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請小心!你可能正在剝奪孩子的心理體驗……

——家教問題,千人千面——

孩子愛哭?男孩子愛哭?男孩子經常情緒崩潰就大哭?本期“咨詢室”咱們選擇了這樣一個問題“男孩子比較愛哭,不能接受不完美”,因為後面一句話引起了我們的好奇。

你的孩子是否也存在着同樣的問題?

今日份的咨詢解答

供各位家長參考

我們聯系到了這位家長,她講述了孩子哭的一系列情況,但總結而言,就是兩點:不按滿足要求會哭,自己沒做好也會哭。比如,這位家長說“玩手機,約定好一天一次,一次7分鐘,但他經常要求多玩”,這屬于“延遲滿足”的話題,有過很多讨論,這裡就不贅述。關鍵是第二點,自己沒做好也會哭,正好是題幹裡的“不能接受不完美”所指的意思。

其實,這就是一種“自我中心”的表現,簡單來講,就是孩子自尊心強、害怕失敗,有的孩子對此則可能會表現出暴躁或者生氣,都算是一種情緒的宣洩。如果真覺得這是一個問題,那麼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溯源。

這位家長給我們講了一個例子:“我每周一到六,堅持讓他上一個英語繪本跟讀,他都怕自己讀不好,不是蒙着耳朵,就是讀完就跑,沒有得到最好的三顆星,就情緒崩潰大哭。”

請小心!你可能正在剝奪孩子的心理體驗……

不難看出,這是“好勝心得不到滿足後的自我否定帶來的抵觸情感”,孩子是在和自己較勁。按理,這是好事,說明他有上進心,可是,我們發現,這個孩子的“好勝心”存在一種負面的表現,那就是雞湯裡常說的“逃避”,似乎不認不做就不會錯,某種程度上說,就是掩耳盜鈴,這便需要家長引起重視了。

很多時候,大多數成年人也會遇到這樣的困境,比如,一旦某件事沒做好,就會進入自我否定的狀态,感覺自己做什麼都不對,然後越來越不敢做,嚴重的人,甚至會對某件事的二次出現産生軀體反應,如頭暈、心跳加快、全身發麻等等,這就是“自我中心”得不到滿足後的自我否定,通常我們會用焦慮、自卑和抑郁來描述這種狀态。

那麼,是不是說這個“自己沒做好也會哭”的孩子未來會不會就有這種心理風險呢?這種關聯的判定是不科學的,我們不能說孩子小時候怎樣,他長大後就一定會怎樣,這是刻舟求劍看待問題,一定要避免。

這位案例中的愛哭男孩本身并沒有太大問題,因為一件事刺激到了心理的防禦機制而哭,太正常不過的人性表現,換言之,難道說孩子不應該哭?

如果這位家長還指望用一種方法堵住孩子不哭,那就太苛刻了,是以我們和家長深入溝通後,她又說了這樣的情況:“我一般都鼓勵他,說他做得很好了,他得了三顆星就給他點贊,沒有得三顆星也會鼓勵他,說他做得不錯。但是情況時好時壞,我有點擔心是不是我哪裡沒有處理好。是不是不應該堅持讓他讀英語繪本?”

讓孩子讀英語繪本,經常鼓勵孩子,而且善于檢討,毫無疑問,這位家長已經很優秀了,但是,她的這段描述道出了一個誤區,這是前些年飽受争議的一種觀念:賞識教育。這種理念中其實最重要的是賞識之後的糾正,甚至鞭策,而大多數家長會因為簡化操作而“凡事皆鼓勵”。

是以,我們很介意這位家長說的“我一般都鼓勵他”,尤其是“無論得了三顆星與否,都會鼓勵他”。很顯然,這給孩子造成了一種困擾,即“是與非邊界感”的模糊。正常語境下,凡事皆有兩面性,如果隻賞不罰,孩子就無法體會“罰”帶來的心理體驗。

我們都清楚,“罰”是不好的,必然會給人帶來不悅,當孩子大多數時候都在體驗“悅”時,一旦“不悅”到來,他會有陌生感,就會進一步帶來安全感的缺失,哭,反而是連貫的心理表現。

請小心!你可能正在剝奪孩子的心理體驗……

怎麼處理這種情況呢?

其實,這位家長抛出的兩個案例,“玩手機”和“閱讀英語繪本”都有一個共通的問題。比如“玩手機一天7分鐘”,“7分鐘”這個概念或許有點不妥,因為很可能孩子在手機上做的事需要8分鐘,甚至10分鐘,如果卡在7分鐘上就令行禁止,就很容易進一步加重孩子對手機的依賴,畢竟,未爽夠啊,而且,如果孩子看的内容隻需要5分鐘呢,試想,他會不會提前結束?就此,很想再追問一句:家長們,你在規定孩子玩手機的時間時,知道他們究竟在玩什麼嗎?

也就是說,家長在督促孩子培養行為習慣時,應該重視孩子的心理體驗,比如“閱讀英語繪本”的過程中,真正能拴住孩子心的是什麼?可能是書的内容,可能是家長的陪伴,可能是鼓勵贊美,也可能是書中某一個點和他今天的經曆有關……

與此同時,家長又能從中獲得怎樣的心理體驗?我們并不建議家長糾結于“閱讀英語繪本”這類事,我們更希望家長能和孩子一起,就一件事談談各自的感受,看哪些一緻,哪些不同,表達感受,确認感受,這才是繪本的價值,也是建構良好親子關系的鑰匙。

有本期類似問題的家長,請你們試着做一個回報作業:近距離觀察在平日生活中,孩子做的哪件事會讓你欣慰,一種“怦然心動”的欣慰?

咨詢管道已開通

誰都不是天生的育兒高手,家長們該如何應對層出不窮的家教難題,讓孩子健康成長?歡迎來“家教咨詢室”坐坐,将您的困惑告訴我們,我們會及時解答,也會不定期邀請專家深入剖析,竭盡所能幫助家長朋友們解決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