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散文|張霞:與“青春為伴”

與“青春為伴”

文/張霞

散文|張霞:與“青春為伴”

(網絡圖檔)

“青春充滿希望和陽光,青春充滿快樂和甜蜜,青春需要你用熱情和勤奮澆灌。”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明豔的。而今天我筆觸下的青春,卻是此”青春”非彼”青春”,“為伴”不是描述我還擁有青春,則是與青春期的小兒為伴。

時下,疫情蔓延,上級通知,為阻斷新冠肺炎疫情傳播途徑,保障全體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各級學校進行了線上學習的安排。于是,這幾日,我與小兒日居鬥室,開啟了陪伴的時光……

小兒讀七年級,正值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思維發散,又充滿挑戰性,無論是看書還是寫作業,都會出其不意的抛出個不可思議的問題,給我個措手不及,真是家有青春娃,時備變通力。

清晨,六點,我聽到兒子屋裡有輾轉的聲音,斷定兒子醒了,快起床了,就走過去叫他:“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兒子,起來用功去吧?”兒子當即就問:”女人怎麼不去?”我說:“古人的眼裡,男人要建家立業,報效祖國。”兒子随即問我:“那武則天是怎麼回事兒?”我一時無語,出來做早餐了。

飯罷,我提議剪子、包袱、錘論輸赢決定誰刷碗。

兒子說:“哎呀,剪子包袱錘不适合兩個人,咱們下五子棋吧。”

我說:“行!來下一盤!”

誰知他卻揚頭一笑:“那就不用下了,你直接刷吧。”因為我和兒子下五子棋,常年手下敗将,一次沒赢過。陪伴伊始,我被這個小孩給忽悠了。

上午,我正在客廳忙碌,卧室内傳出兒子的聲音:“媽媽,問你個問題,景德鎮是個啥鬼?”我知道,考驗交流又來了,我随口答道:“是個地方名。”兒子接着問:“知道,是個啥地方?幹啥的?”我快速的在腦海中運用再現知識提取:“江西的,生産陶瓷的。”心中暗自小慶幸:這個問題不難,不然又得說我還是國文老師哩?心中的小浪花還沒有揚起,又抛來一句:“什麼瓷最出名?”“青花瓷--”我試探着答了句。

“嚎~~~,行哎!知道的還不少----”兒子托着長腔說。如果,當時,我見好就收,說句謝謝誇獎,或許就沒有下文了,也就沒有接下來的尴尬了。我偏偏加強了一句:“那是,文章不能白讀,強國不能白學。”頓時,飄着不屑的一種聲音在空氣中傳來:“強國?學的時候真的看過正題嗎?”額頭立刻被汗顔襲擊,有時候,忙的時候,真的就是點開答案掃一眼,選上了。看來,這個舉動沒有逃過這個小夥子的眼睛,看來,這個舉動真的不利于言傳身教。但,還得駁回面子,連忙回一句:“不看,能知道這個問題嗎?”不知道是預設了還是不屑與我争辯,沒有了聲音,終于沉默下來繼續作業。

終于,我也可以靜心做點兒事情了。不久,這個變聲期的男孩聲音又響起來:“媽媽,快過來,看看,古代考試真簡單哎!”我好奇的走過去湊頭一看,是道曆史題:明朝八股取士考試内容:四書五經。我似懂非懂的說:“:嗯,那時候寫文章,主要是通過寫文章論述治國之策,看能力。”兒子卻不理會我這個答案,指着桌子上的幾本課本說:“看看,隻需要背過四書五經就可以,看看看看,我們現在都學的啥?學的啥?”該怎麼面對他這個問題呢?我靈機一動:“那個時候有汽車,火車,飛機,火箭嗎?有電燈,電腦,電視,電腦嗎?”兒子瞄了我一眼。我一看,沒有反駁,趁熱打鐵:“這就是古代的落後啊,社會進步和發展,就需要創造,創新,就需要人才,是以就得有應勢而生的時代教材。以後你的後代,或者後代的後代,有可能學的和你又不一樣了。”此時,不管這個理由合不合适,我慶幸我的反應能力,這些話平複了青春期的一個小沖動,又應對了一個天馬行空的問題。

“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笑的飛花用力搖”。疫情期間在家陪青春的娃,與“青春為伴”鬥智鬥勇,也是一種别樣的樂趣。更希冀疫情早日散去,走出鬥室,迎接春暖花開,真正與青春為伴!

散文|張霞:與“青春為伴”

【作者簡介】張霞 正泰翰林學校國小部 國文老師 閑暇時,喜歡随文記錄工作、生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