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際網路醫療“最嚴監管”細則落地半年,三巨頭業績怎樣了?

網際網路醫療走過了風雲變幻的2021年。

近日,網際網路醫療巨頭紛紛披露2021年财報,時值“最嚴監管”的網際網路醫療細則落地近半年,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發展幾何?

“最嚴監管”細則出台,網際網路醫療巨頭市值縮水

經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線上就醫的市場教育,近兩年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市場一直處于高速發展期。據國家衛健委統計,2021年上半年,國内網際網路醫院的登記數,累計已突破1600家。若斯特沙利文預測,到2025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市場規模,将快速增長至1.5萬億元,滲透率将從2020年的4.3%提升至13.2%。

在去年奧一新聞“網際網路醫療平台”測評報道中發現,個别平台存在就診過程簡單、處方藥開具随意、執業醫師資質參差不齊等亂象。2021年10月,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釋出《網際網路診療監管細則(征求意見稿)》,直指報道中網際網路醫療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灰色地帶:AI開具處方、先買藥後補方、線上藥品回扣等,也進一步劃清醫療、醫藥和科技服務之間的邊界,要求網際網路醫療最大程度地與實體診療“同品質、同監管”。這份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監管細則,還提出人工智能軟體等不得冒用、替代醫師本人接診,同時要求對醫療機建構立評價和退出機制,并要求依托實體醫療機構單獨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網際網路醫院,每年校驗1次。可以說,征求意見稿給網際網路醫療行業迎來全新的挑戰,意味着行業“野蠻生長”時代即将結束。

網際網路醫療“最嚴監管”細則落地半年,三巨頭業績怎樣了?

圖源:衛健委醫政醫改局官網

廣東省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副會長、南方所醫藥經濟報副總經理徐小良認為,近兩年由于疫情的激發,網際網路醫院的建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網際網路診療監管細則的出台,在正本清源的同時,對整個市場稍有降溫作用。确實,二級市場也對此做出反應。京東健康(06618.HK)、阿裡健康(00214.HK)、平安好醫生(01822.HK)三家網際網路醫療巨頭自去年第二季度開始開啟了走跌模式。與2021年股價高點相比,京東健康、阿裡健康、平安好醫生網際網路醫療行業三巨頭市值持續縮水。據統計,三家企業過去一年的股價跌幅分别為59%、70%和71%。

巨頭披露财報 虧損局面持續

3月28日,京東健康釋出2021年财報。财報顯示,京東健康2021年收入306.8億元,同比增長58.3%。淨虧損從去年同期的172.35億元,收窄至10.73億元;更早前,3月15日,平安健康(原平安好醫生)釋出2021年财報。财報顯示,2021年營收73.34億元,同比增長6.8%。淨虧損從去年同期的9.49億元,擴大到15.39億元。京東健康的虧損幅度有所收窄,而平安健康則虧損擴大。在去年11月,阿裡健康則釋出了截至9月30日的年中報,财報披露,阿裡健康收入為93.6億元,同比增長30.7%;期内虧損2.32億元,上年同期期内盈利2.79億元;經調整後虧損2.83億元,上年同期盈利4.36億元。

網際網路醫療“最嚴監管”細則落地半年,三巨頭業績怎樣了?

圖源:京東健康2021年财報

網際網路醫療“最嚴監管”細則落地半年,三巨頭業績怎樣了?

圖源:平安健康2021年财報

在最嚴新規與醫藥市場普遍遇冷的雙重作用下,虧錢不息的網際網路醫療三巨頭,陷入了“船大難掉頭”的困境。

從年報看,阿裡健康、京東健康自帶的電商基因使得其難逃靠“賣藥”掙錢的設定。年報資料顯示,醫藥及健康商品銷售收入仍是京東健康總營收的主要來源。2021年,京東健康商品收入261.77億元,同比增長56.1%,占總收入的85.3%;去年4-9月,阿裡健康醫藥自營業務實作收入約81億元,同比增長34.5%,在總營收中占比近87%。其中以“阿裡健康”品牌營運的自營藥房藥品收入占比達到64%,處方藥業務收入增長127.3%。

為了極力擺脫“賣藥”設定,京東健康過去一年在探索靠“服務”掙錢。年報顯示,線上上平台、數字化營銷及其他服務所得服務方面,京東健康2021年的收入為45億元,較2020年的26億元增加19億元,增幅為72.7%。業績增長原因為數字化營銷服務費增加,平台上的廣告主數量增加,線上平台的第三方商家的銷量及數量增加,使得傭金及平台使用費增加;平安健康也在尋求業務模式的突破。年報顯示,2021年,平安健康進行了業務架構調整,原有的醫療服務、消費醫療、線上商城、健康管理和互動四大闆塊,整合為醫療服務、健康服務兩大業務。消費醫療、線上商城業務、健康管理和互動三大闆塊合并為健康服務。

總體來看,網際網路醫療第一波紅利期已過,急需尋找新增長點。

“第二梯隊”選手虧損闖IPO

在三巨頭調整業務模式的同時,一批避開電商模式、專注于打造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第二梯隊企業,開始了前仆後繼的IPO之路。

2021年,醫渡科技、醫脈通成功登陸港交所,微醫、智雲健康、圓心科技、叮咚健康、科亞醫療也紛紛遞交上市申請書。這些IPO企業在網際網路醫療概念之下,均在不同細分領域有所作為,如科亞醫療就以AI技術切入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叮咚健康則謀劃通過建造線下“智慧藥房”打造盈利空間。

但從招股書看,這些第二梯隊的網際網路醫療企業同樣處于虧損狀态。

以騰訊系醫療公司圓心科技為例,招股書顯示,公司2018-2020年的期内虧損(淨虧損)分别為1.18億元、2.01億元和3.63億元,2021年前8個月的期内虧損為4.62億,三年多時間裡累計虧去了11.44億元;叮咚健康的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公司分别錄得營業收入12.76億元、22.29億元和36.79億元,同期淨虧損分别為2.74億元、9.20億元和15.99億元,三年累計淨虧損高達27.93億元;微醫招股說明書顯示,2018-2020年微醫年内虧損分别為40.52億元、19.37億元和19.14億元,經調整淨虧損分别為4.15億元、7.57億元和8.69億元。微醫三年内虧損80億元。

徐小良認為,從網際網路醫院業态模式看,最開始醫院牌照的費用、軟體資訊系統的建設、醫生資源的号召凝聚等各方面的額成本投入都會比較高。而由于平台最初需要通過取得使用者信任打開市場,是以最初在診療服務上并不能有很高的收費,是以會出現“入不敷出”的現狀。“他們也會從背後的産品角度去變現,例如相關藥品的銷售等。”在徐小良看來,網際網路醫療整個商業模式的落地變現,需要通過上下遊産業鍊的整合,進而形成閉環,才能繼續往前走。

大衆與資本對于網際網路醫療的期待絕不僅是一個“賣藥”平台,未來在競争者激烈的賽道上,網際網路醫療如何講好商業故事,值得期待。

奧一新聞記者 林詩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