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文讀懂!試試這些方法,促進孤獨症孩子的社交能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韓虹麗 通訊員 張曉月 趙潔

孤獨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起病于發育早期,以社會交流和交往障礙,重複、刻闆行為和狹隘的興趣為特征表現的一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社交障礙是孤獨症譜系障礙的核心症狀之一。

在從事孤獨症康複教育的專業人士眼中,解決社交障礙才是康複訓練的根本目标。促進孤獨症譜系障礙兒童社交溝通技能的發展才能從根本上改善語言問題。

那麼該如何有效促進孤獨症譜系障礙兒童社交能力的發展呢?

一文讀懂!試試這些方法,促進孤獨症孩子的社交能力

濟南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所主任李玲建議,在孩子出現社交能力之前,應該重視這些基礎能力的發展:

1.社交定向能力:指的是對眼神的方向、表情、情緒的表現及肢體接觸等社交線索做出反應的能力。比如家長在對寶寶說話的時候看向寶寶,這個時候寶寶也會看着家長的臉或眼睛;再比如小朋友正在家裡玩玩具,這個時候家裡來客人了,小朋友不認識客人但是會看向客人或者給一個微笑等。

2.模仿的能力:為了社交目的,運用模仿他人來做出社交的回應。比如在遊戲過程中小朋友雖然沒有玩過這個遊戲,但是會觀察同伴并模仿同伴的動作或行為來參與遊戲。

3.共同注意能力:為了社交目的,注意力在物品與他人之間協調交替的能力。比如家長給小朋友指一指新買的玩具,小朋友能順着家長的手勢立刻關注到玩具;小朋友自己發現好玩的玩具或者感興趣的東西,會指給家長看,向家長炫耀。

4.等待輪流:指的是兩個人輪流按照一個主題進行對話或者操作同一個物品。比如輪流玩一個玩具,在同伴玩的時候懂得等待,等輪到自己的時候再玩。

5.社交活動的發起與回應:指的是主動發起和回應與他人的社交活動。比如小朋友拿着積木跟同伴說:“我們一起玩吧!”或者沒有語言的小朋友可能會拉拉同伴的手表示一起玩積木,正确回應别人的邀請等。

一文讀懂!試試這些方法,促進孤獨症孩子的社交能力

這些基礎性能力,對于後續的社交溝通發展來說,是重要的基礎。是以對于孤獨症譜系障礙幼兒幹預目标的選擇上,應更加重視這些關鍵的基礎能力。

除此以外,李玲還提醒家長在進行社交訓練過程中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重視孤獨症譜系障礙兒童獨特的興趣和學習動機。在實際幹預中從兒童感興趣的事物入手,抓住他們的興趣點,以此為契機和兒童進行進一步、深層次的互動,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主動性。

2.善于挖掘和利用ASD兒童的優勢,根據兒童的個人特點指定并實施個别化的幹預方案,并且不斷調整訓練的目标和政策。

3.幹預活動要循序漸進,有趣實用。在漫長的康複訓練過程中,需要家長保持良好的心态,對孩子寬容有耐心。參照正常兒童的發展階段和裡程碑式的行為名額,注重遊戲形式的有趣性和活動的實用性。

4.進行密集化的幹預教學,通常一星期要有15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另一方面,要對問題行為制訂詳盡的幹預計劃。

5.注重家庭康複和泛化,重視融合教育和社群活動的參與。盡量多的為他們提供和同伴互動的機會,參與融合教育,鼓勵他們走出家庭和學校,在真實的日常生活場景中,比如公園、超市、社群等場合活動,與他人互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