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實李白:四段婚姻皆以悲劇收場,死前投靠族叔,死因與抑郁有關

作者:史珍香
真實李白:四段婚姻皆以悲劇收場,死前投靠族叔,死因與抑郁有關

許多人初識李白,或許是因為他的《将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這豪放的筆觸,仿佛将天地間的浩蕩氣勢盡數納入胸中。

但他的仕途卻并不順遂,幾經沉浮,終究未能在朝廷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于是,李白選擇了繼續追尋心中的自由,遊曆四方,詩酒趁年華。

這個“詩仙”的潇灑人生真的如傳說中那般無憂無慮嗎?在那些豪情滿懷的詩句背後,是否隐藏着一些不為人知的孤獨與掙紮?

真實李白:四段婚姻皆以悲劇收場,死前投靠族叔,死因與抑郁有關

早年生活與财務狀況

李白的潇灑不羁絕非天生,而是有其深厚的家世背景做支撐。

他出出生在中亞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内)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家境殷實,從小便過着錦衣玉食的生活。

父親李客不僅在商界享有盛譽,還十分重視對李白的教育,為他提供了優渥的成長環境。

傳說李白曾揮霍三十萬錢,這樣的豪舉正是得益于父親的慷慨資助。

在那個年代,三十萬錢可謂是一筆巨款,足以讓一個普通人家衣食無憂一輩子。

而李白卻将這些财富化作自己詩酒縱情、四處遊曆的資本,可以說這段時期的李白,幾乎是活在了一個理想的烏托邦中,自由而無拘無束。

李白的父親去世後,家中的兄長們瓜分了大部分遺産,而留給李白的卻少之又少。

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令他從闊綽的生活一下子跌入了财務困境,沒有了父親的支援,李白不得不面對現實的重壓。

面對這場家庭的變故,李白并沒有一蹶不振。他明白,自己的才華便是最強大的武器。

他開始憑借自己的詩才,依靠潤筆費來維持生活,這些作品不僅使他在文人圈中名聲鵲起,也為他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财務支援。

真實李白:四段婚姻皆以悲劇收場,死前投靠族叔,死因與抑郁有關

四段婚姻的悲劇

第一任妻子許氏:

許氏出身高貴,是一個家世顯赫的大家閨秀,李白與她的結合,并非純粹因情而起,更多的是政治力量的撮合。

當時的李白,以詩才聞名天下,而許家則看中了他的才華,希望通過聯姻增強家族的影響力。

許氏的溫柔賢淑,使得李白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他們的婚姻曾一度幸福美滿,育有一雙兒女。

天有不測風雲,許氏不幸染病,病重去世。

這場變故,猶如一把利劍,深深刺痛了李白的心。

第二任妻子劉氏:

在許氏去世後,李白迎來了他的第二段婚姻——劉氏。

劉氏是個務實的女人,面對李白的才華,她卻并不看好,她更在意現實中的柴米油鹽,而不是那些虛無缥缈的詩篇。

兩人話不投機,常常因瑣事争吵,這樣的婚姻注定難以長久,最終他們分道揚镳,各奔東西。

第三任妻子:

第三段婚姻是李白的一次嘗試,他渴望找到一個能夠了解并支援他的伴侶。

這位妻子持家有方,與李白情投意合,夫妻恩愛。

命運似乎總是不願放過這個才華橫溢的詩人,妻子的早逝,再次将李白推向了悲痛的深淵。

第四任妻子宗氏:

李白的第四任妻子宗氏,是因《梁園吟》而被他深深吸引,宗氏也是個才女,被李白的才華和風度所傾倒。

兩人婚後,恩愛非常,李白常常用詩歌來表達對宗氏的傾慕之情。

這段婚姻似乎給了李白最後的溫暖和慰藉,天不遂人願,宗氏的早逝再度讓李白經曆了喪妻之痛。

四段婚姻,四次痛失摯愛,這種悲劇仿佛在李白的生命中反複上演,成為他人生中最沉重的負擔。

真實李白:四段婚姻皆以悲劇收場,死前投靠族叔,死因與抑郁有關

仕途追求與挫折

李白一生的夢想并不僅僅是寫詩,他更希望能夠實作“出将入相,為官做宰”的仕途理想。

命運的捉弄讓他在仕途之路上屢屢碰壁,最終隻能在詩酒間尋求慰藉。

從少年時起,李白便有着強烈的仕途夢,他渴望着有朝一日能為國效力,成為一名傑出的官員,為天下蒼生造福。

李白的出身限制了他的仕途之路。盡管他有着驚人的才華和廣博的學識,但在那個講究門第的社會,他始終無法找到一個合适的機會來展示自己的才華。

這使得李白在追求仕途的過程中,屢屢碰壁,心生無奈。

在仕途受阻後,李白選擇了暫時退隐,終南山成為了他追求心靈甯靜的第一站。

隐士的生活并沒有給他帶來期望中的滿足感,最終他決定前往山東,投奔孔巢父。

孔巢父的影響深遠,他的智慧和見識讓李白受益匪淺。

命運在此時似乎對李白露出了微笑,著名詩人賀知章發現了李白的才華,并将他推薦給唐玄宗。

李白終于有機會入仕,來到唐玄宗身邊,成為翰林院的一員。

起初他備受寵愛,詩才橫溢,深得玄宗賞識。李白性格張揚,直言不諱,這使得他很快在朝中得罪了不少權貴。

最終,他被賜金放還,離開了翰林院。

離開翰林院後,李白并未放棄對仕途的追求。

永王起兵時,他選擇追随其左右,希望能夠通過這次機會實作自己的理想。

這次冒險以失敗告終,李白被捕入獄,面臨發配夜郎的命運。

就在他前往流放地的途中,朝廷釋出大赦令,李白得以重獲自由。

那一刻他心中的喜悅無以言表,于是寫下了千古名篇《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這不僅是一首詩,更是他重獲新生的宣言。

真實李白:四段婚姻皆以悲劇收場,死前投靠族叔,死因與抑郁有關

晚年生活與悲劇結局

晚年時,李白投奔了族叔李陽冰,試圖在親人的照料下度過餘生。

歲月不饒人,他的身體每況愈下,昔日的豪情壯志也難以再現。

心病難醫,這句話用在李白身上再合适不過。

他心中積郁難舒,那份未竟的仕途理想和失去摯愛的痛苦,時時刻刻折磨着他的内心。

在生命的最後時光,李白寫下了《臨終歌》,這首詩滿懷對人生的無盡感慨和對自由的最終追求。

傳聞他在病情加重後逝世,世人傳說他是“攬月而亡”,這一充滿詩意的死法,也為他的傳奇人生畫上了一個悲壯的句号。

野史:李白兩次做宰相家的上門女婿,插足王維和公主戀情,和王維決裂

(“野史不一定真實,但一定夠野”,對待野史咱們還是理性吃瓜!)

在李白的交友圈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他與杜甫、高适的友誼。

李白與杜甫、高适結識後,三人常常共同遊玩,并以詩會友。

其中,李白的《梁園吟》更是得到了杜甫的高度贊賞,杜甫在詩中稱李白為“谪仙人”,表達了他對李白才華的無限敬佩。

據傳,李白曾插足王維與玉真公主的戀情,成為兩人之間的第三者。

玉真公主的美貌與才華吸引了無數才子,而李白的介入無疑給這段感情帶來了不小的波瀾。

王維與李白同為唐代大詩人,但兩人的性格卻迥然不同。

王維的詩風清新脫俗,而李白則豪放不羁,兩人的性格差異也許是導緻他們最終“老死不相往來”的原因之一。

李白與第四任妻子宗煜的婚姻

宗煜作為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她的背景和才華給了李白莫大的支援。

為了表達對李白才華的敬仰,宗煜甚至用一千兩白銀買下了李白的詩作,并将這些詩作貼滿了牆壁,作為自己的嫁妝。

幸福的生活并沒有持續太久,在“安史之亂”及“永王之亂”中,李白因卷入政治鬥争,被關進了死牢。

這段時間對李白來說無疑是人生的低谷,但宗煜利用祖父的威望,四處奔走,最終将李白從死牢中救出。這場劫難之後,兩人卻再未相見。

與玉真公主的情感糾葛

李白在經曆了種種波折和坎坷之後,選擇在安徽當塗的敬亭山安度晚年。

據說,這裡是因為玉真公主在此出家修道,吸引了李白前來隐居。

李白與玉真公主的情感關系,始終是後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玉真公主李持盈,唐玄宗之妹,是一位才貌雙全的女子。

雖然他們之間的關系在曆史上并沒有明确的記載,但從李白晚年選擇在玉真公主出家修道的敬亭山隐居,可以看出兩人之間或許有着難以言表的深厚情感。

公元762年,李白與玉真公主相繼去世,結束了他們傳奇般的一生,李白享年61歲,而玉真公主則享年72歲。

令人唏噓的是,李白的情敵、好友王維在一年前便已早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