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下方小卡片關注月亮
如果此刻孤單
不妨擡頭看看月亮

作 者 | 蘇眉細細
來 源 | 蘇眉細細說
最近,電視劇《心居》終于迎來大結局。
劇中兩位女主角海清與童謠的演技引發廣泛議論,劇情也頻頻沖上熱搜。
故事圍繞上海四世同堂的一個大家庭展開。
從婚姻關系、職場浮沉,到奮鬥的心酸與無奈,真實呈現了大都市裡小人物的的人生百态。
劇中幾個女性的人生,讓很多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劇情背後隐藏的五個人生真相,值得所有女性讀懂,而且,越早越好。
01
女人的底氣
來源于經濟獨立
劇中,海清扮演的馮曉琴和童謠扮演的顧清俞是姑嫂關系。
同是一家人,過的卻是截然不同的生活。
馮曉琴是全職家庭主婦,負責一家人的起居生活。
八年如一日,像保姆一樣照顧着一家老少的衣食起居,盡心盡力。
大姑姐顧清俞是大齡未婚、年入數百萬的投資公司高管,有自己的大房子,清高孤傲。
雖然她時不時接濟弟弟一家,但打心眼裡瞧不上嫂子。
馮曉琴心裡清楚,但表面上還是殷勤周到,為小姑子熬湯、織圍巾的。
因為她知道老公無能,自己沒工作,凡事都要靠這個大姑姐照應。
為了讓兒子接受好的教育,有自己小家的獨立空間,她看上了一套200萬的學區房。
為了跟大姑姐借錢,她費盡了心機,甚至低三下四。
但顧清俞各種推脫,就是不借。
也因為這次沖突,導緻了顧曉琴丈夫意外死亡。
說到底,女人的底氣,很多時候,是錢給的。
一個女人,不管你漂不漂亮,在你伸手要錢的那一刻你就輸了。
隻有經濟獨立,才不用看任何人的臉色,有尊嚴地活着。
女人的安全感,絕不是婚姻和房子,而是經濟獨立。
02
不輕易評判一個人
很多人看到顧清俞那麼有錢,卻不肯借錢給弟媳買房子,都覺得顧清俞不近人情,太過分。
其實,後來劇情交代,在弟弟和馮曉琴結婚前,顧清俞就悄悄調查過馮曉琴。
她發現,奉子成婚的馮曉琴,肚子裡的孩子根本不是弟弟的,而是前男友的。
隻是男友意外車禍去世,弟弟不顧一切跟馮曉琴結婚,謊稱孩子是自己的。
看到這裡,大家才對顧清俞面對馮曉琴時那種冷淡、戒備的态度,有了一份了解。
生活中,有很多人,看到片言隻語,或一件小事,就去評判别人,妄下結論。
某人年紀輕輕便升職加薪,一定是靠關系;
紋身染指甲的,一定不是好人;
過了30歲還不結婚,肯定有問題……
在沒了解事實真相之前,先别急着下結論。
你的一句惡意揣測,也許會對當事人造成無法磨滅的痛苦。
韓寒說過: 如果你不了解,你就閉嘴,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别人經曆過什麼;如果你了解,那你就更應該閉嘴。
我們根本不了解别人曾經曆過什麼,心中有怎樣的隐痛。
在不了解事實的情況下,不要以己度人,妄加評論。
人到中年,越來越深刻體會到,不要輕易說一個人好,也不輕易定義一個人壞。
這是成年人的必備修養,也是一種人生智慧。
03
窮不可怕
心窮才可怕
作為職場精英,顧清俞身後有很多追求者,但都被她拒絕。
因為她心裡有一個初戀情人,施源。
二十年後,兩人重逢。
但昔日心中的白馬王子施源,如今是個為生計發愁的小導遊,還背負着為母親治病還債的壓力。
但顧清俞懷着少年時代的夢想,跟施源結了婚。
施源家房子老舊狹窄,婚後,兩人住進了顧清俞的大房子。
為了照顧施源的自尊,顧清俞費盡心思:
施源為了替母親治病,要賣掉自己的古董鋼琴,不接受妻子的幫助。
于是,顧清俞匿名買下鋼琴,放到朋友家裡。
施源母親換腎,需要50萬,一家人愁眉不展。
顧清俞又假借慈善基金的名義,幫婆婆一家解決了難題。
不僅如此,施源進入投行工作,也是因為對方有求于顧清俞。
顧清俞付出了這麼多,換來的卻是施家母子的不屑甚至抱怨。
婆婆覺得顧家是暴發戶,施源覺得妻子傷害了自己的自尊。
在得知母親換腎的錢是妻子默默墊付的後,施源終于爆發。
他憤怒地指責清俞:“你小手一揮,把我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尊嚴付之一炬……”
自己沒本事,别人好心幫助了,還反咬一口,把自己打扮成了受害者。
這男人的心,得多不堪。
老話說,人窮三分冷,心窮七分苦。
心窮的人,大多自私又自卑,并常常用虛弱的自尊掩飾自卑。
他們心裡隻有自己,隻要自己不舒服了,就是别人的錯,從來不從自身找原因。
經濟上的窮,不可怕,隻要肯努力,就一定會過上好日子 。
可怕的是心窮,這樣的人,無論貧富貴賤,都過不好這一生。
04
你是什麼人
就有什麼樣的圈子
一個人的圈子,就是他生活的鏡子。
顧清俞作為投行女高管,身邊的人非富即貴,資源随處可取。
一起做瑜伽的夥伴,三言兩語就能幫她搞定一個單子;
也能通過同學,輕松聯系到換腎醫生。
而家庭主婦顧曉琴的圈子,除了來投靠自己的妹妹,就是在上海打工的老鄉。
在一起基本就是吐槽一下婆家人,聊聊八卦 。
一位企業家說過:“你的圈子其實就是你人生的世界,代表了你的審美和生活的層次。”
你在什麼樣的圈子,決定了你會擁有什麼樣的生活。
慶幸的是,丈夫去世後,曉琴意識到經濟獨立的重要性,開始努力。
為了解養老院前景,她送外賣之餘,做調研,查資料,不辭辛苦。
為了拉投資,她天天做好吃的給有錢人展翔,動員他投資。
展老闆同意後,從選位址到施工,她又沒黑沒白地和勞工一起忙碌。
雖然辛苦,但是整個人的精神狀态完全不一樣,連吊兒郎當的展老闆都被她感染,決心做一番事業。
馮曉琴的未來可期。
王小波曾說過:“假如你什麼都不學習,就隻能活在現實的一個小圈子,狹隘得很。”
當你把自己修煉好了,你所在的圈子也會随之得到提升。
生活中,經常會有人抱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太亂,有天天負能量的,有天天炫娃炫奢侈品的,還有煩人的微商。
甚至有人關閉朋友圈。
其實,有句話說得好,你是什麼人,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
當自己不夠優秀時,朋友圈自然不會高手雲集。
有句話說得好,自己是梧桐,鳳凰才會來栖;自己是大海,百川才會來聚。
05
讀書
永遠是最好走的上行之路
劇中,馮曉琴自己沒讀過大學,但是看到了大姑姐顧清俞的人生,是以,特别重視兒子小老虎的教育。
每天接送兒子上學,晚上還要督導孩子學習。
她經常說對兒子說的一句話就是:“你要好好學習,将來考上大學,有出息了,就沒有人瞧不起我們了。”
對馮曉琴來說,兒子是改變自己未來命運的寄托。
對大多數人來,讀書,永遠是實作階層躍遷最好走到路。
網上看過一組資料:
博士學曆群體比高中學曆群體的平均收入高出六倍。
假如高中學曆的人月薪是3000元,換成博士畢業,工資就是18000元。
很多時候,錢不能代表一切,但是,讀書,會讓人對人生多一些選擇,多一些把控。
龍應台給兒子安德烈信中的一段話,說透了讀書的意義:
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将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成就感和尊嚴。
點亮【贊】+【在看】,人生如戲,願你活得清醒又通透。
往期好文
月亮新書
你的「贊」+「在看」,月亮都看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