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減油、增豆、加奶”想要吃出健康就得這樣吃

作者:食在中原

本周是全民營養周,今年的主題是“奶豆添營養,少油更健康”。資料顯示,膳食結構不合理是造成大陸營養相關慢性疾病高發的重要因素。

“減油、增豆、加奶”想要吃出健康就得這樣吃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測算,目前,大陸居民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三大宏量營養素的總體攝入量,已基本符合膳食推薦量需求。糧谷類、畜禽肉類、烹調油攝入超量;奶類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新鮮蔬菜和新鮮水果、蛋類、水産品等食物的攝入,呈現出不同程度的缺乏和不足,急需做出調整。

以脂肪為例,根據測算,目前,大陸居民烹調油的平均攝入量,已超出推薦量的1/3,豬肉類則超出推薦量的30%。目前,大陸2/3以上的居民,對大豆或大豆制品未達到推薦攝入量,應适當增加。

“吃出健康”如何實作呢?

圍繞“合理膳食、健康生活”主題,國民營養健康指導委員會辦公室近日釋出了“減油、增豆、加奶”核心資訊,就是指減少食用油、增加豆及豆制品、奶及奶制品消費。那麼,具體怎麼吃更健康呢?

“減油、增豆、加奶”想要吃出健康就得這樣吃

核心資訊建議,成年人每天的烹調油攝入量以25~30克為宜。減油的重點在于減少烹調油。家庭烹饪可使用帶刻度的控油壺,多蒸煮,少煎炸,減少油的用量。此外,建議采購烹調油時,适當調換品種,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等換着吃,更有利于營養平衡。在外就餐和點外賣時,注意選擇低油菜品,主動提出少油需求。除烹調油外,肥肉、動物内髒等飽和脂肪、膽固醇含量高,不宜多吃。吃畜肉宜選瘦肉,每人每周的畜肉攝入不超過500克等。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應用營養一室副主任 梁棟:對于兒童青少年來說,我們特别強調,大家一定要從小就養成這種清淡不油膩的口味,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減油、增豆、加奶”想要吃出健康就得這樣吃

建議成年人平均每天攝入15~25克大豆或相當量的大豆制品,一日三餐,可選擇不同的大豆及其制品。20克大豆相當于北豆腐約60克、南豆腐約110克、豆腐幹約45克、豆漿約300克。大豆及其制品是素食者蛋白質的重要食物來源,每天應足量攝入。全素人群平均每天應攝入50~80克,蛋奶素人群25~60克。

“減油、增豆、加奶”想要吃出健康就得這樣吃

痛風患者能不能吃大豆及豆制品?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 楊曉光:很多豆制品實際在制作的過程中,很多嘌呤已經丢失了,這些人也是可以吃豆制品的。

建議每天攝入300~500毫升液态奶或相當量的奶制品。目前,大陸大多數居民的實際攝入量遠低于推薦量,鼓勵多攝入。兒童青少年和老年人尤其需要每天足量攝入。建議日常膳食選擇不同奶及奶制品,如每日飲用一杯奶,适當搭配一杯酸奶或2~3片奶酪等。不能用含乳飲料替代奶。

乳糖不耐受人群怎麼加奶?

乳糖不耐受人群可選擇無乳糖、低乳糖奶或酸奶、奶酪等發酵乳制品。

豆漿和牛奶,哪個更有營養?

專家介紹,對于尋求植物基蛋白和避免動物制品的人,豆漿是更佳的選擇。而對于需要高鈣和富含動物蛋白的人群,牛奶可能是更好的選擇。究竟選擇豆漿,還是牛奶,取決于個人的營養需求、健康狀況以及飲食偏好。

“減油、增豆、加奶”想要吃出健康就得這樣吃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 楊曉光:從蛋白質來講,兩方面都是優質蛋白。從鈣的含量來講,牛奶含量會更高一些,但是大豆不含膽固醇,而且大豆還有一些其它的植物化學物,比如說大豆異黃酮、多聚肽、多聚糖,這些是牛奶不具備的。

“減油、增豆、加奶”想要吃出健康就得這樣吃

提高豆類攝入量,豆腐、豆幹、千張、腐竹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尤其是豆狀元的頭道腐竹,每100克頭道腐竹的蛋白質含量相當于200克神戶牛肉。該企業以“讓更多消費者吃上安全健康的天然豆腐”為使命,專注于生鮮豆制品和速凍豆制品的研發和生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