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紀錄片《中國雜技·吳橋》-快意江湖背後的五味人生

《中國雜技·吳橋》

紀錄片《中國雜技·吳橋》為河北省委宣傳部文藝精品重點扶持項目。由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河北省廣播電視局、中共吳橋縣委宣傳部、河北廣播電視台共同打造。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雜技家協會主席邊發吉擔任該片總顧問。

該片拍攝制作曆經兩年多。在兩年時間裡,攝制組跨越山海,先後從吳橋深入到北京、上海、天津、河南、内蒙古、廣西、江蘇、湖北、西班牙巴塞羅那等地進行拍攝。從華北平原的田間地頭,到地中海邊海濱小鎮,跨越半個地球的故事凝聚在135分鐘的成片裡。十餘個個性鮮明主人公,最小的隻有5歲,最大的已經80多歲,但他們的命運無不與雜技這門傳承千年的藝術緊緊相連。

全片共分3集,每集45分鐘。通過跟蹤拍攝與吳橋雜技相關的雜技團體和雜技藝人,以曆史文化、民間生活、技藝呈現、中外交流等方面作為切入點,全方位展現了吳橋雜技的藝術魅力及其在雜技行業的獨特地位。

六集紀錄片《中國梆子》将鏡頭對準了傳承了幾百年的梆子戲與一衆戲比天大的藝人,取得了業内人士與觀衆的認可。2019開始,攝制組原班人馬将視角移至江湖之遠的雜技藝人身上,一技傍身、快意江湖的他們又有怎樣的人生呢?

平實的視角

每個平凡人的血液裡,都有江河翻湧。從最初選擇主人公之時,導演組便敲定,不以名氣大小論英雄。是以,跟随鏡頭,攝制組深入走進一衆名不見經傳,故事卻同樣精彩的雜技藝人的生活,故土難離的李印懷、李亮一家,從小便與雄獅猛虎為伴的馴獸師張鵬,不遠萬裡來中國學雜技的非洲女孩貝特,天賦秉異又刻苦訓練的米靈芝等,為觀衆帶來的平凡而又真實的感動。

就像解說詞裡寫的:駐足吳橋,觸摸運河古水之畔的人間煙火,感受平凡藝人靈魂中的山河遠闊。江湖快意,人生過瘾,不過爾爾。

真實的質感

如何講好屬于中國的故事、中國人的故事,是《中國雜技·吳橋》策劃之初便着重考慮的問題,然而大道至簡,最直抵人心的力量便是真實的質感。

為了讓主人公将最為真實的生活展現在鏡頭面前,全片采用了大量手持攝影的抓拍,并沒有去對主人公生活的現實空間進行刻意擺布或排程,營造真實氛圍的同時,不對主人公的正常生活造成窺視與壓迫,使他們更為放松。抛棄了精雕細琢的唯美畫面,收獲的是影片内容裡的溫度與人文關懷。

相比于關心熱搜裡蹩腳電影演員的吃喝拉撒和雞毛蒜皮,攝制組更願意探尋一個普通人波濤洶湧的内心世界。

2019年中秋節,遠在巴塞羅那卡萊利亞小鎮的五位中國雜技演員在寓所共進晚餐,原本攝制組對内容的判斷是一場歡樂祥和的聚會,但在席間,女孩們思鄉心切百感交集,在鏡頭前一訴衷腸,令人淚目。

輕松的表達

談及紀錄片,很多人都刻闆印象便是沉悶的宣講說教,正襟危坐的專家采訪。而《中國雜技·吳橋》的叙事手法,與雜技這門江湖技藝相貼合,更為輕松與诙諧。

無論是解說詞裡“男女搭配,練功不累”的盧文鵬、周愛夫婦,還是“榮耀王者”級别的空竹達人周天,亦或比作“飛花摘葉”皆可傷人的武林高手“鬼手”王保合,都讓年輕觀衆更加易于接受與城市生活看似遙遠的雜技藝人。

片中保留使用了大量主人公自己的同期聲,而旁白隻起到點綴作用,這種方式讓觀衆與主人公的心裡關系更緊密,一些诙諧的段落得以保留。

在談到自己因何被觀衆喜愛之時,空竹達人周天自嘲道:幸運占很大一部分,還有就是特點,曾經我是個大辮子,披肩發,長發及腰,長得又特别醜,讓别人能記住我,而且我的性格很好,挺勵志的,是以他們特别支援我。

世界雜技看中國,中國雜技看吳橋。對傳承古老技法的笃定,對探索身體極限的追求,對海納百川胸襟的修煉,在一代代吳橋藝人中薪火相傳,也在一代代吳橋子弟中血脈相連。

中國吳橋,連接配接世界。

三集紀錄片《中國雜技·吳橋》

經濟生活頻道重播

公共頻道重播

敬請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