有所耳聞。反正隻要村子裡響起噼裡啪啦的扔東西聲,撕心裂肺的女人小孩哭聲,十有七八就是張三家又開始鬧了。

爸爸打媽媽,結果被3個兒子揍了,是對還是錯?

更無語的是,這兩口子吵鬧撕打了這麼多年,還是拉扯大了3個龍精虎猛的兒子。是以說這樣的怪事,誰都看不懂。

你說夫妻感情不好吧,3個兒子都生出來了;

你說夫妻感情好吧,老公天天打老婆,可是村裡人都耳聞目睹的。

反正就這樣,張三也沒多大學事,他的能力和财力隻能保證維持眼前這個農村家庭的吃穿用度。或許在村子裡和廠子裡,張三見了村長和上司,都會點頭哈腰地笑臉相迎。

但是在家裡,他就是這套房子裡的“NO.1”!

爸爸打媽媽,結果被3個兒子揍了,是對還是錯?

02

從20多歲結婚,到小兒子都上了高中,按理說,張三的家暴做法也該歇歇了。

畢竟妻子再唠叨、再犯錯、再沒眼色,也把3個孩子都培養成了高中生和大學生。而張三就和大多數農村男人一樣,有機會就出門打工,賺了錢就到處打牌,回到家裡還要對老婆發脾氣、甚至是拳打腳踢。

問題是他家裡3個膀大腰圓的小夥子,難道是吃素的嗎?

實際上,最令孩子痛苦和羞辱的,就是爸爸打媽媽。

因為外人欺負家人,自己還可以上去吵兩句、揮兩拳,可要是爸爸打媽媽,甚至是長達十多年的侮辱、吵鬧和撕打,孩子們從3、5歲懂事起,到12歲青春期,再到18歲告别未成年,如果從小到大都眼睜睜看着自己家裡的撕打和哭喊在一天天地持續。

那麼孩子的心裡,究竟會怎麼想?

爸爸打媽媽,結果被3個兒子揍了,是對還是錯?

在國小階段面對家庭暴力的孩子,會因為畏懼而逃避;

在國中階段遇到家庭暴力的孩子,會因為厭惡而憎恨;

而到高中時期看到家庭暴力的孩子,很可能就不隻是旁觀了!

因為作為青春期臨近成年的孩子,尤其是男生,不但膀大腰圓,而且對自我和家庭相關的事情都有了許多明确而執拗的看法。

是以大多數神志清醒的中年父親,或許在孩子年幼時經常和老婆吵鬧打架,但到了孩子懂事以後,一般會相對收斂一些,避免讓臨近成年的孩子看見,激發出難以控制的局面。

換句話說,很多“家暴男”喜歡打老婆、揍孩子,一方面是因為自己脾氣惡劣、精神偏激,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女人體弱,孩子幼小。

等到孩子長大了,能給媽媽撐腰了,很多“家暴男”也就慫了。

除了這個“腦子不合适”的張三。

爸爸打媽媽,結果被3個兒子揍了,是對還是錯?

03

但凡是個理智清醒的中年男人,不管是從教育還是情商方面來講,看到3個膀大腰圓的兒子都待在家裡,還敢對妻子出言不遜、大打出手,甚至打到吐血?

毫不意外的是,這一次鼻青臉腫的不再是媽媽,而是十多年來始終冷漠寡情的爸爸。

3個孩子看到“家暴男”張三再次對妻子揮動拳頭,忍不住怒從心起,将這位老父親七手八腳地摁在地上,狠狠地教訓了一頓。

那麼這樣的行為 ,到底是對還是錯?

從傳統觀念和人倫感情上來說,兒子打爸爸,肯定是大逆不道的錯事。但是從制止家暴和避免媽媽受傷害的角度,我們又不禁想給這3個孩子點贊。

爸爸打媽媽,結果被3個兒子揍了,是對還是錯?

正所謂,“嚴父慈母”。

在大多數中國家庭裡,父親都是孩子心中以身作則和嚴肅偉岸的印記。而極少數“家暴男”的暴力傾向,勢必會給夫妻關系和親子感情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更重要的是,會給孩子造成延續一生,足以徹底改變其性格和人生的童年陰影。

像張三這樣,秉持着“大男子主義”的粗暴父親,對老婆孩子想打就打、想罵就罵,認為孩子就應該無條件聽老子的,老婆就應該事事都聽老公的。把好好一個家,經營到這幅田地,乃至被3個親生兒子摁在地上暴揍,也就不奇怪了。

總之,很多家庭教育問題,包括夫妻感情和父子關系的困境,大多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必然結果。

但凡一個家庭裡出現一個暴戾寡情的父親,最受傷的不是拳腳下鼻青臉腫的母親,而是蜷縮在屋角裡,手蒙着眼睛,瑟瑟發抖而絕望無助的孩子。

是以說拒絕家庭暴力,就是關愛我們的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