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70後開始,中年後被淘汰,越活越心累,将成為一種“趨勢”

從70後開始,中年後被淘汰,越活越心累,将成為一種“趨勢”

01

有人說過,這是一個比馬爾克斯筆下的《百年孤獨》更魔幻的世界。

這世間的魔幻, 并不在于它的變化多端,而在于它的無邏輯性。生活,就像是一個沒有邏輯的劇本,讓人在不屬于自己的舞台上,過着不屬于自己的人生。

對于普通人來說,這所謂的“無邏輯性”,到底代表了什麼呢?

普通人需要高學曆就業,可35歲,或者中年之後就會失業,而失業之後又找不到工作,隻能被迫提前退休。這,才是普通人最大的悲哀。

一般來說,年輕人需要買房買車,但他們找到的工作,工資也不會高。這,就是特别沖突的地方。

中年人所要面臨的家庭壓力極大,但他們也就隻能無奈失業了。既要背負房貸,又要照顧老人小孩,其實也過得不容易。

像這種情況,為什麼會出現呢?其實,這并非是某個人的遭遇,而是一種大環境背景下的常态。

試想,連大廠的員工都面臨35歲職場危機,隻能提前退休,又何談是其他人呢?

是以說,從70後這代人開始,中年之後失業,被迫提前退休,将成為常态。

從70後開始,中年後被淘汰,越活越心累,将成為一種“趨勢”

02

70後和80後,正面臨“失業”的風險。

在2022年的今天,70後已經奔五了,而80後也已經奔四了。但對于他們來說,中年的人生,其實過得特别不容易。

圈子中有一位70後的老闆,從2020年開始,他的企業就開始虧損,直到2021年,他的企業就順利倒閉了。而他,也順利地破産了,如今隻能憑借以往的人脈幹點小買賣,越活越低欲望。

同行的老李,今年已經38歲了,碩士畢業的他竟然在過年後就被辭退了。雖然公司補了他不少錢,但他如今還是找不到工作,隻能坐吃山空,特别無奈。

......

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老闆會面臨破産,而高學曆的中年人也會逐漸失業呢?

很遺憾地說,如今的崗位越來越少,而畢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當一系列大廠以及中小企業都無法收納這些勞動力時,那中年人失業,沒有收入,就會成為趨勢。

80後還好,依舊年輕。而70後,就比較慘了。如果70後已經發财了,那他們是否失業,其實問題不大。可是,現實中有太多的70後,依舊活在了生活的邊緣當中。這才是現實。

從70後開始,中年後被淘汰,越活越心累,将成為一種“趨勢”

03

90後這代人,正面臨着“畢業等于失業”的風險。

在網絡上,看到過這麼一個笑話,畢業等于失業,畢業等于提前退休。

從縱向來比較,其實90後這代人的學曆是最高的,什麼大學、碩士或者博士,一大堆。可是,他們還是找不到工作,甚至面臨着被淘汰的風險。

有一個朋友的孩子,如今26歲了,985碩士畢業之後,就一直堅持考編制,既不工作,也不想着結婚,反正就是一心為了考試。

對此,我們都很疑惑,孩子都26歲了,過幾年就30歲了,怎麼還不去工作呢?

朋友跟我們說了這麼一句話:“如今的行情不好,大廠基本要清華北大的碩士,普通的985根本很難競争,而小企業也面臨着破産。既然如此,他想考編制,也算是不錯的選擇了。哪怕考不上,反正我們家也不窮,啃老也挺好。現在的孩子,不容易啊。”

聽了朋友的話後,我突然就有點明白了。對于一部分精英來說,眼高手低,是他們骨子裡面的堅持。而對于大部分普通人來說,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是一種對于現實生活的哀歎。

從70後開始,中年後被淘汰,越活越心累,将成為一種“趨勢”

04

為什麼中年失業,被迫提前退休,會出現呢?我想,有這麼三個原因。

首先,中年危機提前到了35歲,而企業用工也把35歲當成了一個淘汰标準。

可以說,如果普通人幹不到管理層,或者沒有獨特的技術,被淘汰,那就是時間的問題了。

其次,行情變得不怎麼好,大部分崗位也慢慢地在減少。

比如說搞外貿,但如今的外貿環境一般,說得難聽點,全世界的外貿環境也不好。如此,這連鎖反應下來,受傷的依舊是普通人。

行情,不僅僅是所謂的商業那麼簡單,它還關系着普通人能否養活家庭的問題。

最後,人太多了,内卷愈發嚴重,末位淘汰跟年齡挂鈎。

在你看來,編制外面的打勞工,他們的黃金工作時期,是哪個年齡段呢?就是23歲到35歲這12年的時間。如果畢業晚一點的人,就是26歲到35歲這9年的時間。

也就是說,普通人要在這12年,或者這9年的時間裡面,賺到能夠順利退休的錢财。這難度,早已超過了一般人的能力範圍。

從70後開始,中年後被淘汰,越活越心累,将成為一種“趨勢”

對此,又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呢?沒辦法,這是時代的發展趨勢,也是人類社會必然要經曆的一個過程。

送大家一句話,對于普通人來說,時代的一粒灰,落在每個人身上都是一座山。

文/舒山有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