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緊箍咒”的咒語是什麼?

如果說《西遊記》中師徒四人能夠齊心合力取經的轉折點是什麼,那一定是從悟空戴上緊箍的那一刻開始。

隻不過緊箍需要咒語來驅動,是以菩薩将驅動緊箍的緊箍咒一并傳給了唐僧,從此之後悟空隻能服服貼貼,護送唐僧取經。

無金箍,就無西遊

《西遊記》中師徒四人的組合,給人一種家庭一般的溫暖。唐僧如同家長一樣,帶着幾個調皮搗蛋的孩子向着人生的目标前進。

不過唐僧師徒的組合是臨時拼湊而來,是以四人的性格迥異,有的正直,有的好吃懶做,有的則很有主見。

就拿八戒來說,他好吃懶做,又很好色,時不時還總吵着散夥,顯得沒有擔當。

可悟空因為性格耿直,有自己的一套觀念,有自己的主見,不會輕易受到别人的蠱惑,是以初期因和唐僧理念不同,總惹得唐僧念緊箍咒來懲治他這個不聽話的孩子。

每次唐僧念緊箍咒,悟空一邊在地上打滾,一邊求饒的場景,像極了我們小時候因為犯錯被父母打屁股的樣子。

而猴子戴上緊箍,是在《西遊記》第十四回中。因為悟空不聽話,唐僧又無法降服,是以菩薩給了唐僧一個緊箍,外加一套口訣用來制服桀骜不馴的猴子。此後隻要猴子犯錯,唐僧就會念動口訣,金箍自動收緊,讓猴子吃盡了苦頭。

此後猴子不得不乖乖聽話,幫助唐僧完成了取經的使命。

可以說,緊箍咒是整個故事的轉折點,正是有了緊箍咒,西天取經才得以正式開始。

既然緊箍咒如此厲害,有沒有破解之法?

這一點看遍全書,似乎都沒有找到答案,但神秘的緊箍咒卻寫了出來,翻成漢字隻有6個字。

“金緊禁”,三個箍兒

其實緊箍是一套箍兒中的其中一個,全套共三個,分别是金箍,緊箍和緊箍,是佛祖賜給菩薩的寶物。

至于為何悟空戴的是緊箍,而非另外兩個,這主要是因為三個箍兒的用法不同,口訣也不同。

按照書中《唐僧取經念詞寶卷》的說法,三箍分别對應的是佛教的“貪嗔癡”三毒,而悟空因為脾氣大,不服管教,是以對應的是“嗔”,是以他帶的是第二個箍,也就是緊箍。

既然悟空犯了“嗔”,那麼就需要靜心,是以緊箍咒又叫“定心真言”,這樣才能壓住悟空暴躁的脾氣,磨練悟空的心性,使之成為一個合格的取經人。

不過和金箍以及禁箍不同,另外兩個箍隻要念動咒語,然後扔出去就可以戴在别人的頭上。這一點我們看菩薩收服黑熊精以及紅孩兒的時候就是如此。

可佩戴禁箍,需要佩戴的人自己帶上去,是以菩薩變化成一位老婦人,将緊箍和咒語傳給了唐僧,并讓唐僧交給猴子。

猴子不知是計,歡天喜地地将其戴在頭上。可緊箍見肉生根,再也摘不下來了。緊箍上頭,再配合咒語,雖然每次都讓悟空痛不欲生,但确實讓悟空變得溫順了許多。

不過在《西遊記》的原著中,并沒有闡述緊箍咒的咒語,直到清朝的《西遊證道書》問世後,這句咒語才被揭示。

緊箍咒,翻譯過來就6個字

按《西遊證道書》的說法,緊箍咒其實就是佛教的“六字真言”,從梵文翻譯過來就是“唵、嘛、呢、叭、哞、吽”這六個字。

是不是很熟悉,這明明就是當初佛祖将悟空壓在五行山下時,貼在山上的六個金字咒語。

至于這六個字的讀音,對應下來分别是:ōng、mā、nī、bēi、mēi、hòng。

别說讀起來迷糊了,就是聽起來,也是越聽越迷糊。

不過這倒是其次,主要是這六個字了解起來很難,涉及許多佛教的知識,是以這裡就不過多地進行解釋。

至于咒語為何可以驅動緊箍,按照書中的說法,咒語本身有淨化心靈的功效,加上緊箍收緊時造成的疼痛,能讓悟空在疼痛中感受到咒語的含義,進而達到認識錯誤的目的。

雖然不能一次性解決問題,但隻要悟空犯下大錯就念動咒語,幾次之後,效果也就顯現了。

從書中悟空的表現也可以印證,在取經的中後期,唐僧幾乎沒有再念過緊箍咒,而悟空也改掉往日易怒的毛病,凡事都和師傅商量。

小結,西遊精神

雖然如今許多人認為緊箍咒是一個欺騙以及束縛自由的存在,是以逐漸成為了貶義。可這僅是對緊箍咒的單方面解讀,其實《西遊記》有太多值得人們學習和研究的地方。

唐僧的不忘初心,悟空的疾惡如仇,八戒的憨厚單純,沙僧的任勞任怨,白龍馬的默默無聞,簡簡單單的取經故事,将人間百态盡顯。

同時師徒四人如同一個家庭一樣,唐僧如同家長,帶着四個孩子向夢想而努力着。

這也正是《西遊記》的迷人之處,這部看似是講述西天取經,斬妖除魔的故事,其實就是一個溫馨的家庭劇,師徒之情如同親情一般,時刻溫暖着人心。

至于緊箍咒,雖然帶有欺騙性以及束縛自由的嫌疑,但為何不給别人戴,卻隻給悟空戴上?其實這也值得我們思考。

參考資料:《西遊記》、《西遊證道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