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想必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是臨床僅次于肝癌,第二大可緻死的肝髒病變。
但是,該疾病與肝炎不同,它并不是獨立出現在肝髒上的病變,而是患者之前就已經出現了一種或多種慢性肝病,在肝髒疾病反複損傷的情況下,最終才發展為了肝硬化!

所謂肝硬化,大家可以了解為肝髒變形和變硬,這是肝組織反複受損後的結果。雖然僅僅隻是肝髒變形,但是它卻會出現嚴重的肝功能損害、門靜脈高壓。
如果患者沒有及時發現和治療,後期可能會合并各種并發症,甚至是有癌變的可能,最終導緻患者死亡。
更為可怕的是,肝硬化在臨床可分為兩個階段,分别是代償期和失代償期。所謂代償期,指的就是肝硬化的初期階段,由于肝髒代償能力十分強大,是以其起病非常隐匿,早期可以沒有明顯症狀表現,又或者是僅僅出現了類似于肝炎的症狀。
而隻有在進入失代償期之後,患者才可能會有明顯的肝功能損害以及門脈高壓症候群。
那麼問題來了,肝硬化起病隐匿,到底哪些症狀才是标志着肝髒硬化呢?
1、乏力
進行性疲勞和乏力,既可以出現在代償期,也可以出現在失代償期,甚至是可以貫穿病情的全程發展。這種乏力與普通的體力或腦力勞動後疲憊不同,即便是患者經過了長時間的休息之後,乏力感也不會消失。
而之是以會産生乏力感,與肝功能損傷有直接關系,肝髒無法正常儲存維生素E、糖原,導緻糖代謝紊亂、蛋白質缺乏、膽堿酯酶生成減少,最終産生了進行性疲勞和乏力感;
2、黃疸症狀
進入肝硬化階段之後,意味着患者的肝髒細胞已經逐漸受損、發生了病變。在肝髒細胞受損之後,其對膽紅素的攝取、代謝以及轉化能力都會降低。
而膽紅素這種特殊的物質,原本是膽汁中的主要色素,呈現出了橙黃色。在其代謝紊亂之後,大量膽紅素就會堆積在血液中并随着血液遊走,繼而發展為高膽紅素血症,患者可是以出現肝細胞性黃疸,其主要表現為了鞏膜、皮膚黏膜黃染、小便深黃色、大便土陶色等;
3、消化道症狀
無論是肝炎或肝硬化患者,都可能會出現類似于慢性胃病的消化道症狀,其主要表現為了食欲越來越差、消化不良、飯後腹脹惡心、嘔吐等。
要知道,肝髒原本就是消化系統的一部分,它負責了部分營養物質的重新合成與儲存,同時膽汁也是參與小腸吸收食物的重要物質。
是以,在肝功能受損之後,患者就可出現消化吸收功能紊亂,在合并門靜脈高壓、胃底靜脈曲張、胃腸淤血之後,患者甚至是會出現吸收不良綜合征。
最後還要提醒大家,如果原本就存在不同類型的慢性肝病,近些天突然出現了類似症狀,又或者是原有的症狀持續加重,這很可能就是病情惡化的表現,甚至是肝硬化已經找上自己的信号,患者應當提高警惕,并積極就醫進行相關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