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用平劇韻白念古詩,媽媽們再也不用擔心小朋友背不出古詩啦!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如何念古詩能夠既有韻味又加深記憶?在宅家線上教學的日子裡,媽媽群裡流轉着一組視訊——唐代詩人王翰的《涼州詞》、唐代詩人李商隐《登樂遊原》被王珮瑜用平劇韻白的方式念出來,别有一番回味。細品這嶄新的念詩方式,咬字獨特、韻味悠長,老母親們不無凡爾賽地曬出孩子們跟着誦讀音頻互相交流。

用平劇韻白念古詩,媽媽們再也不用擔心小朋友背不出古詩啦!

圖說:王珮瑜

昨日,記者連線王珮瑜,得知這組視訊是身為“平劇小科班”校長的她特别為國小員而錄制的,原本是為讓他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也置身平劇的氛圍感,沒想到這種特别又幫助記憶的念詩方式速度“出圈”,被不少家長視作學習補充材料。群裡,一直頭疼兒子背詩難的二寶媽陳倩就說:“古文、詩詞對現在的‘二次元’孩子來說,無論是詞義了解還是意境體會都有難度,用平劇的方式來念詩,确實讓小孩覺得新鮮,搖頭晃腦複讀機似的兩三遍就背下來了,我也覺得很神奇。”

在王珮瑜看來,“孩子們覺得背詩難,很多時候就是沒有找到那個韻律。要知道,古人創作詩詞之初,是吟誦出來的。甚至像蘇轼的《水調歌頭》,都是可以用唱的。”王珮瑜直言:“唱平劇也好、吟詩詞也罷,中國傳統文化之美本身就包括了行腔運調之美,你體會了其中韻味,才能找到那個調,而你摸清了那個調,就真正走入了詩詞意境。”

“平劇小科班”雖以科班命名,并非簡單複制粘貼以往口傳心授的平劇教學模式,而是希望來學習的孩子能夠在最初就樹立對戲的敬畏感,懂得練功要刻苦,以及體會師兄弟之間既有競争亦如家人的情感。誠如“我們不會指望靠一個興趣班就能培養平劇名角,但讓孩子們從小接觸平劇,把國粹的種子紮進他們心裡,無論以後他們幹什麼、去到那裡,這份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熏陶始終會在。”

用平劇韻白念古詩,媽媽們再也不用擔心小朋友背不出古詩啦!

圖說:王珮瑜與“平劇小科班”的學員在一起

事實上,小科班裡要學的,遠不止平劇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平劇是一門綜合的藝術,戲中很多曆史故事、傳奇和神話,都是引領孩子走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大門的絕佳通道。《西遊記》裡的孫悟空,如何從一個石頭縫裡蹦出來的猴子成長為齊天大聖;《三國演義》中的曆史故事如何去思考和評判……在小科班的課堂上,在學戲的同時,學的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份尊重、敬畏和熱愛。

“用平劇韻白念古詩”系列隻是王珮瑜獻給“小科班”學員們的一份小禮物,同時也為“小科班”的老師們打一個樣版。王珮瑜說:“我錄制這些視訊,一方面是友善孩子們宅家線上學習;另一方面,也是想要激發小科班的老師們,用更靈活、更多元的方式讓平劇走入孩子們的日常生活。”(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