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怎樣獎勵孩子最有效?掌握3個原則,你也能立竿見影地獎勵孩子

說起“獎勵”,家長們總是又愛又恨。

愛的是獎勵的效果立竿見影。想讓孩子乖乖刷牙,磨破嘴皮子都沒用,掏出手機立刻聽話。

恨的是獎勵的副作用太大了。獎勵一段時間後,不但孩子的胃口越來越大,幹什麼都要求獎勵,而且一旦撤掉獎勵,孩子的表現還不如以前。

是不是獎勵效果有限,隻能維持一段時間呢?

并不是這樣的。在心理學中,獎勵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激勵機制,有效到生活中處處都藏着它的身影。

怎樣獎勵孩子最有效?掌握3個原則,你也能立竿見影地獎勵孩子

不管是有計步功能的運動軟體,遊戲中的打怪更新,還是公司發的獎金,購物時用積分兌換禮品,人們都心甘情願地被獎勵牽着鼻子走。

可為什麼用到孩子身上,獎勵就不那麼管用了呢?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用錯了方法。

NO.1用錯誤的方法獎勵,比不獎勵更可怕

1973年,心理學家做過一個經典的實驗。他們來到幼稚園,想知道不同的獎勵方式會如何影響孩子的行為。研究人員把孩子分成三組。

A組是“許諾獎勵”組,孩子們事先得知,如果自己用水彩筆畫畫,就能得到一個獎狀和一枚金絲帶。

B組是“意外獎勵”組,孩子們用水彩筆畫了一會兒畫後,意外地得到了獎勵的驚喜。

C組是“無獎勵”組,孩子們既沒有得到獎勵,也不知道别的小朋友有獎勵。

怎樣獎勵孩子最有效?掌握3個原則,你也能立竿見影地獎勵孩子

一個星期後,研究人員再次來到幼稚園,把水彩筆放在桌上,觀察孩子們畫畫的時間。

結果發現,意外得到獎勵的B組孩子畫畫時間最長,其次是沒有得到獎勵的C組。事先知道畫畫能得到獎勵的A組孩子畫畫的時間最短,竟然隻有“無獎勵”組的一半。

怎樣獎勵孩子最有效?掌握3個原則,你也能立竿見影地獎勵孩子

因為得到過獎勵,孩子們反而對畫畫不感興趣了。這個結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它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錯誤的獎勵方式,還不如不獎勵。因為它會抹殺掉孩子原本就有的興趣和主動性。

不管是實驗中的畫畫,還是生活中我們希望孩子做出的行為,如按時刷牙、洗澡、睡覺,好好吃飯、玩耍,自覺看書、學習等。假如不用獎勵進行幹預,孩子也會完成這些事,隻是沒那麼自覺而已。

可一旦我們搬出獎勵作為交換,孩子就會快速失去做這些事的熱情,變得非常功利,隻為好處而做事。

這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

NO.2什麼樣的獎勵方式最有效?

大部分家長都會用實驗中A組的“許諾獎勵法”來獎勵孩子,也就是事先告訴孩子,隻要做完規定的動作,就能夠得到獎勵。

這種做法不僅會破壞孩子的内驅力,還會讓獎勵快速失效。

怎樣獎勵孩子,效果才最好呢?心理學給出的答案是“随機獎勵法”,也就是實驗中B組使用的“意外獎勵”法。

怎樣獎勵孩子最有效?掌握3個原則,你也能立竿見影地獎勵孩子

所謂的随機獎勵,就是指獎勵出現的時間、次數并不規律,孩子無法準确預測這一次行為發生後,能不能得到獎勵。

它不同于完全沒有獎勵。因為知道獎勵偶爾會出現,是以能增加孩子的期待和做事的動力。

但同時,它又不同于規律性的獎勵。孩子隻知道持續地做一件事,獎勵總會發生,但不知道具體什麼時候發生。

是以會像我們玩抓娃娃機,或者人們賭博一樣,很容易“上瘾”,進而大大增加孩子做事的積極性。

NO.3孩子的壞習慣,大多是被大人獎勵出來的

生活中,有沒有家長在使用這種“随機獎勵法”呢?

其實是有的,而且非常多,隻不過這些家長都把如此有效的方法,用在塑造孩子的不良行為上了。

比如孩子吵鬧時,很多家長都會搬出手機這個武器,孩子會立馬安靜下來,百試百靈。

這種做法看似是我們“控制”住了孩子,實則是在用手機獎勵孩子的吵鬧行為。

一段時間後,家長覺得老給孩子看手機不好,便會拒絕孩子玩手機的請求。這種時有時無的獎勵,正是在使用最有效的獎勵方法——“随機獎勵法”。

孩子得不到手機便更“努力”地吵鬧,直到家長交出手機為止。

于是,我們在無形中不斷獎勵孩子吵鬧的這一行為,也讓孩子對手機越來越上瘾。

用無效的方法獎勵孩子的好行為,用最有效的方法獎勵孩子的壞行為,回過頭來想想,是不是很可怕呢?

NO.4獎勵孩子的3條原則,做對了才有效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正确獎勵孩子,比獎勵本身更重要呢?想要讓孩子做出我們期待的行為,就得用好獎勵這把雙刃劍。

怎樣獎勵孩子最有效?掌握3個原則,你也能立竿見影地獎勵孩子

在這裡,小樣媽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給大家總結了3條獎勵的基本原則,來看看你做對了沒有。

1、初始獎勵要及時

在孩子行為塑造的最初階段,獎勵一定要及時。否則獎勵的效果會大打折扣,甚至弄巧成拙。

例如,我們想讓孩子養成自己收拾玩具的習慣。那麼,在這個習慣剛開始養成的階段,每當孩子出現我們期待的行為,哪怕隻是一個很微小的動作(把幾塊積木放到收納箱裡,把一個玩具放回房間),我們也要立刻給予孩子獎勵。

可以給他鼓鼓掌,誇他“會主動收拾玩具,真棒”,在行為記錄本上給他貼一顆小星星,等等。關鍵是要立刻獎勵,千萬不要拖到第二天才獎勵。

怎樣獎勵孩子最有效?掌握3個原則,你也能立竿見影地獎勵孩子

隻有及時的獎勵才能讓孩子明白,究竟是因為什麼而得到的獎勵。

同時,前期密集的獎勵也能大大提升孩子的自信和做事的動力,進而起到塑造行為的目的。

2、獎勵難度要更新

很多家長在獎勵孩子時,之是以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就是因為他們隻做對了第一點,卻沒做對第二點。

回想一下我們玩遊戲時,開始總是很容易就能得到獎勵。之後任務難度會不斷更新,獎勵也變得越來越難。

可正是這樣,我們才不會很快厭倦。相反,還會在挑戰的過程中得到越來越強的成就感。

獎勵孩子也是一樣的。起初,要很容易就能拿到獎勵,這是為了引起孩子的興趣。

等到孩子适應後,就要逐漸提升任務的難度,并且把持續的獎勵轉變為随機獎勵。

怎樣獎勵孩子最有效?掌握3個原則,你也能立竿見影地獎勵孩子

第一周,把一部分玩具放進收納箱就能得到小星星。

第二周,把全部玩具放進收納箱才能得到小星星。

第三周,把收拾好的玩具放回指定的位置,才能得到獎勵。

獎勵從每次都有,變為偶爾的驚喜。

獎勵内容也可以不斷變換,從口頭誇獎、鼓掌、小星星貼紙,變成帶孩子出去玩,邀請小朋友來家裡玩,玩特定的親子遊戲等。

3、不要用你不喜歡的行為獎勵孩子

前面提到過用獎勵塑造孩子壞習慣的例子。

很多家長其實都在做着同樣的事:一邊指責孩子愛吃糖、愛玩手機,一邊把這些當作獎勵,來讓孩子聽話。

這樣做的直接後果,就是強化孩子的“壞行為、壞習慣”,讓孩子更難改正。

怎樣獎勵孩子最有效?掌握3個原則,你也能立竿見影地獎勵孩子

由于獎勵實在是太有效了,是以在使用之前,我們一定要先想好獎勵孩子什麼。

所有我們不希望孩子出現的行為,都請不要當作獎勵的内容。盡量把孩子喜歡,同時對他成長有益的内容當作獎勵。

比如前面提到的口頭誇獎、親子遊戲、外出遊玩、參觀,以及賦予孩子一定的權利(自由安排時間,決定去哪裡玩),榮譽感(拍下做事的照片,給大家展示成果)等。

這些都是很棒的獎勵内容,可以結合孩子的興趣來決定獎勵他什麼。

你會如何獎勵孩子,你試過最有用的獎勵方法是什麼?歡迎留言分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