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腳大的孩子長得高?并不完全合理,這個才是決定因素

我們經常會聽到老人說:“這孩子大手大腳,長大後個子肯定高!”這是真的嗎?大手大腳跟身高到底有沒有關系呢?

腳長确實和身高有一定的相關性,但不絕對。

腳大的孩子長得高?并不完全合理,這個才是決定因素

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孩子長個先長腳”。是以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腳大,是長高的先兆。

确實,人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具有一定的比例,是以腳長和身高有一定的相關性。

人體測量學經大量資料研究發現:成年人的身高大約是腳長的6.6倍。

但從孩子生長發育的角度上講,孩子身高70%來自于遺傳因素,30%受到後天的影響,包括體育鍛煉、吸收的營養、每天的睡眠情況還有疾病等多種因素。

而且青春期的孩子雙腳的生長突增會早于身高突增,是以在青春期時僅憑腳長算出的身高并不準确。同理,通過觀察小腿、手指算出的身高也不靠譜。

如果想預估一個孩子的身高,比較主流的方法是“遺傳靶身高計算法”(機關:cm),具體是:

女孩身高=(父親身高-13+母親身高)/2±8.5

男孩身高=(母親身高+13+母親身高)/2±8.5

但這也隻是一種估算,算出來的結果并不代表孩子未來實際的身高。

腳大的孩子長得高?并不完全合理,這個才是決定因素

那麼,身高到底由誰決定?

——骨齡

人的身高由長骨決定,人類骨骼的生長發育過程基本相似,每一根骨頭的生長發育過程都具有連續性和階段性。

不同的階段,骨頭具有不同的形态特點。是以,對骨齡的評估可以較準确地反映個體的生長發育和成熟程度。也就是說,由骨齡可以确定兒童的大概年齡。

正常情況下,骨齡與實際年齡之差是在1歲上下間,落後或者超前過多都為異常。

當骨齡減去孩子實際年齡>2歲時,應該盡早對孩子身體進行排查,排除包括早熟等引起骨齡提前的遺傳内分泌疾病可能。

當骨齡減去孩子實際年齡<-2歲時,也應盡早排查,排除包括生長激素缺乏或甲狀腺問題等可能引起骨齡落後、内分泌疾病。

骨齡不僅能确定兒童的生物學年齡,還能了解兒童生長發育的潛力和性成熟趨勢,同時還能預測兒童成年後的身高。

是以想要比較準确的知道孩子将來能長多高離不開骨齡。

同時如果想要孩子長高,家長需盡早及時對孩子進行身高管理,幫助孩子充分發揮生長潛力。

1.讓孩子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和高品質的睡眠;

2.飲食上保持均衡營養,建議50克瘦肉(以豬牛羊等紅肉為主)+500毫升牛奶(注意不是酸奶,更不是乳類飲料)+一顆雞蛋;

腳大的孩子長得高?并不完全合理,這個才是決定因素

3.定期進行運動:重要以跳繩、踢足球、打籃球、遊泳、跑步和踢毽子為主,每天大概堅持20到40分鐘;

4.讓孩子保持良好積極的情緒;

5.營養元素要及時補充,滿足身高的能量擷取,包括:鈣、鐵、鋅、維生素A和維生素D。

其中:鈣是構成人體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鐵有利于人體細胞的增值;鋅能夠促進骨骼的形成與鈣化;維生素A維持骨質代謝,能促進長骨的形成以及牙齒的發育;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和骨鈣沉澱,維持血鈣的平衡。

腳大的孩子長得高?并不完全合理,這個才是決定因素

是以,想要讓孩子長高,與其觀察孩子的腳,除了遺傳因素之外,不如從這幾方面入手。再說,即使以後孩子的個子沒那麼高,他的能力、學識等依然會讓他閃閃發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