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WEY:就算要漲價,我也要做最晚漲價的那一個!

漲價是行業的問題,是以我很善待每一個漲價的企業。

原因很簡單,今年所有企業都遇到生産端壓力,晶片、電池核心部件的“被鎖定”讓很多企業面臨着新的問題:如何把訂單順利傳遞給消費者。

相比于往年,企業需要把産品傾銷給消費者不同的是,行業還遇到了“造不出來車”的問題。

WEY:就算要漲價,我也要做最晚漲價的那一個!

其實也并不是造不出來車,企業也有“被加價”的問題出現,晶片、電池廠商也是價高者得,曾經就有爆出黑市一枚晶片幾千元的新聞。

幾乎所有的新能源車型都在漲價,特斯拉Model3的價格一個月之内再回巅峰,比亞迪也是多次上調價格,原本去年猜測的漢DM-i價格應該在20萬以内,比亞迪定出了20萬以上的價格,其實也是被迫無奈。

主要原因:成本太高了!

WEY:就算要漲價,我也要做最晚漲價的那一個!

剛剛,WEY宣布上調産品價格,價格上調幅度在5000元-12000之間,按照産品定位、定價不同調整幅度不同。

從目前來看,調整的比較理性。

比如說,瑪奇朵DHT PHEV車型上調價格雖然最多,但也得分析瑪奇朵DHT PHEV因為電池包更大,對電池依賴性更強、自動駕駛輔助以及車機晶片更複雜雙重原因,成本提升較大,是以調價幅度也最大。

WEY:就算要漲價,我也要做最晚漲價的那一個!

調價最少的摩卡燃油版車型上浮5000元,沒有對電池的依賴,隻有晶片漲價的壓力,是以說整個車系中價格上調壓力最小。

值得一提的是,全新的摩卡DHT PHEV其實壓力最大,但反而沒有調整價格,原因可能是作為全新車型,新車上市一個月漲價難以說服消費者,同時作為最貴車型,即便成本已經非常高,但萬元左右的漲價幅度對于企業來說,壓力還是可以扛一扛的。

其實很多車型都已經漲價,即便是小電池包、價格賣到30多萬的理想ONE價格也有明顯上漲,根本來說企業不願意承載更多晶片、電池上漲的壓力,是以将這部分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WEY:就算要漲價,我也要做最晚漲價的那一個!

目前綜合分析,長城的定價政策依然守住了自己作為傳統企業的節操。

一方面,作為重資産、重技術、輕營銷的企業,長城現金流足夠,去年盈利超61億,資産超千億,是一個良性營運的企業,新入新能源市場願意“多扔一些錢交個朋友”。

另一方面,傳統企業造車的本質就是為了解決出行問題,新能源轉型浩浩蕩蕩, 企業的使命還是造價格對等的車型,雖然成本上漲,但WEY依然是最晚漲價的一個。

WEY:就算要漲價,我也要做最晚漲價的那一個!

我不認為漲價是一件壞事兒,說明企業坦然接受行業都在遇到的問題,每一個參與者都在調整企業狀态,WEY的漲價不是魏建軍想要多賺一點利潤,而是長城自己在尋求一個合理的發展定價,為的是保證自身的良性運轉,以此對抗強大的合資陣營。

道理其實大家都懂,我不能了解的是,為什麼特斯拉漲價就有人欣然接受,國産車漲價就有人攻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