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歲女兒赢在起跑線,“她得感謝自己有個劍橋畢業的媽媽”

8歲女兒赢在起跑線,“她得感謝自己有個劍橋畢業的媽媽”

“我對她的期待不是考名校,如果她應付不過來生活和學習上的各種事情,她是會抑郁的。”

唐文娜用簡短的一句話回應了如今社會上頻頻出現的高知家庭“雞娃”現狀。

如果說近幾年的年度教育熱詞,那一定非“雞娃”莫屬。千萬學區房買起來不眨眼,各種輔導班更是填滿每個周末……總之,為了讓自家娃赢在起跑線,父母們都是煞費苦心。而對于從劍橋畢業的唐文娜來說,“孩子過得快樂更重要。”這一想法其實是源自于自己的一段經曆。

學會和自己相處很重要

2002年,唐文娜出國讀書,大學就讀于蘭卡斯特大學教育學,“起初就是因為想當老師,是以選擇了教育學這個專業。”2007年,讀完碩士研究所學生的唐文娜回到大連,起初在大連海外人才市場看到,如果要去高校當老師的話,學曆必須得是博士,如果去中學,大連那個時候的中學教師工資大約在3000塊錢左右,“又覺得養不起我自己,這個感覺還是比較糟糕的”。面對各種不如意時,唐文娜選擇了繼續去英國劍橋攻讀博士。“讀書的那段時間過得太順了,不用打工賺學費,也不用考慮任何生活和生存問題。”

以至于她博士畢業回國後,一下子進入到緊張的工作和生活節奏中,同時又開始了婚姻生活,五六個人生活在一個屋檐下。“我獨自在外國生活了17年,回國後,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都不一樣,還要處理各種家庭問題,情緒也得不到正确的處理。是以回國後的一段時間經曆了短暫時間的抑郁。”

唐文娜講述道,那個時候最大的痛苦在于說什麼都不想幹,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上班就想睡覺,有任何問題都不想跟身邊任何人說,覺得沒有任何人能幫到她,回到家對孩子也沒太大興趣,去找心理醫生也不想敞開自己,吃過百憂解,也配合服了許多調理藥物,但都沒有任何作用。

後來是在偶然機遇下接觸到了正面管教的課程,像是一劑良藥注進了唐文娜的生活中,她頓然大悟,原來這些情緒都是自己給自己的,女人隻有經營好自己,才能經營好生活。“這個課程教會了我如何去和孩子溝通和表達,我突然很感恩我有了這個孩子,是她治愈了我。”

育兒先育己

養孩子的過程,其實是療愈自己的過程。

“調整好自己很重要。”唐文娜表示,“養孩子必然是會犧牲一些個人的時間,但同時它也給你帶來了許多事情帶不來的快樂,而且孩子還能教會你很多,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何做到既科學育兒,又充實自己,唐文娜給了這樣的見解:比方說在睡覺之前給孩子講繪本的時候,媽媽是可以貼一張面膜的;媽媽想去做美甲的時候,完全可以帶着孩子一起去,她可以在旁邊上網課、看書、畫畫,各自都能做到想要做的事情,而且互不幹涉彼此。

同時也學會了尊重孩子的想法表達。有一次,孩子回家跟唐文娜說:“媽媽,我今天在學校報名了音樂劇表演。”唐文娜很吃驚:孩子沒有先來問媽媽的意見,而是自己做了選擇和決定。這與她小時候的一段經曆很相似,“那個時候學校讓我們報名讀書會,我的第一反應是要先回到家,問問我媽能不能報,但是等到第二天再回到學校的時候,報名就截止了,就是因為要先回家咨詢家長這一舉動,我錯過了非常寶貴的機會。”

而這其實産生的一個結果就是,孩子事事都要去過問家長的意見,家長也會事事都要參與孩子做決定,這其實是一種不健康依賴關系。而孩子的這一做法,讓唐文娜很驚訝,同時她也非常的欣慰,孩子已經有了自己做決定的想法。

8歲女兒赢在起跑線,“她得感謝自己有個劍橋畢業的媽媽”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在關系維護方面,如今作為單親媽媽的唐文娜,也并沒有切斷孩子和爸爸的聯系。“我覺得所有單親媽媽的顧慮可能就是在于孩子的情緒,孩子會不會缺愛,孩子會不會沒有安全感。”而這一安全感,其實是來自父母雙方的給予,缺失任何一方,孩子都不能感受到完全的愛。

“我也從來沒有在孩子面前說過她爸任何不好,是以孩子不會有這種我要剝離開他倆的感覺,我跟孩子爸爸不管關系是好還是不好,我覺得都不要傳遞給孩子,因為他對孩子的愛是一分不少的,這個對孩子的安全感建立是至關重要的。而且單親媽媽很容易在孩子面前傳遞焦慮,我跟爸爸離婚了,他不愛我了,其實沒有必要在孩子面前放大去說的。”

“隔代育兒”成難題?培養靠譜隊友很關鍵

在養娃帶娃的過程中,唐文娜還遇到了“隔代養育”的難題。

有人曾問到唐文娜:工作這麼忙,如何才能做到高品質陪伴?唐文娜思考後回答:就是把家裡的“豬隊友”培養成了“精英部隊”。此前,在和外婆共同帶娃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教育觀念不和等問題,比如說,孩子今天沒有聽外婆的話,她就會說:“你再不聽話,我就要把你關小黑屋去了。”聽到這些的時候,唐文娜會認真和外婆解釋:“低齡段孩子如果用這種方式去威脅,給孩子造成的結果就是超級沒有安全感,她會覺得外婆是不是不要我了。”

一開始孩子爺爺也會覺得唐文娜讓孩子學了太多的課,“累死了,這麼點小孩,至于嗎?”唐文娜沒有過多回應爺爺的想法,隻是覺得拿結果說話更有說服力,現在孫女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拿到了劍橋國小的Offer,爺爺現在會覺得孫女很出色。

唐文娜在孩子上幼稚園的時候就開始給她申請劍橋國小的“入場券”,一是因為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意識的鍛煉了她的英語聽力,是以聽說力、了解力都是沒有問題的;二是學校會考察所在家庭的背景,唐文娜本身劍橋大學教育學博士畢業,實力自然不必贅述,“她得感謝自己有個劍橋畢業的媽媽”;三是要有一封權威有力的推薦信,“當時我找了在讀書期間認識的非常權威的一個教授,因為他跟孩子見過面,我們聊天的時候,孩子就在一旁安靜的畫畫,給教授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雖然現在由于疫情原因,出國讀書的計劃暫時擱淺,反而在家裡陪老人的時間變得多了起來,唐文娜坦言,父母養育的時代還停留在吃飽穿暖的狀态,而現在更講究科學育兒,是以隔代育兒出現分歧是在所難免的,重要的是如何調整和改變自己“隊友”的育兒觀念。

30+女性面臨的人生難題,其實早已有答案

去年爆火的《三十而已》和《乘風破浪的姐姐》都在強調,30+女性除了家庭和孩子,還有更多的選擇,一下子引發了衆多媽媽們的共鳴,“很多人在30歲的時候就死了,一過這個年齡,他們隻不過變成了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不過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複一日。”羅曼·羅蘭的一句話道破了30歲女性的生存現狀。

30+的媽媽們面臨這樣一個棘手的問題:家庭、事業和自己如何平衡。30歲是女性的一個分水嶺,事業上升期和低齡段孩子的強需求,以及逐漸失去自我形成對比,到底應該選擇哪個成了女性最為苦惱的問題,一方面不想放棄事業,一方面又不想錯過孩子最需要家長陪伴的時期,一方面又想提升自己。

而對于唐文娜而言,這一問題尤為顯著:孩子三歲時候,她在網際網路大廠工作,幾乎不可能12點前下班,每天回到家的時候孩子已經睡着了,孩子還沒醒就又要出發去上班,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是以階段性的選擇一個優先權對于30+的女性非常重要,特别是我學習了教育學的知識,我知道孩子0~6的發展過程是不可逆的,如果讓我選擇高薪工作,卻缺失了孩子的陪伴,那我心裡會非常的不踏實。是以這個時候我選擇退下來去照顧她,幫助她培養一個好的習慣和性格。”

但也有女性在放棄事業回歸家庭後,做起了全職媽媽的工作,唐文娜則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不贊成媽媽們全職帶娃。“雖然照顧孩子是一件非常耗心又耗力的事情,但如果你一天24小時,你的眼裡隻有孩子的時候,孩子和老公都會有很大的焦慮的。哪怕在家去做一些兼職,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任何時候重新開始都不晚,像我現在快奔4了,然後我開始去創業,其實人生還可以再次起航,但是孩子他不可能再回到6歲之前,這個可能就是我當初做出來的一個平衡的決定。”

年近40歲,唐文娜選擇了再次出發,而且還選擇了自己以前一定不會選擇的方向——創業。這在她看來,既是一次冒險,也是一次救贖,“家庭很重要,孩子很重要,提升自己更重要。重新出發去尋找自我,對于30+的女性而言是需要勇氣的,很慶幸,我有這份勇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