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想養出白眼狼,就一定要讓孩子承受這六種苦

文 | 一本叔

盧梭曾說:“你知道用什麼辦法,一定可以讓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誠然如此。

現在舍不得孩子吃苦,将來他會吃一輩子苦。

真正的愛,不是給他一個保護罩,而是教會他在暴風雨來臨前做好萬全準備。

有遠見的父母,一定會讓孩子吃這六種苦。

01

讀書的苦

背景有讀者問: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甯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讀書的苦?

在我看來,讀書的苦是一時的,生活的苦卻是一輩子的。

在能吃苦的年紀不去吃苦,等到老的時候,就要承擔生活雙倍的懲罰。

在我求學時,曾在淩晨四五點鐘,看到班上一個同學在食堂門口昏暗的路燈下背曆史,也見過幾個網吧通宵的同學踩着鈴聲才進教室。

老一輩常說:人這一輩子,吃多少苦,享多少福,都是有定數的。

年少無知不懂事,懂時已是當事人。

讀書或許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但努力卻是最公平、最寬敞的一條路。

也許現在有背不完的單詞,刷不完的習題,需要三更燈火五更雞,不分晝夜勤學苦讀。

但這些所謂的痛苦,跟生活的重壓比起來,又算什麼呢?

星空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

不想養出白眼狼,就一定要讓孩子承受這六種苦

你能做的,就是穩穩地邁出腳步,一步一步朝前走。

你在當下擡起腳,将來整座山都在你腳下。

真正有格局的父母,都舍得讓孩子吃讀書的苦。

就像一位作家曾說的: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将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告訴孩子,當才華還不足以撐不起自己的野心時,先好好讀書吧。

那些為奮鬥流過的汗水,終将成為你踏上天塹的階梯。

02

勞動的苦

有個農場主,每天叫他的孩子在農場辛勤地工作。

朋友對他說:“哎,老兄,你根本不需要讓孩子這麼辛苦,你看你的農作物長得很好,你可以雇别人來做嘛。”

農場主跟他的朋友說:“我不是在培養農作物,我是在培養我自己的孩子。”

但不可置否的是,很少家長會有這樣的覺悟。

他們總會對孩子說,家裡的事都别管,你隻管好好學習。

于是,孩子長大後連油鹽醬醋茶都分不清,甚至看見油瓶倒了都懶得扶一下。

殊不知,一個人隻有親身去體會生活的不易,才會真正懂得如何去珍惜人生。

很多人之是以長大後活成了自己都不喜歡的模樣,那是因為小時候從根處就壞掉了。

人,從哭聲中來到人世間那刻起,就注定要嘗遍世間百味。

懂得吃苦的人,才懂得什麼叫知足;懂得付出的人,才懂得什麼叫成長。

不想養出白眼狼,就一定要讓孩子承受這六種苦

人活一世,是想先苦後甜還是先甜後苦,完全看你當下的選擇。

隻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才能赢得尊嚴,實作人生價值。

03

自立的苦

去年,一個名為《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盤番茄炒蛋》的視訊在朋友圈刷屏了。

在外留學的兒子要給朋友做番茄炒蛋,微信詢問母親如何做,父母接到求助後立即起床一步步示範。

很多網友看完嚎啕大哭,但也有人表示,為了一碗蕃茄炒雞蛋把跨越半個地球時差的父母吵醒,自己不會查百度?

當下想想,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不正是父母過度的溺愛嗎?

孩子在身邊的時候,不教會他自立,将來走上社會,就要吃更多“不獨立”的苦。

為人父母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放開手,讓他們獨自闖一闖,而不是替孩子擋住所有的風雨。

要知道,人一旦失去了獨立性,就會心無定力,依附他人,喪失自己。

小時候不能自立,成年後就更挑不起家庭和社會的重擔。

隻有早早讓他們學會為自己負責,他們才會有安身立命的資本,做父母的也能安心老去。

04

批評的苦

前兩天,兩個熊孩子,因為一個“壯舉”——掰斷小區14輛豪車車标,沖上熱搜。

父親得知消息後,馬上批評了孩子,并讓兄弟倆罰跪,把照片發到業主群向大家道歉,并表示會一一賠償。

不想養出白眼狼,就一定要讓孩子承受這六種苦

忍不住給這位爸爸點贊。孩子犯了錯絕不袒護,該批評批評,該管教管教一點不含糊。

但不乏有些家長,明知道孩子闖禍,卻說孩子年紀小不懂事,跟孩子計較什麼?

這樣的父母看似是愛孩子,實際卻是坑害了他。

老話說,小惡不止,大惡必至;大惡不止,大難至矣。

每個人生來就是一張白紙,父母都是作畫的人,從小讓他們明辨是非,舍得讓他們吃批評的苦,長大後才會交出一幅滿意的畫作。

但作為家庭教育的一種手段,批評的目的不是壓制孩子天性,而是督促他們成長。

孩子犯了原則性錯誤,千萬不要得過且過,父母應當以身作則;

當下的問題當下解決,過去了絕不翻舊賬;

批評過程中讓孩子感受到愛,而不是父母壞情緒的宣洩。

就像田地裡的莊稼,既要享受大自然的陽光雨露,也要遭受風雨雷電的考驗,如此才能碩果累累。

05

失敗的苦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勝敗乃兵家常事,輸赢更是人生常态。

學生時考試會有失敗,工作後升職會有失敗……失敗的滋味是很苦,但爬不起來的人生更苦。

之前看過一則新聞,說的是一名四年級國小生因為競選班長失敗而絕食。

急的父母、學校找心理醫生來解開心結。

孩子自尊心太強不是壞事,但把握住“度”才是好事。

人生道路何其漫長,如果一點挫折就如此脆弱,未來又怎能立足于社會?

有格局的父母,不會一味地教孩子如何走向成功,而是告訴他如何面對失敗。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不妨給他一個心理暗示:“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站起來。”

隻有讓孩子坦然面對人生的每一個小坎,他才會厚積薄發,絕地反擊。

這一路,走在你前面的人很多,但最後走到終點的才是真正的赢家。

那些看起來覺得很艱難的時候,其實已經在走上坡路了。

06

分離的苦

你有沒有發現,人這一輩子,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分離中成長起來的。

外出求學,遠離父母是苦;學有所成,離開校園是苦,感情受挫,痛失愛情也是苦。

每一次分别的“苦”,都是撕心裂肺的痛。

但正是這些痛,才鑄就了如今一雙堅不可摧的盔甲。

人生的路上,沒有誰能夠一直陪伴左右,這一路的風風雨雨總要自己去面對。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目送他漸行漸遠,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分開,也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遇。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隻有教會他與生活的種種不如意和解,他才能真正的成長。

人生,都是為了幸福忙活,但要獲得真正的幸福,又必須能吃苦,敢吃苦,不懼苦。

前路迢迢,未有坦途。

為人父母,今天對孩子“狠心”,明天他的人生才會更加無憾而完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