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勢力偏愛“網紅臉”,竟是市場惹的“鍋”?

撰文/ 龍詩慧

編輯/ Kilig

設計/ Zoi.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但有趣的靈魂未必各不相同。這可能是對不少新勢力車企的新車設計,一個不客氣但客觀的說法。

之是以有這樣的感覺,緣由是日前理想汽車主動曝光的大型SUV旗艦L9,“撞臉”小鵬去年年中對外釋出的中大型SUV G9,而“星環燈”究竟是誰家的原創,更是被兩方的粉絲吵了個翻天。

新勢力偏愛“網紅臉”,竟是市場惹的“鍋”?
新勢力偏愛“網紅臉”,竟是市場惹的“鍋”?

兩台新車給人“撞臉”的感覺,主要是前臉都采用了貫穿式LED頭燈設計,遠近光燈組則内嵌在前包圍兩側,下方帶有貫穿式散熱開口。而兩車的主要分别在遠近光燈組的位置,小鵬G9更靠上一些,而理想L9的燈組則幾乎與下方的貫散熱口平行。來到尾部,兩車也“不約而同”采用了在中大型SUV常見的、層次飽滿的設計語言,尾燈也采用簡約的貫穿式尾燈設計,整體給人厚重闆正的感覺。

理想L9的官圖釋出沒多時,小鵬汽車副總裁、品牌公關總經理李鵬程“果然”發微網誌調侃:兩家設計師一起開過會嗎?然後貼上兩車前臉和車尾的造型圖給大家對比。

新勢力偏愛“網紅臉”,竟是市場惹的“鍋”?

單憑這兩點,能說理想L9“抄襲”小鵬G9嗎?談不上,兩車的細節元素上,還是刻上了家族的“烙印”,小鵬G9的燈組顯然從P7演變過來,理想L9的貫穿大燈,也與理想ONE如出一轍。但無風不起浪,理想L9放棄了在理想ONE上辨識度很高的矩形中網設計,反而用上了純電動車喜歡大面積封閉式設計,未來感是有了,但也和其他同樣标榜未來感的新勢力“撞臉”。

如果說這還不足以證明皮囊千篇一律的話,你不妨去大型車展走一圈,屆時你會發現自患上了“臉盲症”。隻單看前臉,智己L7、蔚來et7分不清,索尼VISION S甚至阿維塔11都在走同一個風格:

新勢力偏愛“網紅臉”,竟是市場惹的“鍋”?
新勢力偏愛“網紅臉”,竟是市場惹的“鍋”?
新勢力偏愛“網紅臉”,竟是市場惹的“鍋”?

雖然每家新勢力把車頭大燈組玩出了新花樣,但封閉式前臉的基本“雷打不動”,貫穿式尾燈也極盡簡約之能事,而内飾也是大屏當道。單看每台車的未來感和先鋒感十足,但你從中卻分辨不出各家品牌的個性和辨識度,如果把LOGO蓋掉,你又分得清誰是誰呢?因為封閉式前臉+貫穿式燈組+大屏内飾的設計,早變成了時下新能源車的标配,就好比當年iPhone大獲成功後,幾乎市場上所有新手機都頂着一副差不多的臉。

設計師背鍋?

新勢力喜歡“網紅臉”,很多人都覺得是外觀設計師偷懶的鍋,但其實并不全然是。不少的“潛規則”影響了設計團隊的發揮。

其中最被廣泛吐槽的原因,莫過于設計很大一部分受制于供應商,如果不同車企選擇來自同樣的公司或體系的供應商,那麼難免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就好像網友吵得最兇的“星環燈”,究竟是小鵬P7還是理想ONE先帶起來,其實這答案并不重要,因為在幾乎同期上市的天際ME7上,也能看到個元素;而現在不僅是新勢力,貫穿式燈組的設計也運用在了很多新車上,沒辦法這元素太紅了,說不清是供應商成全了它,還是它成全了供應商。

新勢力偏愛“網紅臉”,竟是市場惹的“鍋”?

相對而言,傳統車企在設計新能源汽車時,雖然也借鑒封閉式格栅的潮流,但同時也保持了家族式設計的靈魂。以BBA為例,EQS、iX和e-tron就保持品牌辨識度的基礎上,更多進行創新演繹。當然EQS的弓形車身、iX超大的封閉式“鼻孔”好不好見仁見智,但起碼在産品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品牌在電動時代轉型的态度和傳承。

新勢力偏愛“網紅臉”,竟是市場惹的“鍋”?

以前一輛燃油車從開發到落地,前期調研、草圖、油泥模型、方案對比、試制、路試到最終定案,2年以上的周期是标配。而智能汽車時代則打破了這個規則,一輛車的疊代周期縮短了很多。還處于尚未盈利階段的新勢力,給到設計師們發揮的時間、空間更加少,是以設計師在效率和需求最大化面前,一定走保守不會出錯的路線,那麼從特斯拉開始的扁平化,奔馳首先用上的雙聯屏,既然被市場成功驗證,那麼翻車幾率近乎零。

新勢力偏愛“網紅臉”,竟是市場惹的“鍋”?

當然,國内最早的新勢力蔚來成立至今不過8年,小鵬、理想、哪吒和零跑等主流新勢力,還在往造第三台車的方向奔跑,談獨到的設計語言、從家族設計找靈感,就好像談企業盈利那樣言之過早,但同質化的外觀造型,确實讓“怼天怼地”的新勢力也有它們極其保守的一面。

新勢力偏愛“網紅臉”,竟是市場惹的“鍋”?
新勢力偏愛“網紅臉”,竟是市場惹的“鍋”?

是以從這一角度說,智能電動汽車時代,新品牌、新車型看似百花齊放,但給到消費者選擇的空間,實質并沒有燃油車時代的高。這點并不限于外觀造型,智能裝置、三電系統等核心零部件,在供應商的存在感越來越強之後,車企的角色也在發生微妙轉變,很可能以後同級中不同品牌之間的電動車對比,除了調校風格和自動駕駛軟體有所不同外,其他感覺都是相似的。

這裡并無貶義的意思,甚至在普通駕駛者層面是好事。因為這種改變是車企們從大資料調研甚至是與消費者“共創”出來的。在“消費者至上”的年代,車企首當其沖的是要做一台消費者喜歡的車,而不是做一台讓消費者喜歡的車。團隊“退”在消費者的背後,好處是“木桶車”在各個方面都不易出錯的,出彩的、有靈魂的新車自然越來越少。

智能汽車=大号手機?

這兩天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榜單,有媒體把量産車型副駕螢幕做了個榜單,以尺寸、功能和副屏價格來做對比項目。結果新勢力新車占了半壁江山,榜首一二位置的高合HiPhi X(19.9寸)、紅旗E-HS9(16.2寸)更是在15寸以上,而大屏“始作俑者”特斯拉,卻被淹沒在榜單裡。

新勢力偏愛“網紅臉”,竟是市場惹的“鍋”?

以現在的目光看來,這是一個非常“内卷”但又沒什麼用的榜單,而車厘子相信明年這個榜單,又将一輪新車換舊車。當下新能源車的市占率雖然沖上了20%,但消費者購車核心還是看傳統三大件、品牌口碑和售後服務,螢幕大小、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智能與否并未成為關鍵因素。但十年後再回看,當完全電氣化時代到來時,誰又能說得準智能化不是購車的核心依據呢?

新勢力層出不窮的新物種、新浪潮沖刷傳統購車觀,不斷颠覆市場心智肯定是一種進步與創新,但有沒想過任由智能汽車這樣“内卷”下去,變成了一個可移動的“大号手機”呢?不少人認為智能時代的汽車産品,就是越“傻瓜”越好,那麼未來的車是否又回到“沙發+四個輪子”,外加一台超級電腦的“原點”呢?

這并非是杞人憂天,按照新勢力目前的帶節奏,都紮堆做主流市場最走量的車型去了,螢幕尺寸、智能配置功能強不強大等都成了新賽場。誠然,他們的新車型暴露出的從外觀到内飾,駕駛風格與智能配置,同質化傾向卻更嚴重,到底電氣化與個性化能否共存?

新勢力偏愛“網紅臉”,竟是市場惹的“鍋”?
新勢力偏愛“網紅臉”,竟是市場惹的“鍋”?

當然,新勢力走了一條最大衆、最快速的電動化,但這并不代表電動化的想象局限于此。電動化,是有能力将以前一些因為排放、油耗、成本而被邊緣化的經典車型盤活“重生”,比如大衆早前釋出了一張ID.BUZZ的概念圖,它就是将60年前的“嬉皮士面包車”複活了,而“油老虎”悍馬,也乘着HUMMER EV欲打開國内市場,去年豐田章男一次展出豐田16輛純電新車,最吸引人的并不是放在第一排走量的純電SUV,而是幾乎沒資料、低調放後排的電動FJ、電動皮卡和純電超跑。

新勢力偏愛“網紅臉”,竟是市場惹的“鍋”?

也許讓尚未盈利的新勢力,冒風險拿出個性作品很難;重視汽車個性的消費者确實存在,但畢竟小衆,帶點性能、外觀中規中矩但空間、功能強大的家用車,才是熱銷的關鍵。誠然,市場又能吸納多少個像這樣沒有短闆、但缺乏特色的“平庸之輩”?

寫在最後

正如每個好的汽車設計都不應有局限性,每個好的設計師都希望設計出融合自己經曆、審美,被消費者所喜愛的車,而不是被潮流牽着走。

現在“保守”的新勢力,終有一天會“開竅”,因為未來的智能汽車,肯定不是一輛會動的“大号手機”。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