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裡有個“人來瘋”孩子,并非性格開朗這麼簡單,父母要引起重視

開朗和活潑,都是形容性格最好的詞語。若是孩子從小擁有開朗活潑的性格,那他的人生之路,一定會走得格外順暢。因為性格開朗的緣故,孩子會擁有很好的人際關系,不會被眼前的困境局限。

但是開朗活潑也是有“度”的,一旦過了這個标準,就會變成“人來瘋”。看似性格特别開朗,實則是典型的“小惡魔”。背後,隐藏的都是孩子不好的一面,需要父母引起重視。

何為“人來瘋”呢?一起看看吧

所謂“人來瘋”,僅從字面就能知道:在人多的場合,會表現的如同“瘋子”一般。

沒錯,“人來瘋”的孩子就是如此。不管是去别人家做客,還是有客人上門,隻要是有陌生的人,他們就會表現的特别興奮和活躍,甚至做出很多誇張的表情、動作。

礙于情面,别人可能會随意的誇贊兩句:“孩子一點都不認生”,“孩子性格挺好的”。但别人的潛台詞,還有家長看不到的“指責”。因為孩子的行為表現,已經嚴重影響了别人的生活和心情。

毫不誇張的說:孩子的“人來瘋”表現,就是因為父母管教不利的緣故。别人會私下議論,甚至給孩子貼上“沒有教養”的标簽,順帶着連父母也一起指責。

孩子“人來瘋”的背後,到底隐藏着怎樣秘密呢?

1、強烈的表現欲望

孩子做出的一系列行為及表現,就是想要滿足内心的表現欲,以此來換取他人的關注和贊賞。孩子單純的以為,隻要自己用心的去表現,就能被大家看到。但其實,這些表現欲望已經超标,呈現了病态趨勢。

2、渴望得到關注

可能之前父母工作比較忙,或者是其他原因,導緻孩子總是被忽略。随着年齡的漸長,孩子渴望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尤其是父母的關注。于是,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哪怕最後會被父母責罰,也覺得很開心。

3、不懂社交的表現

還有一類孩子,他渴望融入到集體生活中,渴望和更多不熟悉的人成為朋友。奈何自己的社交能力不強,不知道什麼樣的方式正确,隻能通過“人來瘋”的行為來表現自己。在孩子心中,這是最容易接近朋友的方式。

這樣看來,不管是哪種原因導緻的“人來瘋”性格,其實都非好事。對孩子而言,他的人生旅途才剛剛開始,卻被迫承受了不該有的壓力。父母應該意識到“人來瘋”行為對孩子的傷害,并且幫助他們做好規劃,改變目前的行為習慣。

确實,“人來瘋”對客人來說,真的是極其不禮貌的行為;對父母來說,又是特别尴尬的行為,恨不得有個地縫鑽進去;對孩子來說,是影響他們行為、習慣和性格的“絆腳石”。

面對“人來瘋”的孩子,父母該如何教育呢?

大聲的呵斥他們停止,還是直接“暴揍”一頓呢?其實這兩種方式都不靠譜。可能大多數孩子,他們壓根不知道自己“人來瘋”的行為是錯的,更不知道給别人帶去了影響。

是以眼下的重點,是讓孩子認識到“人來瘋”行為帶來的各種嚴重後果。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角色互換,讓孩子去感受尴尬、不禮貌。隻有如此,才能加深他們對“人來瘋”的認識,有利于接下來的改造。

1、重視孩子,給他們更多陪伴

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一定用心的重視他們,關注每個階段的變化。當孩子有表現欲時,父母可以适時的引導,并且提供相應的舞台,讓他們盡情的去表現。而不是讓孩子一錯再錯,形成“人來瘋”的性格。

陪伴,不是嘴上說說,而是要付諸行動。想要把陪伴變得更有意義,其實無需太多的時間,隻要注重陪伴的品質就好。

2、相信孩子,讓他們有參與感

沒有生來就會社交的孩子,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都需要父母合理的引導。任何時候,都請不要忘了相信孩子,相信他們可以做的更好。父母再跟他人交流時,試着讓孩子有參與感,慢慢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

用不了多久,“人來瘋”的孩子就會蛻變,因為他掌握了正确的社交方式。不會再像之前一樣的“活躍”,更不會随意去制造麻煩。

寫在最後:關注“人來瘋”的孩子,尤其是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趁着年幼,幫着孩子樹立正确的社交理念,避免日後成為被“排擠”的對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