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醫生辦醫積極“戰疫”:核酸采樣超20萬人次!

3月以來,上海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在如此形勢下,一支來自上海數百家社會辦醫的醫療隊伍,主動請纓,沖上抗疫一線。其中,由著名神經外科專家宋冬雷領銜創辦的上海冬雷腦科醫院,可以看作廣大社會辦醫積極抗疫的一個縮影。

作者|趙小桦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醫生辦醫積極“戰疫”:核酸采樣超20萬人次

3月以來,上海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确診病例及無症狀感染者數量屢創新高。在如此形勢下,一支來自上海數百家社會辦醫的醫療隊伍,主動請纓,沖上抗疫一線。其中,由著名神經外科專家宋冬雷領銜創辦的上海冬雷腦科醫院,可以看作廣大社會辦醫積極抗疫的一個縮影。

據上海冬雷腦科醫院市場品牌部負責人向《看醫界》透露,在院内還有100多個病人的情況下,上海冬雷腦科醫院50%以上的醫務人員都在參與抗疫,截至4月6日,醫院派出隊員達440多人次,核酸采樣22次,完成采樣标本超20萬人次,足迹遍布青浦、徐彙、浦東新區等多地區。

以徐彙區為例,3月6日晚,為響應上海疫情防控需要,在接到青浦區衛健委的采樣通知後,上海冬雷腦科醫院第一時間就組建了由三個梯隊組成的核酸采樣應急隊,24小時随時待命,當晚8點,其第一梯隊成員迅速集結完畢,趕赴徐彙區支援核酸檢測工作。

此後不久,上海冬雷腦科醫院采樣小隊更是一連數天接棒奮戰在一線,僅3月13日,完成核酸采樣量就超過10000份,醫務人員累計在崗長達15小時。

醫院負責人介紹:“核酸采樣人員常常淩晨就出動,晚上七八點回,有的甚至深夜才能歸來,輪流采樣,基本上三班都有人倒,雖然辛苦,但大家從無抱怨。”

3月31日晚,在青浦區防疫号召下,冬雷腦科醫院像往常一樣迅速召集了80名采樣志願者,其中不少隊員為不耽誤第二天的工作,冒着風雨、拖着行李,連夜住進了醫院。4月1日淩晨6點,這些鬥志昂揚的志願者再次踏上了核酸采樣的征程,一天下來,采樣量多達40000多份。

除了早出晚歸,驕陽、風雨也在以另一種方式考驗着這些白衣戰士。院方負責人坦言,“尤其是碰到大風大雨那幾次,棚都刮掉了,采樣人員的防護服到最後全被淋濕了;還有的護士頂着烈日,穿着防護服在二三十度下被捂了整整一天”。

抗疫、診療兩手抓,勇擔社會辦醫重任

除了支援抗疫外,冬雷腦科醫院還堅持後勤、診療一手抓。

就在醫務人員在抗疫前線“沖鋒陷陣”的同時,冬雷腦科醫院管理者們也在以實際行動溫暖醫護,做好後勤保障,如安排醫院食堂加派人手值班,為随時晚歸的同僚準備熱湯熱飯。

據了解,受疫情影響,部分醫院多達上百名職工被封控在小區,在這種情況下,是居家隔離還是堅守崗位,很多醫院職工同樣面臨兩難選擇。為了避免封控在家,冬雷腦科醫院不少職工選擇住在醫院。

據院方負責人透露,從3月中下旬開始,很多醫院職工就開始住院辦公,為了解決這些員工的後顧之憂,在院長宋冬雷的安排部署下,醫院不但緊急購買了很多行軍床、被子等,還把尚未開通的病房改造成宿舍,供職工居住,同時還讓醫院食堂未雨綢缪,準備好餐飲,保證員工和患者飲食。

據了解,疫情期間,除了部分隔離封閉在家的,冬雷腦科醫院院内院外分成了兩撥,院外支援核酸采樣,院内確定正常診療、手術的開展。不止如此,作為醫院院長,宋冬雷還帶頭駐紮在醫院,為醫護、患者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疫要抗,但是是以而導緻病人沒有依靠也是不行的。我是黨員,我是院長,我是主心骨。這個時候我不留守,誰留守?”宋冬雷如是表示。

不僅如此,冬雷腦科醫院還雙管齊下,在確定院内患者安全的情況下,為外出、居家患者提供恰當的診療服務。

在急診救助方面,醫院相關負責人稱,“隻要持有上海48小時核酸,我們就可以救治患者”,不久前,冬雷腦科醫院就收治了安徽的一位腦惡性良性腫瘤患者王先生。

據新民晚報報道,王先生遠道來到上海就醫,醫院卻因疫情封控,住進飯店後,身體更是每況愈下,雖然意識還算清醒,但手腳麻木已不能行走。最後,在不少好心人的幫助下,成功聯系到冬雷腦科醫院,并得到收治。

而線上上,據介紹,冬雷腦科醫院還根據患者的輕重情況,開通了涉及9大專病的相關免費咨詢管道,包含圖文、電話輕咨詢和專家免費視訊咨詢,包括宋冬雷在内,全院醫生皆參與其中,為居家患者提供适合的診療方案。截至目前,僅視訊咨詢患者就完成了50多人。

此外,院方負責人還表示,冬雷腦科醫院雖然還處于疫情的封控期,但仍在探索如何在確定院内患者的安全下,為患者盡可能提供就醫的綠色通道。

疫情沖擊,業務量出現下滑

與大多數醫院一樣,疫情沖擊之下,冬雷腦科醫院的業務量也出現了下滑。據透露,疫情期間,雖然冬雷腦科醫院一直在營業,但醫院門診量和住院量下降了50%~60%。“從3月下旬,住院量開始下降,原來住院量一直控制在90到100個左右,而門診基本是按照預約來的,現在日門診量也隻有20個左右”。

同時,院方還表示,冬雷腦科醫院80%的患者都是來自外地,但受到疫情影響,很多外地的患者來不了上海,若非急重症患者,他們基本上就不會冒這個險了。“急重症患者來到上海後,則必須要在上海做完核酸,而且拿到結果才能入院,非擇期的患者基本也不會來了。”

疫情沖擊,醫院業務量下降,收入銳減,而防疫費用卻與之相反,不斷增加,這對社會辦醫而言,現金流或面臨不小的壓力。被問及醫院情況,宋冬雷表示,疫情對于冬雷腦科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如果疫情很快控制住,醫院現狀還可以維持;如果疫情持續時間長,醫院也同樣面臨很大的壓力。希望疫情早點過去,大家都能回歸正常的看診就醫軌道。(本文為《看醫界》釋出,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