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夜讀|如果可以,希望媽媽不是超人

如果可以,希望媽媽不是超人00:0004:20未加入話題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用語言和文字來描述的人物。

有人說,媽媽是超人,什麼都會,但是每一個媽媽都是從小女孩長大的,他們也是第一次為人母。

世間哪有什麼超人,無非是媽媽用盡了全部的力量在保護着我們。

有時,她是那麼淺顯易懂;有時,她又是那麼神秘莫測。有時,她溫柔如水;有時,她暴躁如雷。

很多人不能明白,明明大家都知道,穩定的情緒對孩子、對家庭、對自己的身體都有好處,為什麼很多媽媽卻那麼的情緒化,那麼的多愁善感又易躁易怒。因為,你不知道,全職媽媽又有多少不被了解的不容易。

夜讀|如果可以,希望媽媽不是超人

7*24小時待命,手忙腳亂是日常

無數個日日夜夜,媽媽們都是在手忙腳亂中度過的。不說孩子還小時,母親喂奶、買菜做飯、做家務時的慌亂,單說上網課期間,媽媽們就比陀螺還要陀螺。突如其來的疫情,“停課不停學”的推行,多少媽媽們在陪孩子上網課的“水深火熱”中哀嚎、咆哮。

下載下傳列印資料、網絡調試、端茶倒水做飯、準備網課學生用具、關注QQ釘釘微信等群組通知資訊……這大多都是上網課期間媽媽們需要做的事情。做完這些事情很簡單,保質保量的讓孩子能夠安安靜靜認認真真地坐在電腦前聽課、與老師互動,做好家庭作業,認真上好體育美術課,媽媽們就必須有“三頭六臂”和“十八般武藝”,因為孩子們總有“各種狀況”和“十萬個為什麼”。

從一大早把孩子從被窩薅起來上課,到孩子坐到桌前聽課,再到聽完網課,媽媽們可能全程都在吼。分分鐘血壓上升,氣得頭疼心疼哪裡都疼。有人說,超人就是要處理很多瑣碎的事情,但超人,不是無所不能。

不被了解的矯情,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付出

買菜做飯是應該的,洗碗拖地是需要做到高标準的。多愁善感是矯情,休息看手機是偷懶,孩子摔倒了、生病了是你怎麼帶孩子的,孩子上學了找不到工作一定是能力不行。

每個媽媽放下孩子都能掙錢,但大到管學習,小到飲食起居,沒有人比她能把孩子照顧的更好。全職媽媽們好像在家裡偷懶躲閑,但其實每一分鐘都是忙碌的。

夜讀|如果可以,希望媽媽不是超人

有人說:“一個好媽媽的标準是照顧好老公和孩子,做好家務,還要經濟獨立。而一個好爸爸的标準是下了班陪孩子玩一會,問問孩子今天做了什麼。”在孩子眼中,媽媽總是“超人”一樣的存在,但是媽媽們在家做了什麼,爸爸家人們不知道;照顧孩子有多瑣碎,他們看不到。不被了解的矯情,被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付出,毀掉了媽媽們的冷靜,也毀掉了媽媽們的溫柔。

全職媽媽也是一個職業,她們對家庭對社會的貢獻應該被積極看待。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隻有衆多家庭和諧了,社會才和諧。

媽媽不是超人,媽媽也有情緒,超人也不可能無所不能。

如果可以

我希望

媽媽不是超人

作者:李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