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産效率三倍于大衆,特斯拉柏林工廠是怎樣做到的?

生産效率三倍于大衆,特斯拉柏林工廠是怎樣做到的?

“10小時生産一輛Model Y”

特斯拉看似簡短的一句表達,背後卻是無數車企望塵莫及的效率差距,即便是大衆也不例外。

生産效率三倍于大衆,特斯拉柏林工廠是怎樣做到的?

近日,根據外媒的相關報道,特斯拉宣稱其柏林超級工廠生産一輛Model Y僅需10小時,而大衆生産一輛電動車所需的時間是其三倍。

生産效率三倍于大衆,特斯拉柏林工廠是怎樣做到的?

近年來,大衆集團CEO赫伯特·迪斯也在多個場合表達了其對于提振生産效率的急切态度。根據大衆方面的資訊顯示,大衆已計劃在沃爾夫斯堡建立一家工廠,進而在2026年實作每十小時生産一輛Trinity車型。

生産效率三倍于大衆,特斯拉柏林工廠是怎樣做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上文中所表述的“十小時一輛”指的是車輛的“完整生産周期”,相對于我們所熟知的“生産節拍”概念來說,後者較為側重于規模的描述,而前者更能展現實際的生産效率。

對比之下我們不難發現,不僅是以當下的效率計算,特斯拉的生産效率達到了大衆的三倍。即便是以時間來計算,特斯拉的生産效率也已經領先了大衆四年。

生産效率三倍于大衆,特斯拉柏林工廠是怎樣做到的?

那麼,究竟是怎樣的原因導緻了特斯拉與傳統車企的生産效率有着如此大的差異?我們不妨從汽車制造的基礎環節說起。

傳統車企:繞不開的四大工藝

對于傳統車企而言,汽車制造無非是“四大工藝”,即沖壓、焊裝、塗裝、總裝。環顧目前主流車企的工廠,無論先進與否,其生産線的布局規劃都是圍繞這四大工藝展開。

在這裡,我們可以用較為通俗的方式進行了解。沖壓是通過沖壓機将原料沖壓成相應的大型覆寫件(如車門外皮、翼子闆等);焊裝是将各個構件進行焊接,塗裝是為車輛構件覆寫漆面,總裝則是将各個零部件進行最終的組合。在總裝下線後,車輛會經過一套标準的質檢流程,檢驗通過後車輛就成為了可以合格出廠的商品車。

生産效率三倍于大衆,特斯拉柏林工廠是怎樣做到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車企想要提升制造效率,方案無非就是采用更為高效的工作裝置,在局部環節進行效率提升。從感官上來說,這更像是一種聚沙成塔式的方案。

當然,影響制造效率的因素也不隻有生産線本身。在生産線之外,倉儲、物流、人工、供應鍊等因素也都制約着工廠整體的生産效率。傳統車企在這些領域會采用更加先進的資訊系統和管理工具,進而對效率進行提升。不過從本質上看,這同樣也是一種局部效率的優化。

生産效率三倍于大衆,特斯拉柏林工廠是怎樣做到的?

特斯拉工廠:制造技術疊代

那麼特斯拉究竟是如何提升效率的呢?答案在于制造技術的疊代。

相比于傳統車企通過不斷優化各部分效率來提升整體制造效率的方式,特斯拉選擇了一個更加符合所謂第一性原理的方案,即“哪裡浪費時間,就把哪裡簡化。”而這其中最主要的步驟精簡就是一體化壓鑄的使用。

首先我們先來解釋一下一體化壓鑄是什麼。所謂壓鑄,簡單了解就是将熔融的金屬注入模具加壓後定型脫模,而一體化壓鑄則可以通俗的了解為能夠壓鑄更大的結構件的壓鑄技術。通過一體化壓鑄技術的應用,車企就可以将多個不同零部件進行一次成型,免去了分别制造再進行焊接的過程。

在特斯拉的生産線中,傳統的四大工藝就被進一步拆分,增加了壓鑄環節。雖然環節有所增加,但由于一體化壓鑄減少了很多零部件的制造與焊接過程,并減少了供應鍊管理的壓力,是以總提升就能夠顯著提升總體的生産效率。

生産效率三倍于大衆,特斯拉柏林工廠是怎樣做到的?

目前,特斯拉Model Y的的後底闆總成已經規模化的應用了一體化壓鑄工藝,使得下車體總重量降低了30%,制造成本降低了40%。另外,特斯拉還将進一步在底盤結構等部位應用一體化壓鑄。屆時,由370個零件組成的下車體總成将被2-3個大型壓鑄件實作完全替代,進一步降低成本,并提升生産效率與車輛的技術參數。

在4月初,特斯拉官方還釋放出了一條關于柏林工廠的宣傳視訊,視訊中幾乎完整的展示了其生産制造的全過程。

首先,迎入眼簾的就是沖壓環節,在這一步驟中,我們看到了鋼闆被沖壓機沖壓成了相應的車身結構件,并被機械臂與傳送帶送至質檢,在質檢通過後送入下一環節。

生産效率三倍于大衆,特斯拉柏林工廠是怎樣做到的?
生産效率三倍于大衆,特斯拉柏林工廠是怎樣做到的?

而後,我們所看到的高溫熔爐便是一體化壓鑄環節,在這一環節中,熔融的液态金屬被注入模具,而這個冒着熱氣的結構件正是剛剛完成脫模的後底闆總成。

生産效率三倍于大衆,特斯拉柏林工廠是怎樣做到的?
生産效率三倍于大衆,特斯拉柏林工廠是怎樣做到的?
生産效率三倍于大衆,特斯拉柏林工廠是怎樣做到的?

随着視線推移,這個滿是機械臂的生産線便是用于焊接,其能夠将不同的車身結構件焊接為完整的車體。

在焊接過後就來到了塗裝環節,在這一步驟,白車身就會通過電泳池,經過一系列由電流激發的實體化學作用将漆面附着于車身。而這種電泳塗裝工藝也正是我們常說原廠漆隻有一次的原因。

在塗裝環節過後,車輛将經曆最終的總裝環節,在這一步驟中,車輛會完成包括内飾外飾動力總成等全部零件的最終組裝。

組裝後,總裝工廠中的房間還會有專門的質檢環節對整車的制造品質進行評價,隻有通過質檢的車型才算是生産完成。這裡我們還要多說一句,那就是漆面裝配上有瑕疵的車輛還會經曆相應的返工修複環節,雖然經曆了修複,但其隻要符合出廠标準就可以當作新車銷售,這也是為什麼有些消費者購買的新車也會出現漆面厚度不一的原因。

寫在最後:

在汽車工業的百年發展中,生産效率的提升一直都是車企不斷鑽研的重點。從福特的流水線,到豐田的精益化生産,每一次的效率提升都會推動汽車産品的成本效益提升,這也正是生産效率對于消費者來說的最容易感覺的益處。

而聚焦目前的汽車生産,特斯拉的确在設計到制造技術的全鍊條實作了正向循環。随着一體化壓鑄技術的普及,盡管更多的廠商也會逐漸跟上這一生産節奏,但這一時間差足以令特斯拉在生産效率的紅利中建立起新的競争優勢。深究這一現象的原因,我想除了技術的差異,更為根本的因素還是在于企業經營管理模式能否真正将創新放在核心位置,畢竟跟跑者眼中總有前人探路,而領跑者卻隻能依靠自身的判斷與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