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YSBA青商院關注丨中國青少年訓練存在問題與出路

世界競技體育強國的實踐表明:青少年訓練體系是競技體育發展的重要基石。青訓體系是一個非常龐大而複雜的系統,涉及到選材、訓練、競賽、管理等幾大領域和若幹環節,一項研究或一篇文章很難闡釋清楚。本文選取運動訓練這一相對具體的視角來讨論大陸青訓存在的問題。

青少年不是“微型的成年人”( Miniature Adults) ,他們在身體形态、機能、心理等方面與成年人有着巨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決定了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在訓練理念、訓練内容、方法手段、負荷安排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征和規律。在中國,受奧運戰略和舉國體制的影響,與國家隊、省市專業運動隊伍相比,青少年訓練一直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

YSBA青商院關注丨中國青少年訓練存在問題與出路

在實踐層面,青少年運動員“過早專項化”、青少年訓練“成人化”、訓練負荷過大等問題長期存在。在理論層面,青少年訓練理論研究雖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研究欠系統,欠深入,有待于進一步優化。

上述問題造成了青少年運動員運動成績“昙花一現”“早衰”及傷病等問題的出現,制約了大陸競技人才培養的效益,影響了大陸競技體育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中國青少年訓練存在的問題

(一)訓練目标單維化

青少年訓練,是培養運動員的過程,更是培養人的過程。目标的多元化是基本的方向和原則。然而,在中國的體育領域,長期的“金牌至上’“唯成績論”等觀念曲解了體育精神,也深刻地影響和制約了青少年運動員的培養。

目前,無論是體校還是中、國小,青少年運動員的培養目标仍然是“運動成績,‘金牌至上”,把青少年運動員當作獲勝和擷取“政績”的工具,背離了競技體育的多元價值,并将運動訓練之外的文化素質、社會發展、人格培養等教育活動擱置一邊,嚴重影響了青少年運動員的健康、全面成長,進而導緻了多數運動員群體文化素質基礎薄弱,社會适應能力相對較低等現實問題。

“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也成為社會對運動員群體的“共識”。唯成績論的單維化訓練目标影響家長支援孩子從事運動訓練和競技體育的積極性,也誤導教練員施展各種“成人手段,“過度專項化”以及極限負荷來“拔苗助長”,嚴重影響了後備人才的規模和品質。青少年訓練目标的“唯成績論”既是大陸青訓面臨的關鍵問題,也是其他相關問題産生的根源。

反觀美國,社會對運動員群體及運動經曆卻有更積極的認識。一方面,他們把運動當作人生重要經曆之一。特别是美國的精英階層,從政治家、将軍、企業領袖到媒體大腕、大學教授,運動健将比比皆是。比如,美國有4位總統曾經是大學運動隊的成員。

YSBA青商院關注丨中國青少年訓練存在問題與出路

另一方面,美國的中學、大學的體育組織(NFHS、NCAA、各大學代表隊)從未将運動成績作為學生運動員培養目标的核心内容。而是将競技體育視為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一種培養人的手段。

比如,哈佛大學的競技體育使命表述為:競技體育是一種教育活動,參與競技體育可以使學生運動員強健身體、習得知識、享受運動帶來的喜悅,可以培養他們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個性、責任感和團隊意識,發揚體育精神,建立高尚的道德标準,遵守規則,尊重對手,正确對待勝負。并強調,獲勝不是體育競賽的終極目标,全體運動員在整個競賽訓練過程中的拼搏付出将有助于他們成功地走向未來。

(二)訓練内容“過早專項化”

專項訓練是指通過專項運動自身以及與專項運動動作相似的練習,提高專項運動素質,掌握專項技術、戰術、理論知識以及改善專項心理品質的訓練活動。專項訓練是運動員取得成功的重要且必須的練習方式,是運動員走向競技水準巅峰的重要過程,通過專項化訓練可以使運動員在身體、心理以及技戰術上更加适應運動項目本身的需要。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訓練階段,專項化的程度應有所差別。

YSBA青商院關注丨中國青少年訓練存在問題與出路

但在國内,出于早出、快出成績的考慮,許多教練員過早對運動員進行專項化訓練,具體表現在:球類項目中,運動員絕大多數時間都“泡”在球場上;在田徑和遊泳項目中,運動員在很小年齡時就細分到某個特定小項上;在體操、跳水等表現難美性項目中,許多運動員從4 -5歲就開始了嚴格的專項訓練。

誠然,過早專項化可以使兒童青少年運動員的專項運動成績快速提高,但與此同時,過早專項化也會過早耗盡運動員的發展潛能:一方面,過早的專項化訓練使得運動員基本運動技能、基本運動素質等得不到全面發展,影響未來新技術、難度技術的學習和把握;另一方面,過早的專項化還可以造成局部負擔過重而引起傷病,直接影響到訓練和比賽。

關于青少年何時進行專項化訓練,如何進行專項化訓練等問題一直存在較大争議。部分學者支援早期專項化,并以瑞典心理學家安德斯.埃裡克森最早提出“1萬小時(10年)法則”加以解釋,基本觀點認為青少年運動員若想達到健将級水準,至少需要10年高标準的早期專項化訓練。但更多的學者對早期專項化持反對意見。

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在青春期前參與多項運動的青少年運動員比更早專項化的運動員更少受傷,運動壽命更長。

另一項研究則回顧了1990 - 2011年有關體育專項化的英文文獻,指出:沒有迹象表明青春期前進行專項化訓練與後續成功存在聯系。且早期專項化可能造成傷病、心理壓力過大,甚至過早退出體育運動等負面效應。

德國在2006年進行了一項涉及1588名國字号隊伍的大規模問卷調查(如圖1)也對專項化的時間提出質疑,研究發現:競技水準越高的運動員,其在青少年時期參與非主項訓練的比例越高。

YSBA青商院關注丨中國青少年訓練存在問題與出路

圖1 德國不同水準運動員早期訓練方式比較

另外,在實踐領域,有許多成功的運動員從事專項訓練的時間并不長,比如英國選手Glover在倫敦奧運會赢得一枚女子雙人單槳賽艇比賽冠軍,她從被招募到拿冠軍,曆時不足5年。美國跳高名将Donald Thomas從籃球轉向跳高,在2年的時間内以2.35米的成績奪得世界田徑錦标賽的冠軍。

是以,專項化有利有弊,專項化訓練開始時間因項目而異,需差別對待,謹慎安排。

(三)訓練負荷過大

循序漸進,留有餘地,是青少年階段對訓練負荷的總體要求。盲目追求負荷的累積效應,沖擊負荷極限,特别是過分強調負荷強度,盡管可以帶來成績的快速提升,但與此同時也會給青少年運動員帶來極大危害,傷病是最大隐患。

2002年9月23日,大陸著名排球運動員郎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26歲那年就退役了,主要是因為我的膝傷再也承受不了那樣的訓練了,一跳膝關節就積水,腫得老高。現在國外選手每天隻訓練2 -3h,但她們到36歲也還照樣能跳。我們練10年的運動量可能是人家練20年的運動量,但我們10年就耗盡了。2003年1月11日羽毛球國家隊隊員傷病調查結果:傷病率是100 % 。2001年,中國羽毛球青少年隊傷病率是200%, 42名集訓隊員查出83處傷病。

YSBA青商院關注丨中國青少年訓練存在問題與出路

中國青少年運動員與國外運動員訓練負荷差距較大。調查結果顯示:2014年,中國乒乓球二隊某次集訓期周訓練總時間達到38小時30分鐘,除了訓練,還有文化、業務學習時間14小時30分鐘;2014 -2015賽季,CBA新疆男籃體賽期每周的訓練時間為27.5 -31.5小時之間;2014年冬訓,中國射擊隊周訓練時間平均為29小時;2015年4月30日至6月4日,國家藝術體操隊亞錦賽賽前為期6周的訓練總時長為208. 2課時,每周平均34. 7小時。

美國大學生運動員比賽和訓練具有嚴格時限:NCAA對大學生運動員一個賽季中的比賽次數或天數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如表1所示),以籃球為例,各會員院校參加比賽的數量不得多于28場。關于訓練的時間,NCAA也有明确規定:在賽季中,運動員每天參加訓練的時間不得多于4小時,每周不得多于20小時。賽季外,每周則不超過8小時。

表1 NCAA 2002 -2003學年I級院校部分比賽的最名場次和天數規定

YSBA青商院關注丨中國青少年訓練存在問題與出路

■注:根據2002一2003 NCAA MANUAL改制

不僅美國大學生運動員的訓練時間較少,在倫敦奧運會大放異彩的英國運動員訓練時間也不是很多。英國體育理事會2007年的調查報告(見表2)顯示:英國的優秀運動員(包括巅峰期運動員和發展中的運動員),每周訓練時間平均為21. 8小時。

表2 英國優秀運動員訓練時間表

■注:譯自UK SPORT 2007 -2008 ANNUAL REPORT

(四)訓練方法、手段單一,枯燥,訓練氣氛沉悶

訓練方法、手段的趣味性和多樣性對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和主動性産生重要影響。

但長期以來,大陸衆多基層教練員卻對此認識不夠,片面強調練習的内容、負荷等實體,忽視手段、方法、氣氛等實作目的的方式、途徑,導緻訓練枯燥、乏味。

具體表現在:

第一,訓練方法、手段長期不變。在體能類項目中,力量就是杠鈴,耐力就是“跑圈”,速度就是沖刺,這“老三樣”幾乎成了很多項目訓練的全部。

在技能類項目如籃球訓練中,運球、投籃、快攻、實戰“四部曲”成為許多青少年隊伍的規定動作。這些單調枯燥的方法、手段每周、每天、每次課不斷重複,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熱情和積極性大打折扣。

第二,一節課中,同一練習内容和手段持續時間過長,轉換不及時。比如,排球訓練中的墊球、傳球等一般都持續較長的時間。這種方式與青少年階段神經系統動員快,轉換快但易疲勞的特性背道而馳,也會影響訓練的效果。

第三,訓練課中教練員、運動員情緒低弱,氣氛沉悶。在調研中,很少看到教練員與運動員積極溝通,也很少聽到教練員指導和激勵運動員的喊叫聲和運動員的呼應,訓練課氣氛略顯沉悶。與我們的做法不同,美國籃球教練員對待訓練的态度和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筆者在2005年亞洲耐克籃球訓練營中觀察到,美國教練訓練中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嚴格控制訓練課中每個練習内容及手段的持續時間在15分鐘,時間一到,立即停止練習,喝水、體息并轉換練習内容。同時,整堂訓練課球館中都充斥着教練員不間斷的呼喊聲、口哨聲以及運動員的回應聲,教練員、運動員情緒高漲,訓練氣氛熱烈,訓練效果自然會有保障。

(五)訓練、管理方式“成人化”

在中國,由于成績需要,很多運動員被“上位”,即過早進入職業隊伍或成人隊伍,過早采用“成人”的訓練方式。

教練員把青少年當作微型的成年人,在訓練内容、方法、手段的選擇以及比賽要求等方面與成人沒有明顯差别。表現在:第一,在體能訓練中頻繁使用1RM負重強度、跳深、蛙跳、高強度無氧間歇訓練等方法手段;第二,在技術訓練中,過早強調對抗,忽視基本功的“磨練”;第三,用成人的比賽規則進行比賽。

訓練過早成人化在快速提升運動員競技表現的同時,對訓練也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首先,體能訓練過分強調高強度,由此帶來大量傷病。其次,對抗練習比例過大導緻技術變形,不利于紮實基本功和良好技術規範的形成,影響未來更高難度技術掌握和更有效地使用技術。

另外,過早的進入成人領域,過早進入社會也會給青少年運動員帶來一系列社會心理問題,不利于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美國體育領域很早就己經認識到這個問題,為了避免該問題的出現NBA于2006年起己禁止高中畢業生直接參加NBA選秀。

(六)重視體能訓練,忽視技、戰術訓練

多項研究成果及許多體育強國在某些運動項目實踐均表明:青少年階段的訓練應以技能訓練為核心。歐洲足球豪門巴塞羅那俱樂部青訓梯隊的一個重要經驗是“運動員在15歲之前沒有專門的體能訓練課’,他們的理念是在15歲之前,孩子們更需要做的是“人與球的結合能力和對比賽的閱讀能力”。再如,德國足球從1990年到2002也走過了10年“重力量,輕技術”的彎路,使得德國隊技術水準開始落後,後及時糾偏,逐漸重視技術,得以重回世界巅峰。

而在國内的調研中發現,中國的青少年訓練普遍存在“重體能、輕技術”的現象。即便在一些技能主導類的項目中,教練員更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抓見效快、容易練的體能;而對于周期長、見效慢的技術訓練重視程度不夠,辦法不多。特别是對于基本技術規範、技術細節的訓練要求不嚴,使得一些運動員在成年階段表現出基本功不紮實、技術感覺差、戰術意識不強等明顯弱點。

近幾年,大陸很多外籍教練垢病最多的問題也是中國運動員的基本技術問題。特别是在集體球類項目中,面對基本功較差的中國隊員,外教們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來補基本功的課。在籃球運動中,中外教練員均指出中國國家隊運動員基本技術相對較弱的問題。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練員對于運動項目運動員成長規律的認識和把握仍有偏差;二是在青少年的比賽中,體能好、體格強壯的運動員更容易取得好成績,使得教練員的訓練重心向體能傾斜;三是許多基層教練員自身技術水準不高,對技術要領、技術規範、技術标準的認識和了解不深入,不細緻,對訓練方法、手段把握和應用不熟練,不自如。

(七)體能訓練内容結構失衡

随着研究的不斷深入,對于體能的認識更加清晰、深入。但衆多青少年教練員仍然把所謂“三大素質”的力量、速度、耐力作為訓練的重點内容,而對協調、平衡、靈敏等素質的訓練重視不夠或者辦法不多。

特别是功能性訓練理念出現之後,體能的外延更為寬泛,如有的研究者把一般體能稱為做功能力,是指對訓練負荷的承受能力以及訓練負荷後的恢複能力。包括身體成分、靈活性、有氧能力、有氧功率、力量耐力以及無氧功率等要素。這些要素和能力對青少年運動員的培養至關重要,基礎訓練階段必須給予充分的重視。

即便是在“三大素質”的訓練中,基層教練也存在訓練内容結構不合理的現象,表現在:力量訓練中以深蹲、卧推等單維、單一運動方向的手段為主,缺乏全身性的、功能性的、多方向上的練習手段;速度訓練注重直線速度、起動速度,忽視變向、轉身、減速、變速、制動等練習手段;耐力訓練中長跑練習居多,遊戲性的、變速的、不同環境下的耐力訓練手段缺乏。這些訓練内容結構失衡的問題将會削弱青少年基礎體能的全面性和整體性,影響未來競技潛力的挖掘和提升。

(八)忽視恢複和再生,缺乏有效的監控

訓練與恢複并重是現代競技訓練的一個重要趨勢。甚至有些隊伍、有些運動員課後恢複活動的時間比訓練時間還要長。

在中國的青訓實踐中,還有一種非常普遍的做法:訓練課上訓練内容完成後馬上就下課,或者簡單放松一下就解散。既沒有慢跑、拉伸、按摩、冰敷等即時恢複環節,也沒有對睡眠、營養等訓練之後促進恢複與再生的明确要求和具體措施,訓練的效益減弱,效率降低。

另外,缺乏對訓練過程的有效監控也是目前大陸青少年訓練領域的一個重要問題。一方面,教練員監控意識淡薄,相關的制度等軟體不完善;另一方面,基層訓練機關訓練監控的儀器、裝置、人員等硬體條件也不完備,使得訓練監控成為可有可無的雞肋。

二、中國青少年訓練的未來出路

(一) 高度重視青少年訓練工作的基礎作用

青訓工作關乎國家競技體育持續發展大計,關乎青少年運動員的健康成長,是中國競技體育事業的基礎和根基,政府、社會、家庭都負有重要的責任和義務。作為政府部門,要繼續發揮主導作用,高度重視青少年訓練工作,在資金、政策、教育、教育訓練等方面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援。特别要強化教育系統在青訓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教體結合,彌補大陸競技體育後備人才三級訓練網的薄弱環節,積極承擔後備人才培養的責任。

作為社會組織和團體,也要積極參與到青訓工作中來,一方面,通過政府授權,資助,擴大社會體育組織的資源和影響力,另一方面,各類社會組織也要通過各種途徑和管道,積極吸納社會資源,擴充自身的實力。特别是各單項體育協會以及各類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要繼續發揮在項目普及和提高方面的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擴大青訓規模,拓寬人才培養的管道。

(二)積極回歸競技體育的教育功能

大陸青少年訓練領域存在諸多問題,從訓練、管理方式的“成人化”,到訓練内容的“過早專項化”,再到訓練負荷過大以及方法手段單一、枯燥等等,而訓練目标的單維化既是青訓領域存在的問題,也是其它問題産生的根源,找到這個關鍵問題,也就抓到了青訓的主要沖突,要從源頭上明确競技體育的多元價值,擯棄“金牌至上”的競技體育價值觀,以“以人為本”的人才培養理念來認識和把握運動訓練的目的和過程,把運動訓練作為培養“健全人”而不僅僅是“運動員”的一項教育活動,提升青少年運動員的綜合素質,為國家、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三)嚴格控制青少年訓練的負荷量度

訓練負荷過大己經成為制約大陸青少年運動員健康成長的關鍵問題。一方面,負荷過大占用大量文化學習及參與其他社會活動的時間,另一方面,也給青少年運動員帶來大量傷病。

是以,嚴格控制訓練負荷量度成為當務之急。借鑒和學習美國中學及大學組織嚴格限制青少年運動員比賽、訓練時間的做法,教育系統、體育系統、學校、家庭等齊抓共管,制定和執行更為嚴格、規範、操作性強的制度和措施,保證青少年運動員的文化學習時間,同時,這些規定也會進一步敦促教練員優化訓練方案,精選訓練内容,縮短訓練時間,提升訓練品質。

(四)真止樹立“技術優先發展”的訓練理念

運動技術是運動項目的根本,也是項目魅力的來源。青少年運動員的身心特點和運動技能的發展規律決定了技能訓練是青少年階段訓練的重要内容。青少年教練員要緊緊圍繞“運動技術”這一中心組織和安排訓練。

首先,在訓練内容的選擇上,突出運動技術訓練的核心地位,安排更多時間、更多的手段來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術;其次,要從基本技術、技術細節入手,狠抓技術規範和技術品質,練好基本功,為将來學習和掌握高難度技術,在比賽中更自如地使用技術打好基礎。最後,技術優先發展并不意味着對體能訓練的忽視,而是将技術訓練與體能訓練更好地結合,在技術訓練中練體能,在體能訓練中完善技術,綜合提升青少年運動員的整體競技能力。

綜上所述,各級青少年隊伍的教練員要深刻認識和掌握青少年身心發育規律和運動項目的訓練與競賽規律,明晰訓練目标,鼓勵兒童青少年參與更多的運動項目,限制訓練負荷,選擇多樣化、趣味性強的訓練方法、手段,以技術訓練為核心,嚴控訓練過程,紮實做好訓練的每一個環節,提高青少年訓練的科學化水準,全面提升大陸青少年運動員的人才培養品質和效率。

文獻來源:

米靖. 中國青少年訓練存在問題與未來出路[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6, 42(5): 77-8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