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學校考試考了 100 分,家長該用物質獎勵孩子嗎?

孩子學校考試考了 100 分,家長該用物質獎勵孩子嗎?

一般來說,物質獎勵确實有一定短期效果,尤其是對于低齡的孩子來說。用物質引誘他們,很容易讓他們配合家長做一些事情,比如刷牙、整理玩具、堅持閱讀等等。

但是,物質獎勵在有作用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問題,比如聰明一點的孩子很容易學會“讨價還價”。

孩子學校考試考了 100 分,家長該用物質獎勵孩子嗎?

同時,随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類似“冰激淩”“小貼紙”的小恩小惠就不再管用,非得拿出“買手機”“玩兩小時iPad”的“大禮物”孩子才能有所觸動。

而這些物質獎勵同時伴随着負面影響,比如迷戀手機,這種情況無疑相當于家長把自己放在了進退兩難的尴尬位置。

孩子到了初高中,孩子已經對社會有充分的了解。他的欲望點可能是一頓大餐或者一雙球鞋,也或者是現金。

事實是成績一直從小優異到大的孩子,不會跟你講什麼條件。多半是因為孩子成績不太好,家長希望他的名次能更進一步,考試成績能更好,提出來的現金獎勵或者其他物質獎勵。

孩子學校考試考了 100 分,家長該用物質獎勵孩子嗎?

還有,考試成績下來之後,那些哭着回來的孩子,或者性格剛強,雖然沒有哭,但是很失落的孩子,要及時給予安慰,或者一起出去吃個飯等等。

他們已經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多半會知恥而後勇,作為家長,要清楚的明白,孩子優秀與否不能單成績論,成績好,家長就眉飛色舞給錢,成績差,就罵個狗血噴頭,都會毀了孩子。

物質獎勵最大的問題在于孩子很容易是以改變做事的“原動力”,開始為了得到獎勵而完成任務。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對學習成績有所要求,就需要幫助孩子建立“内在動力”,也就是孩子自身獲得成就的欲望。

但物質獎勵恰好容易把内在動力,轉化為“外在動力”,就像那個很著名的故事:

孩子學校考試考了 100 分,家長該用物質獎勵孩子嗎?

幾個孩子每天都在一位老人的樓下玩耍,老人感到厭煩,于是告訴孩子們“我很歡迎你們的到來,你們每次來這裡玩,我都會給你們每人三美分”于是,孩子們在玩得開心的同時還拿到了“三美分”的獎勵。

過了幾天,老人告訴孩子他沒那麼多錢了,隻能給一美分,孩子們有些不開心,但想想還有一美分也不錯。

再過幾天,老人一美分也不給了,孩子們心想“我們每天玩耍給你帶來快樂,你居然一分錢都不給我們,以後不玩了!”

這個故事中的老人就是通過物質獎勵改變了孩子們玩耍的動機,原本孩子們應該享受玩耍本身帶來的快樂,可卻因為幾美分的獎勵轉變了他們的“内在動力”。

孩子學校考試考了 100 分,家長該用物質獎勵孩子嗎?

難道我們不能給孩子獎勵麼?

不是的,當孩子做得好的時候家長确實應該給孩子一些獎勵!

讓事情本身獎勵孩子

家長要經常強調“孩子的努力”,強化孩子已經獲得的“精神獎勵”

把“物質獎勵”變成家庭共同慶祝的儀式感、讓獎勵變得有意思

有個效應叫“德西效應”:當一個人進行一項愉快的活動時,給他提供獎勵結果反而會減少這項活動對他自己的内在吸引力。

“德西效應”告訴我們:如果學習活動本身已經使孩子感到很有興趣,此時再給孩子獎勵不僅顯得多此一舉,還有可能适得其反。

孩子學校考試考了 100 分,家長該用物質獎勵孩子嗎?

常言道:“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關于家庭親子教育,如果你有更多見解,可以評論區留言交流~

把文章分享給你身邊有孩子的親朋好友,幫助他們改善家庭關系。

——————————

[本文作者]:猩球村張書記

[原創聲明]:文章部分内容節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作者更正删除。

[欄目介紹]:

“猩球有話說”是“猩球村”旗下新媒體管道親子教育欄目。我們旨在幫助更多家庭改善親子關系,讓祖國的花朵擁有美好童年。

更多内容可點選頭像關注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