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不羁的“詩仙”李白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蓮居士,又号“谪仙人”,大陸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
李白出生的時候,他的母親夢見了太白星,因而取名李白。李白十歲通讀詩書,十五歲便憑借詩名深受當地名流推崇。當時的益州(今四川省大部)長史見李白談吐不俗,便大膽斷言:“這位青年是天才,隻要他肯努力,日後一定能成為司馬相如那樣的人!”
年輕的李白格外喜歡劍術,更樂于做一名輕财重義的遊俠。此後,他仗劍天涯,四處遊曆,結識了孟浩然等詩友,互相唱酬。
742年,李白來到京城長安,在紫極宮見到了大詩人賀知章。品鑒過李白的《蜀道難》之後,賀知章驚歎:“莫非你是太白星下凡,谪仙在人間啊!”随後,将李白舉薦給唐玄宗。
不久,李白進宮拜見皇帝,玄宗親手為他調和羹湯,并安排他就職于翰林院,專門陪侍左右,寫詩文以供娛樂。
李白愛飲酒,玄宗每次召他進宮,都醉意闌珊,但在頃刻間便能寫出氣勢恢宏的文章。有一次,李白在大殿上喝醉,竟然讓玄宗最寵信的宦官高力士為他脫掉靴子。高力士倍感羞辱,在楊貴妃面前說李白的壞話。每當玄宗想要為李白封官,楊貴妃都極力阻止。李白深知玄宗身邊的人容不下自己,便請求離職,玄宗賜金放還。
744年夏季,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李白和杜甫,在東都洛陽相遇了。兩人由此結下深厚的友情,并約定下次會面時,要一起訪道修仙。秋天時,李白和杜甫如約在梁、宋(今河南省開封市、商丘市一帶)地區見面,與高适一同品詩論文,暢聊天下大事,展現了憂國憂民的寬廣胸襟。分别後,李白在紫極宮正式入道。第二年秋天,李白和杜甫在東魯(今山東省境内)第三次相逢,他們一起尋訪隐居高士,拜訪文章大家,直到冬季才分手。此後,他們不曾會面,但常以詩歌相和,續寫着這段友誼。
李白喜好結交,朋友遍布天下。他旅居在叔父李陽冰家裡時,好友汪倫給他寫信說:“先生喜歡遊玩嗎?我這裡有十裡桃花。先生喜歡飲酒嗎?我這裡有萬家酒館。”李白欣然前往,卻不曾見到信中提到的桃花與美酒。
汪倫以桃花潭水釀成美酒招待李白,打趣地對他說:“所謂桃花,是十裡外的潭水之名,并非真有十裡桃花。所謂萬家,是此處開酒館的主人姓萬,并非真有上萬家酒館。”李白開懷大笑,為了回報好友的盛情,寫下了詩作《贈汪倫》。
李白不羁爛漫的時光一直持續到安史之亂爆發。當時,五十七歲的李白被玄宗的兒子——永王李璘招至幕府。随後,李擅自巡視江東,被肅宗以陰謀叛亂的名義圍剿,最終兵敗身死。李白因為寫過一首《永王東巡歌》,被當作李的同黨判處死罪。幸好李白早年曾經幫助過平叛名将郭子儀,此次李白獲罪,郭子儀甯願用自己的官職換他平安,李白這才被改判流放夜郎(今貴州省桐梓縣)。
759年,朝廷大赦,李白重獲自由,但他身體每況愈下。三年後,李白将一生的詩作托付給李陽冰後去世,結束了浪漫而又傳奇的一生。李陽冰不負重托,最終編成二十卷《草堂集》,為大陸文學史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财富。
關于李白的死因,衆說紛纭,《舊唐書》認為他是飲酒過度而死,部分史學家認為他是病死,而民間傳說認為李白是醉酒後跳入湖中捉月而死,十分符合大衆對他的遐想。李白的詩歌充滿了神奇的意境和瑰麗的想象,恰如杜甫那句“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對後世産生了深遠影響。
怡然自得的“詩佛”王維
王維(701—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祖籍太原府祁縣(今山西省祁縣),出生于河東道蒲州(今山西省永濟市)。唐朝詩人、畫家。
王維自幼聰慧過人,博學多才,年少時就以善于作詩聞名。十五歲離家初到京城,很快便成為王公貴族的寵兒。王維孤身在長安和洛陽兩地漂泊,重陽節時想到家鄉有登高的習俗,格外思念親人,便寫下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千古名句,時年十七歲。
王維的繪畫天賦極高,且精通音律。某次,一位友人得到一幅珍貴的《奏樂圖》,對畫中内容格外好奇,随口說了句:“好遺憾啊,不知道這畫中人演奏的是什麼曲子。”王維看過之後脫口而出:“這是《霓裳羽衣曲》第三疊第一拍。”有好事的人專門找來樂工演奏,果然與王維說的絲毫不差,是以對他欽佩不已。
王維二十一歲高中進士,當時正值唐玄宗開元盛世。王維曆任多職,但在職時間都不長,一邊過着半隐半仕的生活,一邊從事創作。後來,叛将安祿山攻陷長安,王維來不及走脫,因為名聲太大,便服藥讓自己得了痢疾,謊稱有病,以此逃避安祿山的關注。安祿山久聞王維的才名,強迫他擔任僞職。其間,王維偶然聽到安祿山宮宴傳出的樂音,想起開元盛世時宮中的盛景,心中悲怆不已,于是賦詩一首抒發亡國的悲痛之情。
後來,唐玄宗的兒子唐肅宗平定安祿山之亂,王維與其他身陷叛賊的官員一同被抓,等待治罪。最終,因為王維創作了那首詩,成了“保命符”,肅宗又看在王維的弟弟平叛有功,為哥哥說情的份上,才沒有定他的罪。
自此之後,本就信佛的王維愈發醉心佛事,每日參禅悟理,平常隻穿素衣,吃素食,還曾一度隐居終南山。是以,他的大部分詩作都描繪山水田園、歌頌隐居生活,充滿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空靈風格,營造出“詩中有禅”的淡泊意境,在詩壇獨樹一幟。王維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傳統,吸納了陶淵明的藝術風格,将山水田園詩推向了新的高度,與孟浩然合稱為“王孟”。王維也開啟了文人畫的新傳統。在他之前,繪畫承擔“成教化、助人倫”的宣教功能,自他之後,開始展現畫家内心的感受與精神狀态。王維是以被奉為山水畫的“南宗鼻祖”。
王維臨終前,給弟弟和身邊摯友留下了幾封書信,奉勸他們信佛修心,放下筆後安然離世。他的胸懷早已超越世俗凡情,這份寵辱不驚的自得,讓他享有“詩佛”的美名。
本文節選自《二十四史馬上讀,國文曆史都進步》——第九冊《新唐書》,官方唯一授權釋出,歡迎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