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孩子是門技術

“渡過”家長學堂笨笨媽的分享:

我孩子雖然已經順利複學了,但當初我努力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孩子複學,隻是為了努力成熟自己。因為當時的我被焦慮控制,照顧不好家人、自己和孩子,通過學習努力修煉自己,成為一個有家、有工作、有愛,成為一個圓滿的人。

不能讓孩子複學成為自己的七寸,讓自己變得十分卑微。不讓複學成為自己的執念。我從不做以複學為目的的努力。以孩子身心健康為終極目标。

成長後的家長,才有力氣面對以後漫長的人生,比如孩子複學、工作、婚姻,自己慢慢老去等人生課題。

家長不再繼續犯錯,引領孩子順其自然地前行。

關鍵詞之一:“接納”。

我為什麼要接納?無條件的接納?無條件接納為什麼會變成縱容?接納不是全部,但一定是第一步!

人生中總會發生很多無法控制的事情,作為成年人的基本素養,接納是一種很強大的行為。

家長要接納孩子的種種行為,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自然後果。這樣才不會被焦慮恐懼牽着鼻子走,無所畏懼,家長才會回到自己正确的位置,給孩子無條件的愛,讓事情朝着它自然發展的方向走。

家長這也怕,那也怕,焦慮恐懼,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卑微脆弱、惶惶不可終日。這樣的接納很容易成為可怕的縱容。孩子就會變本加厲地利用家長的軟弱,不斷地試探着家長的底線。

接納的底色是家長的強大,是無所畏懼的放手,是有智慧有邊界的愛,鼓勵孩子勇敢地去嘗試和試錯,把自然後果的承擔交還給孩子,讓孩子去着急、去害怕、去為自己承擔責任。

我不贊成把接納作為讓孩子好起來的砝碼和手段。家長要先做到無所畏懼,才能有力量,才能傳遞給孩子力量。但接納,一定會讓孩子好起來,也會讓家長的人生變得越來越好。

關鍵詞之二:“關懷”。

家長會擔心把孩子愛壞?

我想這是從來沒被好好愛過的人,覺得自己沒人愛,也能活得很好,投射出來對愛的擔憂和恐懼。真愛沒有目的性、沒有功利性,是最有力量的引領和表達。

真愛不怕寵壞。道理一堆不如小事一件(給實惠)。舒适區?感受一下吧。

生命是需要生長的,是向陽而生的,有成長的需求,有探索的需求,會為了快樂、自由、價值而努力。

舒适區隻是孩子暫時的安全基地,一個休整的空間。

關鍵詞之三:“自我”。

本我icon、自我、超我的概念。

支援孩子建設自我的力量。

父母的智慧包含在這兩個詞裡:等待和希望。

本我是本能的我,由快樂支配,動物性的需求。

超我是道德層面的我,是應該的我,有價值感和歸屬感,社會我。

自我是這兩者的平衡,既要照顧好本我,又要照顧好超我夢想的實作。

孩子的現狀是本我、超我過度強大,自我太弱小。

而家長的自我太強大,是以去越界幹擾孩子的成長,去控制孩子。

對于無力感的孩子,“自我”太重要。此時,孩子的決定很重要(包括不作決定),無關大小、無關正确與否。因為這是孩子在尋找本我和超我平衡的過程。家長要放手讓孩子自我的成長和發展,停止包辦和代替,停止拔苗助長。幫助孩子自我的蘇醒,就算存在一段時間的混亂和錯誤,需要付出一些成長的代價,這也是值得的。

能做到本我、超我、自我平衡的孩子,才能真正實作心靈成長、人格健全。

家長要收斂自己的自我,不要越界去侵擾孩子的自我。

“等待和希望”,家長的所有智慧就展現在這兩個詞語裡。

當孩子自己有想試試的想法,隻是有些擔心失敗,主動找家長求助的情形時,家長才可以輕推。因為此時,被輕推是孩子自己的需要。

孩子拒絕溝通的時候,父母要先關懷孩子。鼓勵的背後是能接受失敗和信任。

關鍵詞之四:“聆聽”。

我該如何開解你?

我隻想要你聽。

聆的的時候不建議。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麥霸。

聆聽的魔力。

看似無用,實際很偉大,深藏功與名。

家長要幫助孩子鍛煉自我的能力發展,就需要去做好聆聽,去看見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整理、思考,靠他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家長要有勇氣說:“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把孩子的課題交還給孩子自己。

家長的忍心、虛心、耐心,就是對孩子最大的仁慈。不要急于替孩子解決問題,急于提出各種建議,急于讓孩子提前終止痛苦,剝奪孩子成長的權利和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蠢、很弱小。要讓孩子發掘出自己的智慧,增強解決問題的信心和勇氣。

家長要學會藏慧于拙,切忌用自己的自我去壓制孩子自我成長和發展的空間。要多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勇氣。

孩子比家長更需要有表現和表達的機會,讓孩子當麥霸,讓孩子作大段的表達,家長作簡短的回應。

聆聽比指導更有意義。家長給孩子時間,耐心聽孩子的絮絮叨叨,家長做好孩子的聽衆和情緒垃圾桶,讓孩子在學校成為閃閃發光的角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