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秋豔:隻有設身處地為患者考慮,醫術才能精進

李秋豔:隻有設身處地為患者考慮,醫術才能精進

【名醫簡介】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主任醫師李秋豔(左),師從國醫大師翁維良教授和岐黃學者史大卓教授,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名老中醫傳承人,擅長内分泌系統疾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

在學生心目中,她既是一位嚴格的老師,又是忘年的朋友;在同僚心目中,她既是一位專業能力強的業務能手,又是精通管理走路“帶風”的書記;在患者心目中,她既是一位手藝精湛的醫生,又是設身處地為患者着想、有溫度的親人。她就是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主任醫師李秋豔。

李秋豔:隻有設身處地為患者考慮,醫術才能精進

除中西醫結合治療内分泌系統疾病外,李秋豔(右二)的研究方向更強調全面性。

成為“白大褂”,兒時夢想成真

“小時候,每當談起理想,不少人都希望長大後成為一名科學家。在我眼中,一直有着一個既神秘、親切,又被人需要的形象,那就是我們身邊的白大褂醫生。”李秋豔兒時居住在北京密雲的胡同裡,家中有位從醫的親戚,每當家裡有人生病或哪裡不舒服,她總能有各種辦法幫助大家,有需要時會幫大家打針,或是開些藥丸……從那時起,長大後成為一名醫生的夢想就根植在李秋豔的心中。

始終懷揣從醫夢的李秋豔不斷努力奮鬥,最終考入北京中醫藥大學。作為家鄉第一個考上北京中醫學院中醫系的學生,她成為全家的驕傲,也備受鄉親們的關注。中醫學在大學需要連讀6年,相較于普通大學的4年,李秋豔求學之路顯得格外漫長,也經常被鄉親們誤認為“留級”。

大學畢業後,李秋豔又先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大陸作為世界人口大國,内分泌系統和營養代謝性疾病患者量巨大,看到相關疾病患者長期被病痛折磨,她在工作之初義無反顧地選擇内分泌專業,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更多患者恢複健康。

除中西醫結合治療内分泌系統疾病外,李秋豔的研究方向更強調全面性。李秋豔表示,中醫講究的是個體化辨證、整體治療、綜合調養,很多中醫大夫隻是研究方向有所側重而已。“在臨床上,很多患者的疾病不僅是軀體不适,還有因心理和精神帶來的影響。中醫的整體觀反而更能給患者帶來實質性的幫助。相同的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的展現、嚴重程度以及治療疾病的手段都是有變化的,即所謂‘同病異治’。”

當談起很多人觀念中的“西醫治急症,中醫治慢病”時,李秋豔提出自己的觀點。“中醫認為,急則治标,緩則治本。當人體抵抗力低,突發病毒感冒時,中醫在治療上會以祛邪為主,稍加扶正。在日常中,通過中醫的調理手段,可以通過增強人體抵抗力等方式,達到治本的作用。”無論中醫還是西醫,在治療疾病方面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兩者更應該互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如今,李秋豔不僅是主任醫師、黨委副書記,還帶着碩士、博士、博士後等10餘名學生。在她看來,無論是臨床、科研、教學還是管理,這些都是相長的。“在臨床中,我們會積累很多鮮活的案例,這對教學很有幫助;在帶學生的過程中,也可以逐漸形成自己的學術觀點;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汲取一些新的知識;在管理方面,如果沒有良好的醫科教育,沒有在臨床摸爬滾打的經曆,也是做不好醫院管理的。”

李秋豔:隻有設身處地為患者考慮,醫術才能精進

面對年長的患者,李秋豔會拉着他們的手,一遍遍仔細叮囑着注意事項。

看病沒有開藥,被退挂号費

糖尿病患者是李秋豔日常門診中常見的人群,在治療糖尿病方面,西醫的藥物、手段相對成熟。在糖尿病前期,患者發現血糖異常、但尚未達到糖尿病名額時,通過中藥、代茶飲以及生活方式幹預和指導等,可以幫助人們有效放緩糖尿病的程序。

甲狀腺疾病患者也是門診中較常見的人群,甲狀腺疾病發病率上升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輻射、飲食、壓力等。李秋豔認為,甲狀腺疾病應及時幹預治療,也不必過度恐慌,以甲狀腺結節為例,檢出率增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體檢水準提高了,如果放心不下,可以請醫生給患者吃一顆定心丸。

“不少人喜歡拿自己的檢查結果在網上進行對比,其實,很多疾病不是患者自己能判斷的,而是應該以專業醫生的診斷為準。”李秋豔指出,以抽血結果為例,其中一些名額的含義很多,有些名額即使顯示增高,也不需要進行藥物幹預;有些名額即使是微小的差距也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多年前,李秋豔曾在門診中遇到一位三十歲左右的男患者,自述有失眠等一系列身體不适,在詢問病史的過程中,李秋豔得知患者經常值夜班,飲食也不規律。在“望聞問切”後,李秋豔誠懇地告知患者,他不需要進行藥物幹預,隻要生活方式調整就行。沒有想到的是,就因為沒開藥,患者就認為李秋豔沒有認真治療,并以此為借口退挂号費。

“很多患者都有這樣的誤區,認為前往醫院看病,醫生看診結束後必須開藥,這病才看得值。其實這種觀念非常不正确,是藥三分毒,中藥也不例外。很多中藥既有治療疾病的作用,同時也伴随一些副作用,不能随意服用,就診結束後,發現自己不需要進行藥物幹預,這才是一件好事兒。”李秋豔提醒。

在李秋豔的門診中,她常與患者談起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不平靜”的小例子。“一些失眠、焦慮抑郁的患者聽了我的故事,感同身受,反而能夠釋然。”作為一名醫生,李秋豔認為心存仁愛是非常重要的,面對患者,必須要有同理心,與他共情,感同身受。隻有設身處地為患者考慮,醫生的醫術才能不斷加強。

每天面對無數患者,來回叮囑注意事項,李秋豔從來沒有焦慮和不耐煩。面對年長的患者,她會将他們當做自己父母一樣看待,拉着他們的手,一遍遍仔細叮囑着注意事項。曾有一位病人發自肺腑地感慨:“每周我必須來您門診一趟,哪怕就是看您一眼,說上幾句話,也是對我身心最大的安慰。”這份依賴與信任,是對醫生最大的褒獎。

【醫聲】

我無愧于這份職業,亦無愧于家人。我的努力、付出以及收獲的成績,這種正能量的帶動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平時可能疏于對家人照料,但他們看到我對患者的付出,自身的努力,也會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有理想,對社會有作用的人。——李秋豔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 受訪者供圖

校對 柳寶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