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患者續上“生命線”的“鐵人”醫生|粵北人民醫院唐良秋

在右手桡動脈處進行穿刺,将一根細長的導管伸入。導管如同蚯蚓般,在醫師的謹慎操作下沿着血管不斷蜿蜒前行。從手腕處出發,這根導管将到達心髒……近日,記者來到粵北人民醫院心導管室,見證一台正常的PCI手術(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

在心導管室,記者見到了粵北地區心内科有名的“鐵人”醫生——韶關市粵北人民醫院大内科、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醫師唐良秋。

為患者續上“生命線”的“鐵人”醫生|粵北人民醫院唐良秋

細膩“手上功夫”

暢通“生命線”

為患者續上“生命線”的“鐵人”醫生|粵北人民醫院唐良秋

心導管室内,一個透明的大窗戶将兩個房間隔開,窗戶内是介入治療室,醫師正全身心投入在心髒支架手術中;窗戶外則是技師操作間和護士操作間,唐良秋緊盯着顯示屏,向記者介紹着手術過程,并通過對講機和醫師溝通手術進展。

當導管到達冠狀動脈窦後,醫師再通過細膩的操作,将導管送入冠狀動脈中。接下來,注射造影劑,在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的幫助下,冠狀動脈形态顯現出來。

在手術室外的顯示屏裡,記者看到在造影劑的幫助下,每一次心髒的收縮和舒張帶來的血液奔湧盡收眼底。心髒如同一個強有力的泵,每一次搏動讓血液迅速充盈血管,然後迅速收回。

“正常的血管是一條比較清晰的線,如果有狹窄的話,顯影會比較少。”唐良秋指向螢幕,一根粗壯且清晰的血管突然變得隻有原先四分之一粗,看起來十分模糊,“這就是狹窄”。

唐良秋介紹,冠狀動脈狹窄程度最大處超過50%,意味着其對心髒的血液供應隻有正常時的50%甚至更少,就可以診斷為冠心病。

“這位病患狹窄程度已經超過80%。”唐良秋說,這是較為嚴重的狹窄,是以要在進行球囊擴張後植入支架,将狹窄的血管撐開,以快速開通狹窄血管。

為患者續上“生命線”的“鐵人”醫生|粵北人民醫院唐良秋

“現在要把球囊引進去,在狹窄處進行擴張成型。”唐良秋介紹,介入治療室内的醫師正拿着導管,通過細膩地旋轉,将球囊慢慢引進去,每一個微小操作的力度和角度都決定着它的走向。接着,球囊在狹窄處進行擴張成型。最後,沿導絲将支架推送至緻狹窄或閉塞部位放置,達到撐起血管的作用。

通了!在血管撐起的瞬間,血液如同奔湧的江河,激流澎湃。在支架的幫助下,血管“兩岸”被“擴寬”,“生命線”得以暢通。原本在螢幕中細小模糊的血管變得粗壯清晰,這也意味着這台PCI手術十分成功。

至上午11時,這已是心導管室進行的第八台PCI手術,此前唐良秋已做了三台。“快的話,介入手術二十來分鐘可以做完,一般是三四十分鐘。”唐良秋透露,一天下來做二十多台比較常見,最多一天做過35台。

近年來,唐良秋所率領的團隊每年完成冠心病PCI術超2000例,造影手術超4000例,其中急診PCI術600例以上,目前個人累計完成冠心病診療手術2萬餘例。

為患者續上“生命線”的“鐵人”醫生|粵北人民醫院唐良秋

和時間拼速度

與死神搶生命

“急診手術是跟死神搶生命。”唐良秋說。

粵北人民醫院每年的冠心病PCI手術量中,近三分之一是急診。這意味着一年365天,每一天都需要待命,随時準備奔赴手術室。

為患者續上“生命線”的“鐵人”醫生|粵北人民醫院唐良秋

急診手術講究一個“快”。在接到急診電話後,胸痛中心救治綠色通道一鍵啟動。唐良秋與其他介入團隊成員要最快時間趕往心導管室準備手術。

患者病情随時發生變化,容不得半秒耽擱。甚至很多患者已經意識喪失,呼之不應。醫護人員進行就地搶救,實施心肺複蘇,并随着平車一路心髒按壓至手術台。與此同時,心電監護、除顫儀等急救措施同時啟動。

“像這種萬分緊急的情況,必須馬上開通堵塞的冠脈,要跟時間拼速度。”介入團隊在氣管插管并球囊輔助呼吸下,争分奪秒。熟練的穿刺、造影、球囊擴張、開通閉塞血管,每一個操作都是千錘百煉。經過介入團隊的及時搶救,冠脈支架成功置入,心電監護儀上看到患者正常起伏的心率,與死神的搏鬥宣告勝利。

從搶救到手術結束,多年來,唐良秋帶領的介入團隊在急診手術上創下一個又一個“粵北速度”。

“好幾次都是過年正吃飯的時候需要緊急手術,半夜被叫去手術更是家常便飯。”唐良秋說,睡覺睡到一半被叫去出急診的情況,每個禮拜都有一兩次,“其實也挺想睡個好覺的。”

“有的手術很難做的,做了三四個小時的都有。”唐良秋介紹,有的患者慢性完全閉塞病變,有的是走不通正路,要做逆向雙側。

其中,2019年的一個手術讓他記憶猶新。一高齡患者曾一個月前在外院手術失敗,并且冠脈穿孔和心包積液填塞,使得心髒血管堵塞十分嚴重,在臨床上相對少見。導管到位、導絲順利通過回旋支狹窄部位到達遠段,一切都如預想一樣順利。球囊擴張回旋支狹窄部位,順利植入支架。

接下來,需要打通右冠狀動脈。可正向導絲很難通過閉塞段,一旦導絲不能通過,意味着手術失敗。時間一分一秒地流失,半小時、一小時……導絲依舊紋絲不動,手術台上的唐良秋早已汗流浃背。

他決定換一種方式,采用CTO病變複雜逆向介入治療術。經過長達數個小時的不懈努力,導絲終于到達閉塞血管遠端,最後成功植入支架,開通了閉塞血管。那一瞬間,在場人員懸着的心終于放下了。

“介入手術需要精神高度集中,越是困難越是要穩住。”唐良秋說,手術一做完,辛苦疲憊的感覺就會湧上來,但手術中永遠是精神百倍。

“每次搶救回來,都很欣慰。這個時候最能體會到作為醫生的榮譽。”唐良秋笑着說。

為患者續上“生命線”的“鐵人”醫生|粵北人民醫院唐良秋

“鐵人”醫生口碑極佳

授業導師傾囊相授

1997年,唐良秋在北大醫院進修結束後,回到粵北醫院開展冠心病介入治療。多年來,他在臨床一線崗位上默默奉獻。手機全天開機,24小時全年待命,随時可開展急性心肌梗死支架術,如此敬業的他被醫護們稱為“鐵人”醫生。

多年來,唐良秋獲得病人及家屬的錦旗、感謝信及表揚信數不勝數。他在粵北地區有着極佳的口碑,深受病人及家屬的信任和贊譽。

為患者續上“生命線”的“鐵人”醫生|粵北人民醫院唐良秋

盡管衆多名譽加身,唐良秋依舊奮戰在一線。由于過多的手術量,其長期暴露X線直接照射下,導緻白細胞一直處于較低水準,手皮膚也患上了放射性皮炎。他從不退卻,永遠身先士卒。“解決病人的痛苦是我最大的快樂。”唐良秋經常把這句話挂在嘴邊。

作為粵北人民醫院内科教研組組長,他具有紮實的臨床基礎知識和豐富的臨床教學經驗,同時将自己所學傾囊相授,無私培養年輕一代。

自擔任汕頭大學醫學院碩士研究所學生導師以來,他每年帶教研究所學生、規培醫生,善于因材施教。在臨床教學中,唐良秋從心血管内科常見病、多發病的發病基礎和機制講起,再結合典型個案病人的臨床症狀體征分析疾病的發生發展,最後和學生們分享自己的臨床診療經驗。其講解通俗易懂,深受同學們的喜愛和肯定。

“我們現在是國家教育訓練基地,縣裡面的醫師都來這進修,已經培養出衆多可以獨立進行介入手術的人才。”唐良秋介紹,會挑選醫師來現場跟班學習,從觀摩到助手,再到正式手術,學習下來要一年多的時間。

随着醫學知識的更新疊代,他保持學習,緊跟醫學前沿發展,積極參加學術會議和講座,閱讀最新指南和醫學雜志,常常在床邊教學中和實習生們介紹最新的醫學進展,鼓勵同學們不要滿足于課本知識,要進一步探索。近年來,其先後在國家級醫學雜志上發表論文30餘篇,主持廣東省科技攻關項目1項、獲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

為患者續上“生命線”的“鐵人”醫生|粵北人民醫院唐良秋

擁抱前沿技術

帶領學科發展

一個優秀的學科帶頭人和一個團結一緻的團隊才能保證科室的良好發展。粵北人民醫院定位于廣東省粵北及周邊地區心内科疾病的診治中心,學科能力和建設水準在粵北地區處于領先地位,承擔着為周邊市縣和地區群眾心血管健康事業保駕護航的責任。

唐良秋作為粵北人民醫院心内科的科主任和學科帶頭人,在其帶領下,粵北人民醫院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療技術和體系,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将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打造成科室自身的技術優勢和特色,在省内同級的地市級醫院當中名列前茅。粵北人民醫院心血管内科在近10年來在醫療技術能力和業務方面也取得進步。

一組組資料訴說着長足的進步。病區由1個發展到5個;年出院病人由不足1000人發展到10000餘人;年介入手術量由不足100例發展到每年介入手術5000多例;由最初僅能完成簡單病變的PCI手術發展到現可完成高難度、複雜病變的手術,手術成功率達99%以上。

為患者續上“生命線”的“鐵人”醫生|粵北人民醫院唐良秋

同時,帶領團隊建設“胸痛中心”,為韶關人民健康保駕護航。唐良秋帶領科室率先在本地區開展冠脈介入手術、起搏器植入術、射頻消融術、先心病介入術等心髒介入手術,成功率達99%以上。作為醫療總監,他2018年帶領團隊成功通過省級及國家級标準版“胸痛中心”認證,省級及市級檢查對粵北人民醫院“胸痛中心”運作情況高度認可,并被評為廣東省“胸痛中心”示範基地。

近年來,科室完成的手術的數量、難度和成功率均位居全省同級醫院前列。雄厚過硬的技術實力,也得到了省和國家的認可,被評為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教育訓練和衛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基層教育訓練基地。此外,還為周邊市縣多家醫院教育訓練了介入醫師并幫助指導建立“胸痛中心”,開展了介入治療。

目前,粵北人民醫院心血管内科現是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廣東省“十一五”醫學特色專科、國家藥物臨床試驗專業科室,曾獲得市級先進科室、全國五一巾帼标兵崗、國家巾帼文明崗、省市級青年文明号等榮譽稱号。近三年,成功申報科研立項30餘項,省級項目3項。科室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獲市科技進步獎5項(其中兩項獲市科技進步一等獎),近三年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SCI文章3篇,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50篇。

【南方日報、南方+記者】 葉志強

【通訊員】 王娅南 盧豔萍

【作者】 葉志強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