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庭環境對孩子智商影響大,這四個方面越早注意,孩子越聰明

一位有經驗的老師說,隻要看學生的家庭情況,就能大概預知孩子的智商和成績。這聽起來,似乎有點過了。

事實上,孩子的智商,經過很多的研究表明,大緻上是百分之五十由遺傳基因決定,百分之五十受後天環境影響。

為什麼說家庭對孩子的智商發育影響這麼大?因為遺傳基因,從出生那一刻,就已經無法改變,而外部環境又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作為家長,能做的其實很有限,想提升智商,我們能做的就隻能從家庭因素方面發力。

家庭環境對孩子智商影響大,這四個方面越早注意,孩子越聰明

那麼,在家庭因素中,又有哪些因素真正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呢?

相關研究表明,孩子所在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與孩子智商發育相關系數高達0.4-0.6。

不過,這個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概念,相對比較寬泛,不僅僅狹隘地指家庭經濟收入,還包括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其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跟孩子智商的相關度尤其高。

而研究表明,孩子來自社會經濟地位高的家庭,左腦更發達,大腦成熟度比較高。

首先,家庭經濟地位好的父母往往受教育程度比較高,有更發達的大腦,有着更好的神經和智力基因傳遞給後代。

另外,經濟收入比較高,就意味着:孕媽會得到更好的照顧,胎兒大腦在母體内發育時所需的營養能得到剛好的滿足;孕媽的情緒會得到更好的照顧,減少孕期壓力對孩子大腦發育的影響;而孕爸對孕育的過程參與度更高。這些都成為影響孩子智力發育的重要因素。

家庭環境對孩子智商影響大,這四個方面越早注意,孩子越聰明

另外,這部分家庭的孩子,出生早期,會擁有更優質的智力發育環境與因素。比如,更好的育兒技巧、更多的益智玩具、更良好的親子溝通交流、可以選擇更優質的早教資源等等。

看完這些,似乎很讓人灰心。畢竟,不是每個孩子都那麼有幸都能出生在家庭經濟地位好的家庭,因為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能力讓自己的家庭經濟地位處于上層,父母也很難改變自己的受教育程度。

但繼續往下讀,了解更多的影響孩子智商發育的因素,我們就不用那麼灰心了。

家庭環境對孩子智商影響大,這四個方面越早注意,孩子越聰明

出生順序影響孩子智力:一胎“精”,二胎遜,獨生未必更聰明

有跟蹤研究表明,家庭出生順序會影響孩子的智商測試得分,先出生的老大比較有優勢,在智商測試和學校成績考核中,會比老二平均得分高3.5分。

此外,出生間隔長短也會影響孩子的智商水準,間隔兩年的孩子會比間隔一年的孩子智商平均得分高4分。也許,這也正是為何大家會建議想要二胎三胎的家庭,至少間隔兩年以上。

以上的跟蹤研究結果,暗含了什麼内在原因呢?難道僅僅是因為先出生,就會智商高嗎?并非如此。這其實跟老大更容易得到更多的關注有關。

家庭環境對孩子智商影響大,這四個方面越早注意,孩子越聰明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老大往往在衆人矚目的情況下出生的,無論是家中長輩還是新手父母,都會更加重視,盡量會盡自己所能,在吃喝拉撒睡方面,給予嬰兒百分之百的關注,并且有更多的精力跟嬰兒交流。

而對于間隔兩年再生二胎三胎的家庭也是如此,孩子間隔大,父母照顧嬰兒的時間和精力會更多。

不過這也不是絕對的,如果在二胎家庭中,反而是老二得到的關注比老大多,那麼老二的IQ得分也可能比老大高。

現在生活壓力大,作為家長,我們都在想,生了一胎之後,我們還要不要生二胎,畢竟隻要一個孩子,可以有更多的精力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更好的教育,讓孩子生長得更好。

但事實上研究證明,獨生子并不比那些有一兩個弟弟妹妹的長子聰明,反而IQ得分要低一兩分。個中原因,應該是由于長子可以在指導弟弟妹妹的過程中受益。

是以,那些擔心生二胎會影響老大發展的家長,如果各方面條件允許,大可不必顧慮生二胎會對老大有不好的影響,引導得好,生二胎還可以讓老大發展得更好。

家庭環境對孩子智商影響大,這四個方面越早注意,孩子越聰明

媽媽自己親自帶,孩子智商未必就高,勉強全職帶娃沒必要

在孩子半歲之後,很多媽媽會面臨一個選擇,是繼續把孩子帶到上幼稚園還是出去工作?

通常,我們得到的建議是,孩子在3歲前,最好由媽媽自己帶。理由有很多,最充足的理由,就是孩子在媽媽的親自養育下,會更聰明或成長得更好。

表面看,道理是沒錯,在嬰幼兒時期,媽媽自己帶,可以建立更好的母子依戀關系,這對以後的親子關系有很大的積極影響。

但事實上,真相是,相對于更有豐富育兒知識的人或更優質的育兒機構,媽媽自己全職帶出的孩子,未必在學習、認知、語言上有太多的優勢。

畢竟這跟孩子媽媽的受教育程度、性格和育兒方式有很大的關系。

家庭環境對孩子智商影響大,這四個方面越早注意,孩子越聰明

相反,雖然媽媽的社會經濟地位較低,但能主動把孩子給更有專業育兒知識的人或更優質的育兒機構帶,讓孩子的智商水準更高。

那麼,什麼樣的育兒機構算優質呢?

這樣的育兒機構,是指比媽媽擁有更加系統專業的育兒知識,能給予孩子良好安全的環境,給予孩子關注、教育、鼓勵,并能給予更好的機會,讓孩子進行學習、社交、鍛煉和創新。

不過,這種對比資料主要源自瑞典和美國,是建立在這兩個國家擁有比較完整優質的社會早教體系的基礎上,跟我們國内的情況多少還是有些不相符。

但至少讓國内那些沒有辦法自己留在家帶孩子的媽媽們一些安慰。

家庭環境對孩子智商影響大,這四個方面越早注意,孩子越聰明

家庭經濟地位偏低,不必太灰心,做一些彌補讓孩子“逆襲”

既然家庭經濟地位偏低下,我們需要盡力在以下這些方面注意彌補,減少家庭經濟地位對孩子的負面影響,盡量增加孩子“逆襲”的機會。

*多和孩子互動

作為父母,日常更多跟孩子對話,讓孩子接受更好的語言環境刺激,畢竟《父母的語言》的作者達娜·薩斯金德博士,經過跟蹤研究表明,出生早期,父母跟孩子對話越多,互孩子的詞彙量增長越快,孩子未來的智商就越高。

孩子四歲之前,若來自社會經濟地位高的家庭,他的詞彙量與那些來自社會經濟地位低的孩子相比,差異已經達到了3200萬。而這3200萬詞彙差異,就是孩子智商和成績差異的來源。

此外,經常引導孩子跟随自己幹活、活動,讓孩子邊動手邊感受父母工作的方式,學習父母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有利于提升孩子的智商。父母跟孩子互動的品質,也會影響孩子的智商高低。

家庭環境對孩子智商影響大,這四個方面越早注意,孩子越聰明

*引導孩子愛上讀書

如果自己的教育程度不高,是不是就注定很難培養出學霸了呢?也未必。

還記得2020年那對來自湖深山的雙胞胎趙稞和趙棣嗎?他們一個考上清華,一個考上北大。

但他們的父親卻是普通的農民。問到培養孩子的訣竅,他說自己有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一有空就看書,然後在孩子學習上遇到困難時,雖然不能提供指導,但會在精神上鼓勵。農民的孩子就靠這樣“逆襲”成為學霸。

是以,你自己學曆不高,那也沒關系,隻要有時間就多讀書吧。這樣孩子看到自然有樣學樣,家裡可以開辟一個圖書角,每天堅持一小時的親子閱讀,孩子也會愛上讀書,愛上學習。

*形成科學的育兒風格

現代資訊社會,隻要有心學習,可以輕易從網上查找相關資料,加入相關團體,或者去聽相關的育兒的講座等等,改進自己的育兒方式,形成科學的育兒風格,盡量把孩子培養成有着諸如獨立自主、樂觀積極、愛學習、懂感恩、會社交等美好品性的孩子。

家庭環境對孩子智商影響大,這四個方面越早注意,孩子越聰明

結語

世間,沒有完美的孩子,也沒有完美的父母,更沒有完美的家庭。

既然今生,有緣和自己的孩子結成父母子女,無論我們自身的境況如何,都隻能在現有基礎上,和孩子建立更和諧的親子關系,盡力給予孩子最大的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援,讓他盡力成長成為更美好的樣子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艾羊育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