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隻生一個孩子的家庭往往過得更好?人到中年後你會懂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自從二胎政策出台以後,許多隻有一個孩子的父母紛紛生出了添二胎的想法,畢竟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人們都覺得孩子越多,福氣越厚。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孩子多還會讓家族興盛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當人口基數增加,飛出金鳳凰的可能性自然也随之增大。

在經濟條件允許的範圍内,許多家庭都希望擁有更多的後代,這是不争的事實,隻不過在現實生活當中,最幸福的家庭并不是多子女家庭,而是獨生子女家庭。

人終究會生老病死,每一個人都逃脫不了大自然的規律,當父母逐漸老去,孩子們将要面臨贍養老人以及照顧老人的情況。

在許多多子女家庭當中,子女們常常因配置設定不均而産生沖突,在贍養老人這件事上,大家也會因自己擔的責任不同而互生罅隙。

隻生一個孩子的家庭往往過得更好?人到中年後你會懂了

如果每個子女的經曆時間以及經濟條件都各不相同,那麼誰應該承擔更多的養老責任呢,這個問題無疑讓人們感覺頭疼。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埃裡克森(Eriksson)指出,人的一生可以被分為8個心理發展階段,其中25-50歲屬于人的成年期,該過程是生育和自我專注産生沖突沖突的典型階段。

處于這個年齡的人通常過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大家不光要承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還不得不考慮到贍養父母的問題。

如果家庭裡不隻有一個孩子,那麼這一階段的成年人作為家裡的中流砥柱,他肯定很難獨自承擔起養老的重任,這個時候就需要每一個子女都分擔屬于自己的那一份。

隻生一個孩子的家庭往往過得更好?人到中年後你會懂了

隻不過前文中也提到過,每個子女的發展現狀都不一樣,如果不考慮實際情況統一配置設定任務,那麼彼此間肯定會出現沖突,特别是當衆人的意見難以達到統一的時候,沖突分歧在所難免。

反之,獨生子女家庭由于隻有一個孩子,是以養老的重任隻能落到他的肩上,當獨生子女沒有其他兄弟姐妹可以共同分擔義務,他自然也就不會計算自己付出的多還是少了。

随着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物質水準的穩步提升,就算一個人贍養父母,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困難。

隻生一個孩子的家庭往往過得更好?人到中年後你會懂了

教育資源不足。父母所擁有的物質條件和關注度是有限的,如果家裡隻有一個孩子,那麼兩個人就會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唯一的孩子身上。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非常有安全感,而且很自信,由于得到了許多的關愛,他們長大後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機率也更大一些。

而在多子女家庭當中,每一個孩子得到的關愛是不同的,如果父母存在偏愛或是重男輕女的情況,那孩子能得到的東西也就更無法稱之公平了。

當孩子受到的關注較少,他以後便很難形成健康且健全的人格,放眼到未來,同樣不利于他事業上的發展。

隻生一個孩子的家庭往往過得更好?人到中年後你會懂了

孩子增多的同時,家長在孩子身上花費的金錢也越多,經濟壓力增大,父母自然很是疲憊,在多子女家庭當中,由于父母長期承擔着巨大的壓力,而子女又缺少關懷,是以氛圍不和諧在所難免。

如果一個人在中年時期感受不到家庭所帶來的幸福,那麼父母雙友善很有可能誕生中年危機。據研究調查顯示,中年生活不開心的人無論是贍養父母,教育孩子,還是維持婚姻關系,他們都提不起熱情,反而會因時間的推移而愈發不滿。

不過任何事都不能一概而論,在教育孩子和養老這兩件事上,每個人都有着不同的選擇,更何況不是每一個多子女家庭不會因養老問題而再打出手,也并非每一對家長都無法做到一碗水單瓶。

隻生一個孩子的家庭往往過得更好?人到中年後你會懂了

在那些經濟實力雄厚的家庭中,多子多福的情況其實很常見,如果他們能給每一個孩子充足的教育資源,并且在自己年老之後好擁有足夠的存款用于養老,那麼父母和孩子自然不會産生太大的隔閡。

獨生子女也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當你的父母變老之時,你需要承擔起兩個老人的贍養責任,如果你的伴侶恰巧也是獨生子女,那麼你們二人将要照顧4位老人。

晚年生活過的是否幸福并不在于孩子的多少,而在于你曾經對他的教育觀念是否正确。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