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學名師李敬一帶領晴川學子暢談李白的詩意人生

極目新聞記者 鄒浩

通訊員 劉小丹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3月30日,武漢晴川學院小劇場不時傳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國學名師、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晴川書院院長李敬一教授正帶領晴川學子暢談“谪仙人”李白的詩意人生。

重溫傳統文化,是一種心靈撫慰和精神平複。看着一張張稚嫩的面孔,李敬一教授分享了自己多年的人生感悟。他用一首《春江花月夜》啟示學生們“人生有限,宇宙永恒”;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寄語同學們應當懂得珍惜當下的“紅顔”歲月,尊重白頭老人;又用歐陽修之怕——“不怕先生怕後生”,對師生關系提出了新的認識,表示“後生可畏”是年輕人的資本,應當趁年輕,早立志,早立業,早當家。

國學名師李敬一帶領晴川學子暢談李白的詩意人生

談到“詩仙”,李敬一教授從唐朝故事說起,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經濟文化的繁榮為唐詩發展創造了前提。于是,唐朝誕生了中國曆史上最浪漫、最富傳奇色彩的詩人——李白。“壯志未酬,滿腔悲憤;人生多艱,萬古愁思;前路如何,乘風破浪。”李敬一教授從李白的四個人生階段、六個性格角度,對李白的事業、人生進行了全面的剖析,與晴川學子一起探究這位“筆墨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詩人李白,究竟是怎樣一位曆史人物。

李白從國小文習武,非常用功,“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典故便是最好的證明。二十五歲以後的李白離開了家鄉,開始全國漫遊,結交、幹谒,謀求政治出路,以求實作報國理想。後被提拔為“供奉翰林”,開始了蹉跎歲月的長安路。“醉草吓蠻書”後他離開了長安,先後求仙問道、錯投李璘,最終病死當塗,結束了他懷才不遇卻始終忠于國家的一生。

面對黑暗勢力,李白決不低下高昂的頭,但對待朋友、對待窮苦大衆,他卻非常真誠、謙恭。他曾經在長江邊上送别朋友:“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他也曾在黃鶴樓上對别人寫的詩佩服得五體投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題詩在上頭!”李白痛苦時,仰天長歎:“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迷茫時,“停杯投箸”,嗚嗚咽咽:“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李白以他那傳奇的經曆和個性,熔鑄成傲岸的人格,又以他那偉大的人格寫成一首又一首獨特的光耀千古的詩篇。

講座全程沉浸在詩詞美韻之中,李教授講授到每一個部分,都聲情并茂地朗誦與之相關的李白詩歌。《将進酒》中有他直抒胸臆的豪邁,《行路難》又有着他感情激蕩起伏、複雜變化的一面,“君看石芒砀,掩淚悲千古”表達了他對權貴的傲岸不屈,對勞動人民的謙恭。

國學名師李敬一帶領晴川學子暢談李白的詩意人生

講座最後,李敬一教授提倡晴川學子,在閱讀李白詩篇時,要關注李白“不屈服,有信心,愛生活,向前看”的人格;學習李白詩篇時,要吸收李詩“擅誇張,多抒情,詞語淺,境界高”的藝術;朗誦李白詩篇時,要突出個人特點,“顯真誠,有情意,重韻律,看氣勢。”在弘揚傳統文化時,要“大視野,寬知識,厚底蘊,快成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主動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弘揚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