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說話結巴怎麼辦?長大後能變好嗎?

背景有位媽媽講了這樣一件事。

周五中午,老師給她打電話,說她兒子在學校哭鬧,不願意上學了。

她趕到學校把孩子接回家,孩子安靜下來,才說出了原委,原來因為孩子有點口吃,被班裡的一個小朋友嘲笑,小朋友還學着他說話的樣子,逗得旁邊人哈哈大笑。

這已經不是孩子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了,孩子除了說話有點口吃,很懂事,家裡人和老師都很喜歡他,他們也在努力糾正孩子口吃的情況,但似乎效果不大。

這讓她非常擔心,要是長大後還說話結結巴巴的,可怎麼辦?

孩子說話結巴怎麼辦?長大後能變好嗎?

口吃現象在兒童中其實很常見。據統計,兒童發育早期患口吃的機率約為5%,也就是說100個孩子中5個就有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2-7歲,4歲左右是發病的高峰期,男孩的發生率是女孩的3倍。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口吃現象呢?口吃長大後會不會好呢?父母平時又該如何幫孩子進行矯正呢?

導緻口吃的原因有哪些?

目前,普遍觀點認為口吃跟以下5種因素有關。

1.大腦器質性因素。

這種原因的口吃,多是因為孩子在出生前、生産時或産後大腦受損而導緻。

2.發音器官異常。

這是由于孩子的呼吸肌、咽喉部器官功能出現異常,進而導緻孩子說話不流暢。

3.家族聚集性。

這種口吃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特點。當孩子的上一輩親屬中有口吃病史,則孩子患口吃的機率也會較高。

4.心因性口吃。

這種口吃是由于精神或心理出現問題,進而導緻的口吃。

5.發育性口吃。

這種口吃,是由于孩子剛開始講話時,思維比較活躍,而他們的詞彙儲備量又較少,語言表達能力跟不上思維,進而出現了表達的障礙。這種口吃會随着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而逐漸改善。

孩子說話結巴怎麼辦?長大後能變好嗎?

什麼樣的口吃現象家長需要重視?

如果孩子隻是偶爾出現口吃,一般不用太過擔心。但當孩子的口吃現象符合以下6種狀況時,家長們就需要注意了。

口吃現象已持續一年以上;

孩子年齡超過5歲;

家族中有人患有口吃或言語障礙;

孩子已經知道自己有口吃的問題,并會是以産生焦慮或逃避心理;

口吃的同時,還伴有眨眼、點頭等肢體動作;

孩子性格較為敏感,或者過分追求完美。

當孩子除了口吃外,同時還有上述中的某些表現時,長大後還會口吃的機率通常較大。是以,這種情況下,建議家長最好帶着孩子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如果孩子的口吃現象日趨嚴重,則有必要尋找專業的言語治療師進行治療。

孩子說話結巴怎麼辦?長大後能變好嗎?

日常生活中,家長如何做有助于矯正孩子的口吃?

當家長發現孩子出現口吃時,可以通過以下3個方面來幫助孩子矯正。

家長可以通過記錄孩子的說話日記,來尋找孩子說話口吃的誘因

家長通過觀察記錄,如果發現孩子的口吃現象正在逐漸改善,那麼,孩子的口吃多半屬于發育性口吃,長大後就會好轉,不需要專門治療。此外,家長通過記錄說話日記,可以幫助尋找孩子口吃的誘因。比如,觀察孩子出現口吃時是否太過疲憊,情緒是否比較緊張、焦慮等情況。

家長可以給孩子創造舒适、放松的語言環境

家長切勿因孩子口吃而過于焦慮。緊張的氛圍,會影響孩子的心情,不利于口吃的改善。相反,輕松舒适的環境,會讓孩子感覺說話是件輕松自如、有趣的事。當孩子願意開口說話,就不要去評判他說得對不對、好不好。這時,孩子更需要的是家長的耐心,認真地聽他們說話。

耐心傾聽,可以防止孩子因心裡着急而更容易結巴。而認真傾聽,可以讓孩子覺得他說的話很重要,孩子也會盡力去把話講得更清晰些。

家長要将關注點放在孩子表達的内容上,避免過多提醒孩子說話問題

大多數家長,聽到孩子說話結巴時,都會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孩子,告訴他想好了再說,或是要求孩子再說一次。這種做法短期内看似有效果,但從長遠來看,會一次次強化孩子的口吃症狀,對孩子的口吃矯正其實是不利的。

家長這時可以改變下做法,盡可能地做到将關注點轉移到孩子所要表達的内容上,避免過多地提醒孩子說話問題。

孩子說話結巴怎麼辦?長大後能變好嗎?

最後,還想提醒大家的是,平時不要用強迫的方式,讓孩子跟人打招呼、上台表演或背古詩詞等,這些做法都會讓孩子對說話産生不好的體驗,進而增加孩子患口吃的風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