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場國産遊戲的“破冰之旅”——孤勇者做的《大多數》

一年前,我偶然看見了一款叫做《大多數》的遊戲,界面很簡陋,畫風看上去有點類似去年前發行的俯視角遊戲《ALTF4》。(僅畫風)

一場國産遊戲的“破冰之旅”——孤勇者做的《大多數》

從遊戲路線中不難看出這是一款講“情懷”的作品,曆經一年半的開發程序後,展現在我們面前這70%的内容已經稱得上出色。

一場國産遊戲的“破冰之旅”——孤勇者做的《大多數》

獨立遊戲、模拟生存、現實題材,當這些要素出現在一款遊戲上時,我認為“國産佳作”是時候可以脫下“解謎類”的帽子了。

不止情懷

首先這是一款各方面都不同于以往“國産獨立”遊戲的作品,在它成為優秀的“遊戲”之前,就已經成為了開辟新航線的“先行者”。

一場國産遊戲的“破冰之旅”——孤勇者做的《大多數》

無論是近期的《黑羊》亦或者老牌獨立遊戲作者、拾英工作室的新作《三伏》,幾年的間裡都沒有走出過“解謎遊戲”的舒适圈,雖然無可否認他們同樣優秀。

一場國産遊戲的“破冰之旅”——孤勇者做的《大多數》

這何嘗又不是一種“大多數”?

《大多數》看似玩法複雜,實際上是因為這款遊戲像一顆樹;這棵樹以“生存”為主要玩法,加入了“象棋”、“老虎機”等小遊戲在其中形成細枝末節,讓遊戲整體更加完整。

一場國産遊戲的“破冰之旅”——孤勇者做的《大多數》

而劇情上在遊戲中既占了很大分量,又沒有頻繁出現文本提示讓人感到厭煩,它融入到了每一處,你可以從街景中或是日常裡去細品。

一場國産遊戲的“破冰之旅”——孤勇者做的《大多數》

《大多數》設計精妙之處在于這款遊戲選擇的主題,直擊當下幾乎所有年輕人的痛點。

一場國産遊戲的“破冰之旅”——孤勇者做的《大多數》

就業、生存、生活,這種沉重的“現實三連擊”是直接穿透肉體的“精神拷問”。

一場國産遊戲的“破冰之旅”——孤勇者做的《大多數》

或許對于某些硬核玩家來說,“現實壓力”這種題材不過是情景再現而已,已經走出校園許久的他們早已産生了“抗體”。

一場國産遊戲的“破冰之旅”——孤勇者做的《大多數》

盡管怪獸叔可以了解這種想法,但扪心自問,這到底是你内心的真實回應還是成年人難以釋懷之下的借口?

破冰

《大多數》的故事設定在一個很接近我們的年代,這樣看,似乎用“情懷”二字來形容不是很貼切,但我實在想不出一個合适的詞來形容這種感受。

一場國産遊戲的“破冰之旅”——孤勇者做的《大多數》

你在這款遊戲裡經曆的所有事情,熟悉且并不陌生,濃濃的既視感讓你陷入沉思,接着猛然驚醒;

一場國産遊戲的“破冰之旅”——孤勇者做的《大多數》

“這不就是今天的情景再現嗎?”

一場國産遊戲的“破冰之旅”——孤勇者做的《大多數》

或許你跟主角一樣有上萬元的外債,可能來自家庭,也可能來自你個人的提前消費。

一場國産遊戲的“破冰之旅”——孤勇者做的《大多數》

我個人比較喜歡遊戲中“心态”的設定,這讓玩家和角色徹底融為一體,你以為這是遊戲你就可以随便“開擺”了嗎?

一場國産遊戲的“破冰之旅”——孤勇者做的《大多數》

不好意思,衣服的整潔、身體的幹淨程度、還有食物給你帶來的滿意度等都會影響你的心态,一旦你“心态炸了”那麼遊戲會直接GG。

一場國産遊戲的“破冰之旅”——孤勇者做的《大多數》

亦或者你想學一下魔幻現實主義的“陳刀仔”和“周某”去走“歪門邪道”發家緻富,我隻能說這樣做的下場一般都很“凄慘”。

一場國産遊戲的“破冰之旅”——孤勇者做的《大多數》

有那麼一瞬間,我甚至難以厘清這款遊戲與現實的差別。

在長達20小時的深度體驗之後,怪獸叔發現自己僅探索了遊戲的一小部分;在這20小時裡,我曾饑寒交迫凍死街頭,也曾亂穿馬路斃與車輪之下,最終的總結隻有三個字:很真實。

一場國産遊戲的“破冰之旅”——孤勇者做的《大多數》

當我聽說這款遊戲是制作人自己出資完成的時候;我想,這或許就是一種不甘于做“大多數”的倔強,同時也是丢向水中的一塊頑石。

一場國産遊戲的“破冰之旅”——孤勇者做的《大多數》

不管《大多數》在“大多數”的汪洋能掀起多大的水花,至少他們已經在“無人區”走出了第一步。怪獸叔暫時不知該如何評價這款遊戲,因為我對它的了解少之又少卻感觸良多;雜草(制作人)和整個團隊在這僅僅一年半的時間裡打開了一扇國産遊戲從未開啟過的大門,它沒有參考那些“看似成功的作品”去迎合市場,反而讓國内所有的遊戲人和玩家們透過那扇門眺望到很遠、很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