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少年心理咨詢:對人生沒有任何打算的青少年,拿他怎麼辦?

青少年心理咨詢:對人生沒有任何打算的青少年,拿他怎麼辦?

“我實在拿這孩子沒辦法,他對什麼都無所謂,愛逃避。如果他不想奮鬥、不面對,未來怎麼辦?!”

爸爸對樂軒(化名)的情況感到惱火。

廣州聽說吧心理咨詢中心進階咨詢師、青少年心理咨詢師——徐文嬌

【申明,出于心理咨詢保密原則,來訪者相關資訊已做必要技術處理。】

高中以前樂軒除了不喜歡寫作業,其他方面都不錯,聰明伶俐,學習中上,活潑可愛。

但初二開始,成績開始跟不上,愛玩遊戲;

高中時,成績一塌糊塗,學習無動力,除了想穿好、吃好、玩好,對什麼都一副“無所謂”的态度。

相對于爸爸的焦慮和擔心,16歲的樂軒一點兒也不着急,“反正家裡有錢,我怎麼也餓不死。”

氣得小嘉爸爸發狠話,“我的錢,是我的錢,不是你的!我不給你用,你怎麼辦?”

即使爸爸暴跳如雷,樂軒也無所謂,幾輪遊戲下來,不快一掃而光,又快快樂樂去吃飯、睡覺了。

樂軒網絡成瘾嗎?還不至于。

樂軒遊戲打得很好嗎?也不是。

爸爸覺得樂軒沒競争心,打遊戲輸赢無所謂,不懂改進,打了幾年的遊戲,水準還是一般。

媽媽覺得樂軒玩遊戲,是因為無聊。兒子曾跟她說過“不玩遊戲,很無聊;玩遊戲,也無聊”。

樂軒也覺得自己并不迷遊戲,随便瞎玩,不求名次,今天玩這款,明天玩那款,消磨時間,又有同學陪着玩,不那麼孤獨。

青少年心理咨詢:對人生沒有任何打算的青少年,拿他怎麼辦?

對人生沒有任何打算的青少年

對于自己的未來,樂軒沒有任何打算,也無所謂,懶得想,覺得“順其自然就好”,不想做成功人士,覺得努力太累;

也不想太有錢,覺得錢太多也沒用,自己并沒有太多的物質欲望,對生活抱着一種“怎麼都行”,玩什麼遊戲無所謂,有得玩就行;吃什麼都無所謂,有得吃就行。

一句“順其自然”,讓人佩服少年的淡定,也感歎其父母的無奈。

一個人,做事過程中,真正努力過,竭盡全力,面對結果,不強求,“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此,才是“順其自然”。

若以為“順其自然”,是什麼都不做,該努力時沒全力以赴,該堅持時過早放棄,該負責時退縮起來,被動等待結果出現。當最終的結果出現時,能應付一下,就應付一下,應付不了,就再逃開。此“順其自然”,便等同于“無所作為”“得過且過”。

在樂軒的“順其自然”的背後,是家人不斷替他焦慮他所要面對的局面,為他解決那些他逃避掉的問題。

而面對家人的焦慮、關心和安排,樂軒覺得這一切與自己無關,自己并沒有太多的感受,也沒什麼想法,“不想去想,到時再說”,就這樣日複一日過。

青少年心理咨詢:對人生沒有任何打算的青少年,拿他怎麼辦?

什麼都懶得想的青少年

樂軒對目前的狀态有些迷茫,但并不為此痛苦,沒改變的動力。

他的樂趣不在實作自己的價值,不在追求成就感。

他經常說“無所謂”“懶得想”。

◎為何他對身邊的一切這般無所謂?

曾有調查表明,在東歐孤兒院長大的孩子由于沒有受到過好的或壞的對待,于是他們表現出了心理缺失的症狀,他們從來不會表達自己的要求。

而在被寵溺的孩子身上也發現了同樣的缺失症狀。

從某種角度上,如果在孩子餓之前就給他喂食,也就是說,在他産生欲望之前就已經得到了,孩子就不會表達自己的欲望,也不會清晰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麼。

樂軒在小時候得到了很多愛,也得到了很多自由,想幹嘛就幹嘛,想不幹嘛就不幹。

他可以不寫作業,媽媽會向老師“特殊申請”;

他可以不想上學,媽媽會向老師請假帶他出去玩;他不想上興趣班,媽媽可以幫他退課……

從小到大,他在很多方面都展露天賦,但都淺嘗辄止,沒有一項堅持到底。

而且,無論他是怎樣的,父母都會為他兜底,想辦法讓他進入不錯的國中、不錯的高中。

是以,這是一個從不缺愛與滿足的少年。

但他的自我是一個彌散的狀态,沒有真正建構起來,因為他不知道限制是什麼,沒有在經曆規則與限制的碰撞中進行自我建構。

青少年心理咨詢:對人生沒有任何打算的青少年,拿他怎麼辦?

不受限制的孩子

樂軒媽媽是全職媽媽,她非常接納和了解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無憂無慮的生活,不要有任何不開心。

這源于她很愛她的孩子,想把一切好的、能給的都立馬給到孩子。

同時,她很害怕跟孩子産生沖突,擔心拒絕和不滿足孩子後,孩子會生氣、失望。

對此,我告訴她,沖突和限制也是需要的,對孩子的自我有建設性的作用。

舉一個例子,一個13歲的少女告訴父母,她要跟“朋友們”去某個成人酒吧玩一晚上,她保證自己會很安全。如果父母和藹而堅定的反對,孩子很生氣,回到自己的房間,大力關上門。

但我們心裡知道,即使這個孩子現在表現出她的生氣,她也是安心的,她知道自己還有一些不可以做的事情。

反而,如果父母什麼都不說,或父母為讨好孩子而傳遞沖突的資訊“如果你真的想去也是可以的,隻是我們建議你不要去”,孩子就不知道自己的哪些沖動是需要限制的。

當她長大後,感受到沖動時,她會更害怕、更失控,因為她感覺自己會情不自禁的“付之行動”,并且很難控制自己。

青少年心理咨詢:對人生沒有任何打算的青少年,拿他怎麼辦?

青春期自我統一性發展

進入青春期後,社會對青少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青少年本能性沖動的高漲也會給他們帶來問題。

這給了他們很大的沖擊,過去經驗中的那些彌散的自我建構在新的沖擊下開始四分五裂,他們更重視自己,但也更弄不清自己。

他們的自我觀念正在發生轉變,有人發現自己不像過去那麼全能了,看到了自己的幼稚、糟糕和無能為力。

他們感到要做的決定太多、太快,他們很孤獨,不願立刻做決定,又感到時間流逝,事事無成。

在這一時期,他們想找人談,又覺得無人了解;自己想,又想不清楚,想不清楚就更混亂,于是就不想再思考下去,不再想了。但他們并未是以而感到輕松,反而感到一種焦慮。

這焦慮源于他們本想保護自己不焦慮,而讓自己不去想,而“不去想”“懶得想”的後果是那些本該被思考、被解決的事情懸而未決,并帶來一定後果。這些後果會在未來某個時刻作用到他身上。

有些孩子用否定的方式應對,讓自己不焦慮,或對問題視而不見,能逃則逃,或隔離掉自己的焦慮,對很多事情沒感覺,或在網絡世界暢遊,或在情愛中忘卻現實……

但我們知道,這種焦慮其實是有利的,表明這個孩子還有一定現實感,能感覺到自己問題的存在。

這種焦慮也是一種動力,促進孩子調整自己、提升能力去解決那些事情。當那些事情被真正解決,焦慮也自然而然消失了,孩子也得到了成長。

徐文嬌

青少年心理咨詢:對人生沒有任何打算的青少年,拿他怎麼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