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2《十月》·大地之事|半夏:荒漠生命的内斂之美(外一篇)

2022-2《十月》·大地之事|半夏:荒漠生命的内斂之美(外一篇)

半 夏

● 原名楊鴻雁,雲南大學生物系畢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昆明市作協副主席。出版有長篇小說《鉛灰暗紅》、《忘川之花》、《懸鈴木咖啡館》等,紀實傳記作品《看花是種世界觀》,自然博物随筆集《與蟲在野》、童書《蟲語者》、《迷蟲記》等。《與蟲在野》出版後,曾獲第二屆“中國十大自然好書·自然生活獎”、第四屆“琦君散文獎·特别獎”、第十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佳作獎",首屆"'美麗中國'生态文學獎·非虛構作品獎",第八屆"雲南十大好書獎"等,入"2019新浪年度好書"榜單等等。生物多樣性保護志願者,為雲南兩大高原湖泊撫仙湖、洱海遭受外來物種福壽螺的瘋狂入侵而奔走呼籲,引起當地政府高度重視,最終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會效益。

荒漠生命的内斂之美(外一篇)

半夏

2022-2《十月》·大地之事|半夏:荒漠生命的内斂之美(外一篇)

走甘肅河西走廊酒泉到敦煌這一段,是沖着珍藏着古文明的敦煌去的,要去感受東方佛教藝術的輝煌,沒曾想,在茫茫戈壁和荒漠上行走的旅途中,滿目的荒漠生态。待近觀荒漠植物後,它們表現的内斂之美及适應惡劣環境的生存演化法則對我産生了别一種震撼和吸引。

心底有兩問:人類的許多古老文明發祥于現今的荒漠地區,為什麼?世界各地的荒漠大都是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礦物的豐富産地,為什麼?

答案似乎很簡單:從前這些地方有原始森林,它們倒下後演變為石油、天然氣。從前這些地方不是荒漠,都是綠洲,因而最早的人們也在這裡生息,因而會在此處留下古老文明的痕迹。

這樣的答案等于沒說。兩個叩問或許要延伸到土地荒漠化研究上來方有意義。其實,世界荒漠化研究正受到重視。原因多種,人口的增加促使人們思索開發荒漠的可能性,但現實是過分放牧及濫采濫伐已使許多半幹旱地區呈現荒漠景觀,這更加引起生态學家的關注。

荒漠是植被稀少或缺水的幹旱地區,數字名額是年平均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荒漠生态環境水分的缺乏限制了綠色植物的生長,而綠色植物的生态直接或間接地決定影響着依賴綠色植物為生的動物和微生物的繁衍。荒漠生命的種類由荒漠生态的主要名額大氣(也包含風力、風向)、土壤成份、降水量、溫度等決定。

對荒漠生命的關注是參觀敦煌莫高窟後,回到大巴擺渡站,等朋友的車從市裡來接我和同伴。百無聊賴間我蹲下身子觀察起幹旱鹽堿化的地表植物來。雲南人口頭不時說到的一個詞“幹皮料草”這時用于形容我疲累的情緒和地上那些草都非常恰當。

我蹲下身去是妄想在這些地方拍到很多異于雲南的蟲蟲。蟲蟲沒見,鏡頭聚焦放大了那些我從來沒見過也從來不認識的低矮植物。

它們細碎的花朵花瓣多半膜質化了,莖葉幾乎都是灰淡色,葉子常異化為肉質小棒狀或刺狀,以減少葉表的水分蒸發,有些種類竟然就沒有葉子,灰淡的莖就是光杆杆。但那些正開着或已枯索的小花在小微視界裡的姿态有異乎尋常的美——膜質花瓣幹燥而透明、有如礦物結晶體般不會再腐朽下去的純粹氣質,惹我憐愛。先前來時路邊拍到有長長銀亮螺旋狀纖毛、遠看像蒙蒙霧狀絮的美麗植物又是什麼呢?

太多的疑問催促我快做功課,搞個明白。晚上回到飯店,有WIFI時我調出那些圖檔來一一辨識,因為無法從外表對它們進行直覺粗淺的分類,是以隻能很笨地找準它的外部特征進行細緻描述,最後通通冠以“荒漠”這樣一個字首。大海撈針,老天不負有心人,查出它們大多屬于藜科的白莖鹽生草、豬毛草。它們與我日常認知的藜科植物菠菜、灰條菜也太不像了。

在河西走廊敦煌、陽關、榆林窟、嘉峪關、金塔、灑泉一帶穿行,從高處往低處看,我見到的最大的樹是小白楊、胡楊、榆,然後便是最多兩三米高在我看來不能算喬木的紅柳了。

拍攝的荒漠植物越來越多,問當地的朋友,除了大的幾種樹他們叫得上名後,其它戈壁上那一蓬蓬的矮灌叢統統叫蓬蓬。

網上相關荒漠植物的資料太少了,分類更是因為各地的民間叫法不同而亂麻麻一片,很多灌叢不分種類,籠統叫“風滾草”。荒漠上起大風,灌叢們的地上部分被風卷起,都會在地上滾跑。

西北人命名它物愛用疊字,比如把一種小吃叫“呱呱”,聽起來有一種親切深愛嬌寵的情感在裡面,一些西北民歌的歌詞也給我這樣的印象。于是模糊的印象裡,草們除了叫“蓬蓬”外,還聽過“芨芨”“梭梭”等。這一來倒又給我做粗淺的分類研究找到一個反方向,既然當地人叫這名,百度裡輸入或可找到蛛絲馬迹,因之回溯它們的正宗正脈,果然。

梭梭草是一種耐風沙、抗幹旱的草,它不僅能防風固沙,更重要的是龐大的根系能庇護一種珍貴的藥材植物——肉苁蓉,此神物寄生在它的根部。梭梭又叫香附子、回頭青,莎(注:音suo,同梭)草科,它名叫梭梭源于此吧?梭梭大面積種植不僅能起到治理生态的功效,而且經濟效益極為可觀。

白莖鹽生草,藜科,是鹽生草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幹旱山坡、砂地和河灘。它的植株用火燒成灰後,叫蓬灰。當地人在困難時期拿它代替肥皂、洗衣粉洗衣服和被褥。蓬灰,則添加到面粉裡制作各種西北風味面食,蘭州拉面裡是一定要添加此物的,這又讓我聯想起我媽媽在端午時節包粽子,一定是要用一些草梗子燒的灰化在水裡泡糯米,這樣用草木灰水泡的糯米包出的粽子吃起來才更加軟糯香甜易消化,想來也是同一個原理,皆用其灰中“堿”——鉀離子、鈉離子形成的氫氧化鉀、氫氧化鈉來中和發面和糯米中的酸。白莖鹽生草自然也是荒漠動物的飼用植物。

那天去訪榆林窟的路上,見路旁紅柳林裡有人牧駱駝,停車走近那些駱駝,它們正在吃一種叫駱駝刺的豆科植物,地上幾乎全都是駱駝刺,它們長得一簇一簇的。駱駝刺在六七月間開花時是蜜源植物,有資料顯示駱駝刺在刮大風時,自個兒的針刺會紮破自身的葉片,葉片傷口處分泌出甜汁,經風吹日曬,甜汁濃縮成小塊,取之可食,民間叫它刺糖,煮水可治痢疾或上吐下瀉病。刺糖在唐代時為貢品,稱刺蜜,色如琥珀,誘人,珍貴。當時它随了絲綢之路遠銷中原各地,唐代邊塞詩人岑參有詩雲:“桂林葡萄新吐蔓,武城刺蜜未可餐”,詩中指明葡萄吐蔓時,駱駝刺的刺蜜尚未結成顆粒。駱駝刺地面部分長得矮小,但它卻有龐大的根系深深紮入地下。如此龐大的根系能在很大的範圍内尋找水源,吸收水分,矮小的地面部分有效地減少了水分蒸騰,因而駱駝刺是荒漠中一種著名的主流植物。

紅柳是荒漠生态環境裡一道豔麗風景,十月下旬的深秋時節,它把荒漠孤寂的枯索染得熱烈起來。紅柳又名柽柳,屬柽柳科。其實我不是第一次見它,1984年在雲南大學生物系讀書時校園裡會澤院西側便有一株在雲南顯得非常珍貴的柽柳樹,它葉細如柏,教我們分類學的老師特别地提到它。很多年裡我打它身邊過,都要看一看它,從沒見它開過花。這次我見到了紅柳的花,雖不是種群的盛花期,但它的穗狀花序也很美。紅柳遍地生根、開花、結果。沙地下的紅柳根同所有荒漠植物一樣有很深的根系,根系觸須最深長的可達三十多米。

紅柳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農家愛用纖長的紅柳枝編制籮筐、蓋房子用的房席、炕席等生活物件。

在嘉峪關長城腳下拍到一種也跟白莖鹽生草、豬毛草長得很相似的植物,但它結了兩個黑果,令我對它有疑問,天助我也,現知道它大名叫唐古特白刺,屬蒺藜科。

除此,荒漠植物裡借風傳播種籽的菊科植物、蘿藦科植物、毛茛科的灰葉鐵線蓮也算常見,我最初看見的螺旋霧絮狀姿态的植物果種正是灰葉鐵線蓮,我是十月底見到它的,錯過了它七八月的花期,它的瘦果成熟後炸烈,微細的種子帶着長長銀灰色的纖毛在風中飄飛,遇灌叢、樹木、屋舍障礙,聚內建虛幻霧絮狀的一團團銀亮,給大地染了一抹夢的氣息,灰葉鐵線蓮是駱駝、山羊的美食,山羊喜食其花和嫩枝葉。而長有肉質厚葉保水能力強的景天科植物也較常見。

從甘肅回雲南十天了,我空閑的時間裡一直樂此不疲地做着最粗淺的所見所拍荒漠植物的分類功課,一直在感歎自然的造化之美。

我要為那些生得低矮細碎、姿态模糊淡化、萎縮不顯卻與惡劣的荒漠生态抗争着的荒漠生命,要為它們在我深心的曠野裡唱一曲自己的歌。

而我此刻更願意借個殼,用智利作家波拉尼奧《荒野偵探》的書名定義我的行為,做自然荒野的偵探。

于我這是有意思的抉擇。

芄蘭之解

奔西北去,往敦煌行。過一望無際的戈壁和荒漠。西出陽關拟做沙上行人,卻回首。到嘉峪關望長城,在土與磚砌成的城池光影裡穿行,城牆上極目遠眺,對塞外有了一點直覺感受。

再從甘肅西部的榆林窟到甘肅東部秦嶺一脈的天水麥積山。有些景象過眼即逝風吹即走,有些東西悟不清辨不明,有些事須得慢慢過濾沉澱……

西北行思緒萬千,終是打了一個亂麻麻的結。要解這個結,一時不知從何解起。

古時候有一種工具叫觿(注:音西),它其實是個角錐,古時人們佩戴它是因為得時時用它來解繩線系成的疙瘩,它頭尖尾粗,形狀像牛羊的角。這觿常是骨質的玉質的,佩之,意味着成人。

我現在想象着佩戴這樣一個随身的小工具,解各種各樣的結。多年前從台灣珠寶商手裡買到一個墨玉佩,整體如意形,但有一小小彎鈎,台灣玉商告訴我那是舊時女子用于解襻扣的。聯想,這解繩結的觿,忽明白觿的功用應同此物,人常用到它,它演變成為飾物。

雲裡霧裡,我的文章标題似要講一種叫“芄蘭”的植物啊,這亂麻一團的東拉西扯究竟要說甚?

倒叙,讓它懸着,我們一起先來讀——《詩經·國風》“衛風”之芄蘭篇——

芄(注:音丸)蘭之支,童子佩觽(注:音西)。雖則佩觽,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芄蘭之葉,童子佩韘(注:音社)。雖則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芄蘭》一詩,用芄蘭枝葉起興,多數詩經研究者認為這是一個女詩人寫的詩,嘲諷了一個少年,他忽然間佩戴了成人的服飾觽(解繩結利器)和韘(射箭時戴于大拇指上的扳指,用以鈎弦,保護手),而行為卻仍幼稚無知,既不知自我,又不知與他人相處,諷刺少年裝老成持重卻心虛無能,外表擺出莊重莊嚴的樣子卻掩飾不住内心的幼稚緊張可笑。詩人最後一句“垂帶悸兮”,把這個少年的驚悸不安,身體顫抖,不沉着不從容的樣子寫了出來。少年佯裝成熟穩重的樣子通過佩飾的細節描寫,含蓄地隐寓少年心智的不成熟,也有人認為這是詩人諷刺當時的國王的,而我想,這種引申有點勉強,看它為一首戀情詩多好啊,一個女子對與她原本關系親昵從小便知根知底的少年忽然間冷漠疏遠她後,她極盡諷刺之能事,五十字不到的一首詩,恰切而又情感真摯,細細品嚼,這詩裡還包含着她嬌嗔的心态情态,全詩雖是嘲諷揶揄那個裝老成忽然不理人的少年,但在她全詩一脈相承的怨怪情緒中察覺了她内心裡仍有對他的綿綿愛意。

詩人何以用“芄蘭”這種植物比興說事?這是我今天要用觽給你解開這個結的緣故。

我在十月朗秋的某個下晚時分盤桓在王維詩“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陽關,在那漫遊時我看見了這種長着心形葉子的藤本植物,它攀附在紅柳枝葉上,一串已發黃的心形葉背襯大西北碧藍深邃的高天,煞是顯眼。它角形的莢果成熟了,在幹燥炸裂的果皮中綻開,細微的種籽披背着銀色的纖毛,風來即飛起,飛揚到遠方。

它是什麼植物?我從前不曾見過。晚間回到飯店用時斷時續的公用WIFI網上做功課時,大海撈針般地查到它可能是一種叫羊角草的藤本植物,歸屬蘿藦科。

旅程匆匆,橫貫西東的甘肅河西走廊行最後一站到了蘭州,作家韓松落款待我們,席間順便聊到荒漠生命的美。調出手機裡的圖給他看,他指着這個說,這個叫羊角奶果,他說它會分泌奶漿一樣的液體,小時候他還吮過那種漿液。韓先生老家在祈連山深處,應該熟知本土植物。這話題沒繼續。

甘肅行結束,飛到天府之國成都,期間收到八〇後作家鄭小驢微信一圖來問一種植物的名稱,我乍看,是一種心形葉藤本,結着兩個長有刺突的莢果,看不清全貌。匆匆忙忙瞧一眼,不識,回他:過兩天回雲南後查實告之。

下午,補了一個好覺後,小驢之問來敲我腦門。盤出我的資料加上電腦,又變成大海撈針的情形,小驢發來的圖檔我盯着看了又看,沒線索。拿起一本雜志翻了翻,心還在解謎的網絡裡,忽然間,靈光乍現,記起,幾年前曾在農博會上買到一種異質花草叫唐棉,唐棉賞的不是葉而是它的果,它的果有點類似小驢之問中那植物的果實,倒查回去,謎底揭開。

小驢問我的植物叫蘿藦,蘿藦科植物,心形葉,草質藤本植物。民間俗名太多了:羊角奶、奶漿藤、婆婆針線包、雀瓢等,再回溯,調出我在陽關拍到的“羊角草”,它們是同一科屬植物,此真乃是順藤摸瓜了,歪打正着,把個蘿藦科植物的性狀來了一個全盤挖掘,又得知在陽關拍到的那種植物叫芄蘭,《詩經》裡有“芄蘭”篇,用這植物的葉和果比興說事兒。這便是以上扯到的——《詩經·國風》之衛風芄蘭篇,芄蘭的長莢角果形似古時成人佩戴的“觽”,那個古時的女詩人是觸景生情。

離開甘肅抵達成都後,某夜,與友逛蕩到文殊院,在老輩文人流沙河題書店名的散花書屋裡購得先生的《詩經現場》一書。前幾年給成都日報的副刊寫專欄,該副刊的頭版上每期皆有流沙河先生的現代版說文解字兒,寫得很短很好看,拿起這書一翻,甚喜歡。成都是我到過的生活與藝術結合得最好的地方。老先生自序裡說古人寫詩都是生了事才寫,現代人寫詩不是,想寫就寫,他呢就把《詩經》裡那些生發了事的“現場”拿來複圓一下說說講講。

遺憾的是我後來讀那本書,《芄蘭》篇沒被流沙河先生挑在這書裡說事兒。

西北行,有同伴,但仍是孤獨傷感的,當然也是詩意的。在陽關時,黃昏時分,看着從前的陽關大道,看着沙土上我長長的影子,忽淚湧,時願天塌地崩,從此絕塵而去……忽然想起那部經典傳記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大漠遊俠勞倫斯在電影的第一個鏡頭裡從摩托上飛出而亡,也跳出“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手”的哀吟,從此這裡真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西北行,啟用“觽”一樣的芄蘭莢果解開亂麻麻的心緒之結。

……未完

2022-2《十月》·大地之事|半夏:荒漠生命的内斂之美(外一篇)

目錄

2022-2《十月》

中篇小說

他人的房間/005 鐘求是

小豆包的江湖/027 古 宇

鳳舞/067 程 青

狩獵/128 孟小書

金雪花的塵世浮生/145 蘇蘭朵

短篇小說

婚 禮/059 李 晁

周年忌日/163 陶麗群

小說新幹線

去海口(短篇)/196 丁小甯

月光(短篇)/206 丁小甯

臉與自我(創作談)/213 丁小甯

出道便是希望(評介)/215 孟繁華

散 文

自呂梁而下/108 李敬澤

贅物記/173 葉淺韻

話語與長河/187 張羊羊

大地之事

荒漠生命的内斂之美(外三篇)/113 半 夏

荒野啟示錄/121 劉東黎

讀與被讀

《神曲》:神聖的喜劇/051 劉文飛

器官列傳

那丢不盡的臉啦/092 敬文東

詩 歌

野生動物園/217 江 離

晨鳥與葵花/220 田 禾

昆侖及其他/223 郭建強

人間十影/226 周慶榮

春天,現在輪到你來表達/230 張洪波

桉樹與河流/232 百定安

新時代·鼋頭渚小輯/234 宗仁發 龐餘亮 張洪波 育邦 哨兵 成秀虎 盧文麗 中海 張曉雪 龔璇 任白 王明法 王學芯

藝 術

封 面 燃燒 邱丹丹

封 二 親子遊戲 邱丹丹

封 三 上樓 邱丹丹

封面設計趙平宇

篇名題字崔曼莉

▼悅-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