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躍兒|培養一個自信的孩子

李躍兒|培養一個自信的孩子

一、孩子的自信是什麼?

很多家長關心培養孩子自信的問題。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呢?

有了自信,孩子就能勇敢去實作自己或者别人給予的目标,勇敢地去實作目标才能成功。有了自信還能使孩子獲得榮譽、獲得社會資源,因為獲得社會資源越多,孩子就越容易成功。

有了自信,孩子容易對自己滿意。無論孩子還是成人,如果對自己滿意,就會感到幸福。

自信是這麼重要,那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自信。如果家長不認識自信,就可能把孩子正常的行為當成不自信,逼着孩子自信。

比方說:一個兩歲的孩子,在我們要求他向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問好的時候,孩子顯得比較怯懦和害羞,會躲在家長身後不願意問,或者家長逼了半天孩子也不問好,有的家長就會把這種狀态當成不自信。

實際上一個兒童在他童年的時候,生物性決定他見了陌生人要退避三舍,就能保證自己的生命是安全的,保證自己能夠存活下去,這是大自然給孩子設計的密碼。我們把孩子的自我保護機制當成問題的話,就會逼着孩子去自信,反而破壞了孩子的自我保護機制,造成孩子的不自信。

二、孩子遇到困難是正常的

一般從表面來看,讓孩子去做一個事情的時候,孩子立馬會表現出來“我可以!我行!”的狀态,不會哼哼唧唧。面對要做的事情,隻要做了就會堅持到底,不會輕易放棄。

但如果孩子不斷遇到不可抗拒的困難時,也有可能放棄。比如,給媽媽倒杯水,孩子從來沒有嘗試過這件事,倒水的時候把杯子碰倒了;或者水倒滿了孩子沒有控制住,漫出來了;有的孩子會感覺非常委屈開始哭,把暖壺和杯子都撥拉在地上說我不幹了!

孩子會在這樣的情況下放棄自己要達到的目标,這樣的情況如果出現得多了,孩子就可能會不自信。因為一次次的失敗證明了自己不容易成功,或者讓孩子覺得這個世界上的事情太困難了,不容易完成,孩子慢慢就會變成一個不自信的人。是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要幫助孩子。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以怎樣的方式幫助孩子,能使孩子成長起自信,不會扼殺他們的信心?

比如剛才倒水的案例,如果孩子從來沒有倒過水,那孩子就很大可能會失敗,會把杯子碰倒、把水倒多漫出來、把自己衣服弄濕等等。當孩子出現上述情況時,有的家長就不會讓孩子再去嘗試,有的家長會指責孩子沒有把水倒好,有的家長會立馬上去教孩子,孩子會覺得自己倒水的良好願望特别難以實作,也不會了解家長為什麼對他那麼兇,為什麼家長會指出自己的各種問題,孩子可能就不敢再去做事情了。

如果剛才的案例我們換一種辦法,知道孩子在剛開始做的時候怎麼樣都會失敗,那在孩子失敗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陪着孩子,一起把灑了的水擦幹淨,把倒了的杯子、或者打碎的杯子換一個新的,孩子就會繼續去練習。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在學習成為人的過程中,和學習如何生活的過程中,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是正常的。不管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犯了任何錯誤,我們應該時時記住,這是正常的。未成熟的人做不成熟的事情,這是他們的權利。無論孩子做了什麼錯事、犯了什麼錯誤、做了什麼傻事,都不要嘲笑他、不要去指責他,而是去支援他,這樣,孩子會成為一個自信的孩子,情緒平穩,内心健康。

三、孩子自信的根基是什麼?

我們培養一個自信的孩子,不是從孩子不自信的時候開始,也不是從我們想要培養孩子良好特質的時候開始,而是在孩子一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保護孩子的自信。

如何在孩子一出生,就保護孩子自信的根基,使他成為自信的孩子?

人的一生有這麼幾個邏輯關系,在孩子的嬰兒時期,還不能學習《三字經》、《弟子規》,不能學漢字,不能背英語。在這個時期,教育内涵是為孩子未來的自信做準備,如果一個孩子是自信的,那麼将來他什麼都可以學會,将來像馬一樣奔跑、像魚那樣遊泳,現在不識字将來也會學會認字的能力、學會說外語的能力。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就把孩子自信的根基破壞了,将來孩子就什麼也做不到。

孩子一出生的時候,不會說、不會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媽媽是誰。這個時候教育不是通過說教、抄寫、問答進行的,而是對孩子的人格特質進行教育。如果我們需要孩子的人格特質中有自信的元素,我們從現在開始種下一顆自信的種子,也就是根基。

首先,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對安全的需求和滿足,就是自信的根基。孩子出生之前是寄生在一個另外的身體裡,泡在水裡面,不是靠自己的肺呼吸、不是用自己的嘴巴吃東西。突然有一天,經過一個非常擁擠的通道,和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終于來到了這個世界。發現這個世界太大了,孩子就懵了。在懵了的過程中,是什麼讓孩子知道這個世界是安全的,不是害怕的,他的生命是有保障的呢?就是一個安全的元素。

這個安全的元素是一個怎樣的參照點?就是孩子隻要一哭,所有的人都會把孩子抱起來,像鐘擺一樣左右搖擺,在他耳邊低聲耳語。人們從來沒有思考過,為什麼把孩子上下抖動、左右搖晃,他就不哭了呢?實際上這就是自信的根基,是安全的參照。因為孩子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媽媽走路不是左右搖晃,就是上下颠簸。

孩子出生以後感覺特别恐怖、特别害怕、特别難受的時候,我們就給他和出生以前一樣的條件。當孩子從現在的完全不同的世界中,認出來以前經驗中的東西,這個時候孩子就會感覺到“我是安全的,我的生命沒有問題”。這個抖動和左右搖晃還有類似于媽媽血管裡擠壓血液的聲音,就會讓孩子感覺到他還活着,和安全的人在一起。

媽媽心跳的聲音更是一個安全的參照點,在孩子出生後的0到8周這個時間我們稱為體外孕期(又稱“共生期”),這個時間是需要媽媽和孩子緊緊地連接配接在一起。連接配接在一起,是為了能讓孩子找到這些安全參照點,隻要這些安全參照點在,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安全的,我們稱這個時期叫“安全起航”。

四、6歲前自信的根基

如果一個孩子在出生後起航是安全的,媽媽較少憂愁煩惱,夫妻之間沒有因為孩子感覺到很累、很煩進而吵架和發脾氣;在共生期,媽媽緊緊地和孩子在一起,孩子所需要的安全參照點都能給予孩子,這個孩子的起航就是安全的,孩子就沒有根本的焦慮。

沒有根本的焦慮,孩子就不會在自己生活的環境中尋找可怕的、焦慮的元素來吓唬自己,讓自己不自信。

當孩子具有了這樣一個“安全起航”的時候,孩子就建立了一種東西叫做信任。

下一步孩子要在爸爸媽媽所為他建構的家庭裡面生活。這個家正好是人的基礎生活,無論我們的電腦多好,家具有多金貴,辦公室的條件多好,我們人類需要的是基礎的生活内涵,鍋碗瓢盆、上廁所、休閑、睡覺這些用具。

一個孩子正好出生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他通過這樣的環境慢慢地探索這個世界和了解這個世界。從家庭開始,逐漸到家庭以外的社會,成為一個社會人。在家庭裡面孩子有了安全感,孩子就會努力探索這個家庭。

五、孩子建立自信的過程

首先是探索家庭的物質,我們看到孩子在2—6個月的時候,他們的嘴巴剛開始神經成長的比較成熟,就會抓到所有的東西放到嘴巴裡去啃。他們不顧一切的去啃,逮到媽媽的鼻子也啃,逮到爸爸的手指頭也啃,逮到尿布也啃,這是做什麼呢?

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探索機制是他們生命的狀态,如果一個孩子能夠看到他周圍的環境,能夠探索周圍的物質,内心就是平靜、安甯的,才能夠建立起對這個世界的信任,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斷被打擾,不斷被阻止,這個孩子就不會信任。

如果一個孩子不信任環境的話,孩子也會不信任環境中的人,因為這個不信任已經由探索物質種到了心裡。

如果孩子的心智結構中已經有了不信任的元素,孩子就會在和自己接觸的人中去尋找可能不信任的元素,孩子内心的不信任就會越來越多。

一個孩子不信任人和世界的物質的話,如何能夠得到發展呢?孩子内心隻有一件事情,就是找到安全的地方自己待着,對孩子來說,媽媽的懷抱就是安全的地方。

是以我們說,孩子“安全起航”以後建立信任,建立對環境的信任、對物質的信任、對人的信任,然後才能相信自己。當一個孩子信任自己了,才能夠建立愛好,才能有目标,然後去追求目标,孩子才能事業有成。

六、孩子不自信有哪些表現?家長如何做呢?

孩子不自信是怎樣的?比如說:黏着媽媽,媽媽讓他去完成什麼,他都覺得自己不行、我不會、我不想去。一般家長遇到孩子這樣的情況就會很着急、很難受。

孩子小時候會顯得容易害怕,長大之後不敢去突破自己。一旦孩子無法突破自己,那他生活範圍就很小、事業很窄,容易放棄目标。

當我們發現一個孩子有不自信的狀态時,先不要着急,首先我們要理一理,看看孩子不自信的根源在哪裡?

找原因,不是要去譴責自己,因為你的自責會成為毒藥,會讓自己遠離孩子,不願意和孩子在一起,害怕自己說的話、做的事情對孩子造成影響。孩子會成為一個被忽視的人,沒有人去教育他、幫助他,孩子的自信依然不會成長起來。

我們可以看看如何能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我們隻對孩子說:“要相信你自己,你是勇敢的”,然後期望孩子有所改變,這往往是無效的。看上去同樣是不自信,但每個孩子不自信的原因是不同的,我們不能一概而論。

先找到孩子不自信的原因:

看看是不是在孩子出生的時候,由于我們的情緒不好、各種原因造成了孩子沒有“安全起航”。

在孩子需要探索、需要以家庭為中心來探索世界時,我們是否不了解,不斷地呵斥、阻撓、幹涉,使孩子變得不自信。

是不是孩子對環境已經不信任了,這時我們卻天天讨厭他,天天生氣,嫌棄孩子不自信,不斷逼迫孩子自信,讓孩子更加膽怯,更加恐懼,更加不自信。

解決不自信的辦法:

如果是上述第一種原因,造成孩子沒有安全起航

當讓孩子不安全的各種因素發生時,家庭成員一起給予孩子支援。如,當孩子害怕和恐懼時,家長不逼迫,而是引導孩子,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其實這件事情沒有那麼可怕;做不到的事情,想辦法讓孩子發現其實經過一個努力的過程也能達到。這樣,孩子早期形成的不安全感就會消失。

如果是第二種原因,阻撓了孩子探索

因為在孩子需要探索的時候我們不懂、不斷地阻撓,而現在孩子已經長到4、5歲了,解決的辦法就是:孩子做的所有事情(不傷害自己、他人和環境)我們都支援他,有一點點的成績我們都贊賞孩子,孩子就會慢慢地自信起來。

第三種原因造成孩子不自信

如果是由于自己的原因造成了孩子不自信,就需要我們自己先成長,通過學習和改變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幸福的人。如果是因為不懂孩子,就去參加關于家長的教育訓練。如果是因為我們和先生/太太的關系沒有解決好,就去解決關系的問題,慢慢地孩子也會有所改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