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白的死因究竟是什么?王维为何最初醉心仕途,最后却变得佛系?

作者:雪忆柔
李白的死因究竟是什么?王维为何最初醉心仕途,最后却变得佛系?

浪漫不羁的“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大陆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李白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梦见了太白星,因而取名李白。李白十岁通读诗书,十五岁便凭借诗名深受当地名流推崇。当时的益州(今四川省大部)长史见李白谈吐不俗,便大胆断言:“这位青年是天才,只要他肯努力,日后一定能成为司马相如那样的人!”

年轻的李白格外喜欢剑术,更乐于做一名轻财重义的游侠。此后,他仗剑天涯,四处游历,结识了孟浩然等诗友,相互唱酬。

李白的死因究竟是什么?王维为何最初醉心仕途,最后却变得佛系?

742年,李白来到京城长安,在紫极宫见到了大诗人贺知章。品鉴过李白的《蜀道难》之后,贺知章惊叹:“莫非你是太白星下凡,谪仙在人间啊!”随后,将李白举荐给唐玄宗。

不久,李白进宫拜见皇帝,玄宗亲手为他调和羹汤,并安排他就职于翰林院,专门陪侍左右,写诗文以供娱乐。

李白爱饮酒,玄宗每次召他进宫,都醉意阑珊,但在顷刻间便能写出气势恢宏的文章。有一次,李白在大殿上喝醉,竟然让玄宗最宠信的宦官高力士为他脱掉靴子。高力士倍感羞辱,在杨贵妃面前说李白的坏话。每当玄宗想要为李白封官,杨贵妃都极力阻止。李白深知玄宗身边的人容不下自己,便请求离职,玄宗赐金放还。

李白的死因究竟是什么?王维为何最初醉心仕途,最后却变得佛系?

744年夏季,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李白和杜甫,在东都洛阳相遇了。两人由此结下深厚的友情,并约定下次会面时,要一起访道修仙。秋天时,李白和杜甫如约在梁、宋(今河南省开封市、商丘市一带)地区见面,与高适一同品诗论文,畅聊天下大事,体现了忧国忧民的宽广胸襟。分别后,李白在紫极宫正式入道。第二年秋天,李白和杜甫在东鲁(今山东省境内)第三次相逢,他们一起寻访隐居高士,拜访文章大家,直到冬季才分手。此后,他们不曾会面,但常以诗歌相和,续写着这段友谊。

李白喜好结交,朋友遍布天下。他旅居在叔父李阳冰家里时,好友汪伦给他写信说:“先生喜欢游玩吗?我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饮酒吗?我这里有万家酒馆。”李白欣然前往,却不曾见到信中提到的桃花与美酒。

汪伦以桃花潭水酿成美酒招待李白,打趣地对他说:“所谓桃花,是十里外的潭水之名,并非真有十里桃花。所谓万家,是此处开酒馆的主人姓万,并非真有上万家酒馆。”李白开怀大笑,为了回报好友的盛情,写下了诗作《赠汪伦》。

李白的死因究竟是什么?王维为何最初醉心仕途,最后却变得佛系?

李白不羁烂漫的时光一直持续到安史之乱爆发。当时,五十七岁的李白被玄宗的儿子——永王李璘招至幕府。随后,李擅自巡视江东,被肃宗以阴谋叛乱的名义围剿,最终兵败身死。李白因为写过一首《永王东巡歌》,被当作李的同党判处死罪。幸好李白早年曾经帮助过平叛名将郭子仪,此次李白获罪,郭子仪宁愿用自己的官职换他平安,李白这才被改判流放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

759年,朝廷大赦,李白重获自由,但他身体每况愈下。三年后,李白将一生的诗作托付给李阳冰后去世,结束了浪漫而又传奇的一生。李阳冰不负重托,最终编成二十卷《草堂集》,为大陆文学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关于李白的死因,众说纷纭,《旧唐书》认为他是饮酒过度而死,部分史学家认为他是病死,而民间传说认为李白是醉酒后跳入湖中捉月而死,十分符合大众对他的遐想。李白的诗歌充满了神奇的意境和瑰丽的想象,恰如杜甫那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李白的死因究竟是什么?王维为何最初醉心仕途,最后却变得佛系?

怡然自得的“诗佛”王维

王维(701—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祖籍太原府祁县(今山西省祁县),出生于河东道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自幼聪慧过人,博学多才,年少时就以善于作诗闻名。十五岁离家初到京城,很快便成为王公贵族的宠儿。王维孤身在长安和洛阳两地漂泊,重阳节时想到家乡有登高的习俗,格外思念亲人,便写下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名句,时年十七岁。

王维的绘画天赋极高,且精通音律。某次,一位友人得到一幅珍贵的《奏乐图》,对画中内容格外好奇,随口说了句:“好遗憾啊,不知道这画中人演奏的是什么曲子。”王维看过之后脱口而出:“这是《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有好事的人专门找来乐工演奏,果然与王维说的丝毫不差,因此对他钦佩不已。

李白的死因究竟是什么?王维为何最初醉心仕途,最后却变得佛系?

王维二十一岁高中进士,当时正值唐玄宗开元盛世。王维历任多职,但在职时间都不长,一边过着半隐半仕的生活,一边从事创作。后来,叛将安禄山攻陷长安,王维来不及走脱,因为名声太大,便服药让自己得了痢疾,谎称有病,以此逃避安禄山的关注。安禄山久闻王维的才名,强迫他担任伪职。其间,王维偶然听到安禄山宫宴传出的乐音,想起开元盛世时宫中的盛景,心中悲怆不已,于是赋诗一首抒发亡国的悲痛之情。

后来,唐玄宗的儿子唐肃宗平定安禄山之乱,王维与其他身陷叛贼的官员一同被抓,等待治罪。最终,因为王维创作了那首诗,成了“保命符”,肃宗又看在王维的弟弟平叛有功,为哥哥说情的份上,才没有定他的罪。

李白的死因究竟是什么?王维为何最初醉心仕途,最后却变得佛系?

自此之后,本就信佛的王维愈发醉心佛事,每日参禅悟理,平常只穿素衣,吃素食,还曾一度隐居终南山。因此,他的大部分诗作都描绘山水田园、歌颂隐居生活,充满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空灵风格,营造出“诗中有禅”的淡泊意境,在诗坛独树一帜。王维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传统,吸纳了陶渊明的艺术风格,将山水田园诗推向了新的高度,与孟浩然合称为“王孟”。王维也开启了文人画的新传统。在他之前,绘画承担“成教化、助人伦”的宣教功能,自他之后,开始体现画家内心的感受与精神状态。王维因此被奉为山水画的“南宗鼻祖”。

王维临终前,给弟弟和身边挚友留下了几封书信,奉劝他们信佛修心,放下笔后安然离世。他的胸怀早已超越世俗凡情,这份宠辱不惊的自得,让他享有“诗佛”的美名。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第九册《新唐书》,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

李白的死因究竟是什么?王维为何最初醉心仕途,最后却变得佛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