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鬧劇?美國對華加征锂電池等關稅影響幾何?如何應對?

作者:電池網

摘要:針對美國對華加征電動汽車、锂電池等關稅,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吳輝認為,從長期來看,對新能源汽車征收100%的關稅基本上關閉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美國的通道,失去了一個潛在的大市場;對锂電池的負面影響則更大,因為中國出口的锂電池20%左右進入了美國市場。

鬧劇?美國對華加征锂電池等關稅影響幾何?如何應對?

5月14日,美國釋出對華加征301關稅四年期複審結果,宣布在原有對華301關稅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自華進口的電動汽車、锂電池、光伏電池、關鍵礦産、半導體以及鋼鋁、港口起重機、個人防護裝備等産品的加征關稅。

其中,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從2024年起,将從目前的25%提升至100%。

同時,針對電池、電池零部件和關鍵礦物,2024年锂離子EV電池關稅稅率将從7.5%提高到25%,2026年锂離子非EV電池關稅稅率将從7.5%提高到25%。到2024年,電池零部件的關稅稅率将從7.5%提高到25%。2026年,天然石墨和永磁體的關稅稅率将從零提高到25%。到2024年,某些其他關鍵礦産的關稅稅率将從0提高到25%。

據海關總署釋出的資料,2023年,大陸電動載人汽車、锂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産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大關,增長29.9%。其中,大陸每出口3輛汽車就有1輛是電動載人汽車。

在電池及材料方面, 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發文稱,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車量全球占比超過60%,甯德時代、比亞迪等6家動力電池企業進入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前十位;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等動力電池關鍵材料出貨量全球占比超過70%。

另據中汽協釋出的最新資料顯示,今年1-4月,大陸新能源汽車出口42.1萬輛,同比增長20.8%;大陸動力和其他電池合計累計出口達41.5GWh,累計同比增長5.5%。

鬧劇?美國對華加征锂電池等關稅影響幾何?如何應對?

美國對華加征锂電池等關稅,影響幾何?

可以看到,大陸已領跑全球電池新能源産業,相關産品出口保持持續增長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對華加征關稅,對于大陸電池新能源産業将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環球時報》此前在社評中提到,考慮到目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乘用車數量“幾乎為零”,新關稅即便真的落地,也不太可能立即對中國電動汽車企業産生影響,锂電池和光伏産品同樣如此。

不過,複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一舉措基本排除了未來中國新能源車進駐美國市場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會對歐盟等對中國新能源車開展調查的國家産生惡劣的示範效應。

另外,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中國電池産業研究院院長吳輝也持相同觀點。

5月15日,吳輝在與電池網交流時表示,“雖然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對美國的出口占比在2023年仍然很小,隻占3%左右,但是美國畢竟是僅次于中國的第二大汽車市場,是以從長期來看,對新能源汽車征收100%的關稅基本上關閉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美國的通道,失去了一個潛在的大市場。”

針對锂電池而言,吳輝認為,美國對華加征關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則更大,因為中國出口的锂電池20%左右進入了美國市場。

海關總署資料顯示,近年來,美國一直是中國锂電池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地。其中,2023年,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锂電池金額達135.49億美元(約合979億元人民币),占出口總額的20.8%。今年一季度,美國仍然是中國锂電池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出口額達29.08億美元(約合210億元人民币),占出口總額的22%,不過與2023年一季度相比,出口額同比下降11.23%。

同樣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美國對于亞洲電池産業鍊的依賴度依舊較高,是以相關政策也在不斷變化。

據外媒報道,美國财政部于當地時間5月3日表示,将在汽車制造商獲得電動車稅收抵免政策方面釋放更多“靈活性”,這意味着使用中國石墨制造電池的南韓電動汽車制造商進入美國市場時,也能獲得最高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

新能源領域地緣政治風險更新,如何應對?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一些國家炒作所謂中國“産能過剩論”,指責中國新能源産業依靠補貼大量出口,過剩産能沖擊國際市場。

“針對産能到底過不過剩,國家部委已經有定論,那就是中國的新能源産能針對全球市場和中長期市場需求是不過剩的。”吳輝同時提到,“但如果歐美通過貿易壁壘設定一些進入的障礙,那麼僅僅國内的市場的供需還是存在結構性過剩的問題,是以工信部近期也通過行業規範來限制部分單純擴大産能的項目,調節這種結構性過剩的狀态。”

就在5月8日,工信部公開征求對锂電池行業規範條件及公告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的意見。該征求意見稿再次重申,引導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産能的制造項目,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産品品質、降低生産成本。在企業生産經營和工藝水準方面,該征求意見稿明确每年用于研發及工藝改進的費用不低于主營業務收入的3%,申報時上一年度實際産量不低于同年實際産能的50%。

地緣政治風險不斷更新之下,中國電池新能源産業鍊企業要如何應對?

“不管地緣政治風險怎麼更新,市場需求擺在那裡,市場肯定是需要物美價廉的産品的。”吳輝建議,“首先,電池新能源企業要注重技術創新,産品創新,做好低成本高品質的産品出來。”

吳輝還建議,電池新能源産業鍊企業應加強對各國政策的研究和預判,在現有政策分析和潛在政策預判的前提下做好應對方案,将企業的利益最大化或者損失降到最低。

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于清教則認為,盡管受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海外市場開拓相對艱難,且成本較高,但不管是在新能源汽車、锂電池還是電池材料領域,對于頭部企業而言,海外市場的開拓,已經成為關鍵競争力,從一些頭部企業的年報就可以看到,海外市場收入占比是逐年提升的。

是以,于清教建議,大陸電池新能源産業鍊企業要持續鞏固在成本、技術、供應鍊整合等方面的優勢,同時加大開拓除美國以外的海外市場,尋找新的增量市場。“一些企業已經開始行動,例如,今年以來,貝特瑞、中科星城、海亮股份等相繼官宣了摩洛哥建廠計劃,比亞迪巴西基地也已開工,蜂巢能源泰國電池工廠投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