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常吼孩子後果真的很嚴重!忍不住吼了孩子該如何補救!

經常吼孩子後果真的很嚴重!忍不住吼了孩子該如何補救!

一、經常被吼的孩子正在承受着“語言暴力”

在簡書看到一位作者分享自己的經曆,他說在人生的前18年裡,他經常被吼被罵。但因為從小就習慣了,是以多年來他的反應經常是不解釋,不說話。大緻練就了一種“不把他們的話放心裡”的能力,努力不去在意他們對自己的态度。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包括現在,很多時候,他都不敢向他們提出自己的需求,總怕被嫌棄、被拒絕。

著名教育家尹建莉曾說:面對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了解他的所作所為,以他樂意接受的方式對他的成長進行引導。你必須把他當作一個“人”來平等對待,而不是當作一個“弱小的人”來征服。

經常吼孩子後果真的很嚴重!忍不住吼了孩子該如何補救!

二.吼孩子的時候孩子的感受。

看過一個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這個繪本曾經獲得德國文學界的最高榮譽——文學獎兒童繪本類金獎。也許看完這個繪本後,媽媽們會有與以往不一樣的想法。繪本的主要故事,是以一隻可愛的企鵝孩子口吻,向我們講述它和媽媽之間的非凡經曆。

這個繪本講述了一隻小企鵝在媽媽的咆哮怒吼中,被吓得魂飛魄散、四分五裂,非常非常紮心。

故事的開頭,企鵝寶寶是這樣叙述的:今天早上,媽媽發脾氣,沖着我生氣地大叫。結果,吓得我全身都散開飛跑了!我的腦袋飛到了宇宙裡。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裡。我的翅膀掉到了熱帶叢林中。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我的尾巴呢? 它在街上就像是個謎。我就剩下了一雙腳,跑啊跑..

我想叫,但沒有嘴。

我想找,但沒有眼睛。

我想飛,但沒有翅膀。

跑啊跑,到了傍晚跑到了撒哈拉大沙漠,我累了。

這時一個大影子罩住了我。原來是我發脾氣大叫的媽媽開着大船來了。她已經把那些丢掉的部分給找了回來,并把他們重新縫好連上。最後找到了我的腳,這下全縫好了。

"對不起!"發脾氣大叫的媽媽對我說。然後我們就開船回家了。

可愛的企鵝孩子,不就是我們可愛的孩子的化身嗎! 當你吼孩子的時候,孩子就像繪本裡的小企鵝一樣,内心充滿了恐懼,頭腦一片空白,吓得魂飛魄散!根本無法思考家長到底想讓她做什麼,此時父母隻會覺得我都這麼生氣了,這個孩子怎麼還是跟個木頭疙瘩一樣不知道該幹嘛呢?殊不知孩子真的會被吓“傻”的!

孩子就像小企鵝一樣,看到壞脾氣、大喊大叫的爸爸媽媽就想逃走。可是,一個小小的孩子能逃到哪裡去呢?想表達心聲和需要,沒有人聽;想找到自己的方向,可是還不夠有經驗和智慧。

有位媽媽讀完這個繪本時,問身邊的孩子“你覺得小企鵝最後高興了嗎”?他說:“高興了,可他還是很痛呀,因為是用針縫上的。”

别看孩子小小年紀,其實在他們柔軟的内心裡,什麼都懂。

經常吼孩子後果真的很嚴重!忍不住吼了孩子該如何補救!

三.吼孩子的後果

1、經常被吼的孩子容易走神。

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 : 将媽媽們大吼大叫以超過85分貝的音量,放給10名7至10歲的兒童聽,之後讓他們寫出媽媽吼叫的内容,結果隻有13.3%的孩子寫對。研究表明,大聲吼叫,對管教孩子毫無用處,聲音越大,孩子注意力越無法集中。内心裡充滿恐懼的孩子确實容易神遊,以天馬行空的神遊來逃避令人恐懼的現實世界

2、經常被吼的孩子長大容易患得患失,迷失自我。

孩子内心本就缺乏安全感,父母經常吼他,不僅容易吓到他,還會讓他覺得爸爸媽媽不愛他、讨厭他。孩子得不到肯定贊揚、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關心愛護,慢慢地,他就會變得極度孤僻、膽小内向,内心也會非常敏感。到了青春期,孩子進入叛逆期,他們甚至會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内心裡的恐懼還會讓我們想緊緊抓住某人或某物,長大後易形成病态互依關系,比如“吸渣”體質。

就像繪本故事裡那個小企鵝一樣掌握心理幸福平衡的小尾巴找不到了,“它在街上就像是個謎”等到長大後,孩子很容易迷失自我。

3、經常被吼的孩子容易沉默寡言、自卑。

家長經常對孩子吼叫,會對孩子的自信心有一定的影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就是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面對新環境新事物的時候,一定會有嘗試,而嘗試的結果我們無法保證都是正确的。如果在這個過程中,他得到的是父母的吼叫而不是鼓勵,那麼這将導緻孩子慢慢的不敢去嘗試,這對孩子以後的自信心形成是有一定影響的。孩子總怕自己做錯事,再被吼,是以幹脆不說不做,形成自卑心理。就像繪本中的小企鵝一樣,感覺嘴巴在高山上,意味着孩子想喊又喊不出來,想表達又無法盡意表達。

4、經常被吼的孩子容易貪吃、發胖。

内心充滿恐懼的人也容易貪食,肚子像大海一樣填不飽。長大後也會因為肥胖,加上不善溝通而更加自卑。

經常吼孩子後果真的很嚴重!忍不住吼了孩子該如何補救!

四.父母應該怎麼辦?

作為家長的父母要如何做到不吼叫孩子,這就需要當家長的需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冷靜地對待沖突,溫柔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作為父母我們要接受自己孩子的不完美和“另類”,要和孩子站在一個平等的位置對話。

當孩子和你對着幹或者做了“熊”事的時候,請身為父母的我們先不要急着發洩你的憤怒,先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和情緒,我們可以先找個獨立的空間讓自己冷靜五分鐘,給你和孩子一個轉移情緒的緩沖的時間帶。當我們稍稍冷靜下來後再去處理,得到的結果是大不相同的。

現在的很多家長過重的看重孩子的成績,面對孩子的優點和缺點,家長們要理性看待,讓她自由的成長,不要折斷她的羽翼。 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成績的高低隻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的潛能需要去開發。

五、吼完孩子後如何補救!

首先家長要敢承認自己的錯誤,去安撫孩子,告訴你的孩子你說話方式錯誤,不該吼他,告訴孩子你在哪一瞬間情緒激動了,但是你是愛他的,承諾下次一定控制自己。

其次要引導孩子表達情緒。家長要承認自己的錯誤,并且心平氣和的和孩子聊一聊,告訴他說出自己的情緒也是一種交流,不是追究誰的對錯,每個人都有自己做事的理由,如果你有,我們可以聊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