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迫搬出兒子家3年,我不會做飯的兒子下廚了,孫子也有了”

“被迫搬出兒子家3年,我不會做飯的兒子下廚了,孫子也有了”

電視劇《小别離》裡有一句話: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唯獨父母的愛是為了别離。

就拿大家都熟悉的國寶大熊貓來說吧!野生大熊貓一次最多隻能生兩個寶寶,大部分是隻能生一個。大熊貓媽媽會用一到兩年的時間,艱難地把剛出生下來僅有老鼠大小的幼崽撫養長大,教它爬樹,教它吃竹子,教它躲避天敵,成為一個合格的大熊貓。

等到熊貓寶寶一歲多了,剛學的生存技能學會了,已經是一個可以适應野外生存環境的大熊貓了,熊貓媽媽對它的義務也就盡到了,會選擇離開熊貓寶寶,繼續繁衍下一個後代,從此母子不再有交集。

生下孩子,盡到撫養教育之責,教導他們生存技能,培養他們讓他們具備生存能力,當他們成年了之後,做父母的就要完成下一步,那就是及時放手,讓他們承擔起責任,為自己的一生拼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被迫搬出兒子家3年,我不會做飯的兒子下廚了,孫子也有了”

加西亞·馬爾克斯也在《百年孤獨》寫道:“一個幸福晚年的秘訣不是别的,而是與孤寂簽訂一個體面的協定。”

及時放手,讓他學會成長,讓他擁有屬于自己的幸福,而不是你為他包攬包辦全部。記住,你會老,會先離開他,無法庇護他一輩子。

再者,你若是不懂得放手,就容易跟兒女的另一半發生沖突,引發婚姻危機,讓自己的兒女也陷入兩難之中。

你想要家裡的決策大權,想要所有人都聽你的,兒女的另一半也想要,雙方都不放手,一旦吵了起來,你的兒女到底是幫你,盡到孝道呢,還是幫自己的另一半,維護婚姻呢?

“被迫搬出兒子家3年,我不會做飯的兒子下廚了,孫子也有了。哎,我想明白了,兒孫自有兒孫福,我跟着湊什麼熱鬧?”

發現沒了自己兒子反而過得更好,唐阿姨雖然挺失落的,但是也慢慢适應了。

“被迫搬出兒子家3年,我不會做飯的兒子下廚了,孫子也有了”

01.

5年前,唐阿姨的兒子馬靖宇結婚了,娶了自己喜歡的女孩子。

在兒子結婚的時候,唐阿姨就跟兒媳婦産生了沖突,隻因她們婆媳倆三觀不合。

“我自從結婚起,就一直跟我公婆一起住,從未分開過。我公婆有四個孩子,我老公是唯一的兒子,他們不跟我們住,跟誰住?伺候公婆,給他們養老送終,也是做兒媳婦的本分啊!我們都是這麼過來的。”

“被迫搬出兒子家3年,我不會做飯的兒子下廚了,孫子也有了”

可是,馬靖宇的妻子提出兩家一起出錢,在市區買一套兩房間,小兩口過日子,這讓唐阿姨怎麼樣都無法接受。

唐阿姨與兒媳婦僵持了許久,最終,唐阿姨赢了,兒媳婦隻要了15萬彩禮,沒要婚房,接受了與公婆一起住的安排。

唐阿姨跟兒媳婦住在一起,住了兩年,在這兩年裡,婆媳倆恨不得沒有一天不吵架的,小兩口也是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

“被迫搬出兒子家3年,我不會做飯的兒子下廚了,孫子也有了”

02.

唐阿姨之是以跟兒媳婦不和,是因為唐阿姨總是把兒媳婦當作外人,用雙标的态度對待兒子和兒媳婦。

比如,明明兒媳婦上班時間跟兒子一樣,由于通勤時間晚到家一個小時,唐阿姨和馬靖宇都不做飯,非要等到兒媳婦下班回來做飯。

“我兒子沒那個天賦,我家的男人都不适合去廚房。”馬靖宇到底有沒有這個天賦,他自己也不知道,隻因他一直以來就沒有下過廚。

兒子和兒媳婦都是單休,可是,到了星期天,唐阿姨就會把兒媳婦叫起來幹家務活,還不忘叮囑兒媳婦動靜小點,别吵醒了兒子,讓兒子多睡一會兒。

“被迫搬出兒子家3年,我不會做飯的兒子下廚了,孫子也有了”

過年的時候,唐阿姨不讓遠嫁的兒媳婦回娘家過年,非要他們陪伴自己。

更讓兒媳婦忍無可忍的是,她結婚第二年,生了一個女兒,她視若掌上明珠,可是,婆婆不滿意,天天催生二胎,想抱孫子。

“你是選擇做個媽寶男,跟你父母過一輩子,還是選擇我跟女兒,搬出去住,你二選一,快點兒。”

最終,馬靖宇選擇了後者,決定跟妻子搬出去。唐阿姨本來還想攔着,老伴看不下去了,把唐阿姨訓了一頓,給了兒子一筆錢,小兩口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房子。

“被迫搬出兒子家3年,我不會做飯的兒子下廚了,孫子也有了”

03.

小兩口搬出去了之後,唐阿姨也去過幾次,可是,每次兒媳婦都不給自己好臉色,唐阿姨覺得憋屈,隻好把注意力從兒子身上轉移到了自己這裡,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

沒了父母的幹涉,馬靖宇跟妻子的關系變好了不少,在妻子的調教下,馬靖宇越來越有丈夫的樣子了。

“我兒子告訴我,他會下廚了,還做菜給我吃,問我好不好吃,說媳婦每次都能CD光牒,自己感到很有成就。我嘗了幾口,說實話,味道一般,不知道我兒媳婦為什麼覺得好吃。”

以前,馬靖宇下班了之後,在母親的撐腰下,要麼打遊戲,要麼出去應酬,從不幹家務活,現在,馬靖宇知道做飯了,知道拖地,知道陪孩子完成功課了。

“被迫搬出兒子家3年,我不會做飯的兒子下廚了,孫子也有了”

過年的時候,馬靖宇跟妻子做了約定,各找各媽各回各家,女兒跟着妻子回去,馬靖宇去陪父母。唐阿姨抗議了很久,可是,也攔不住兒媳婦回娘家的步伐。

也許是發現經過自己的調教,丈夫越來越靠譜了,婚姻有了好轉的迹象,小兩口感情變好了,生活水準也提高了,于是,唐阿姨的兒媳婦松了口,要了二胎。

抱着孫子,看到兒子臉上幸福的笑容,唐阿姨徹底想明白了,做好了帶孫子的安排:“你們上班的時候,把孩子送到我這裡,我幫你們照顧,下班了之後接回去,自己看着,我就不跟你們擠在一起了。”

“兒媳婦很高興,還跟我道了歉,說她以前脾氣也不是太好,希望我們都可以放下,和睦相處,等孩子們長大了,他們不忙了,我們需要人照顧了,她肯定會孝敬我們的,我也接受了,兒孫自有兒孫福,誰也别添堵了。”

“被迫搬出兒子家3年,我不會做飯的兒子下廚了,孫子也有了”

04.

心疼自己親生的,希望他少受點兒苦,這是為人父母正常的想法,是以,很多父母就容易用雙标的态度對待兒子和兒媳婦,引發婆媳沖突,摧毀了兒子的小家。

實際上,婆媳要想和睦相處,要麼秉承着遠香近臭的原則,保持一碗湯的距離,眼不見心為靜,他們一家人過他們的,你過你的,當誰有需要了,再力所能及幫一把。要麼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住在一座屋檐下也要尊重彼此,少幹涉兒子和兒媳婦的生活。

馬克·李維在《偷影子的人》裡寫:“你不能幹涉别人的生活,就算是為了對方好,這是他的人生。”

這是兒子和兒媳婦的人生,理應由他們自己做主,你過度幹涉,不僅你的兒媳婦難以接受,你的兒子也會感到不自由。

“被迫搬出兒子家3年,我不會做飯的兒子下廚了,孫子也有了”

END.

曉七請你評:你建議婆媳住在一座屋檐下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