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部暴露年齡的節目,教會了我如何鼓勵孩子!

前一段時間,一位部落客問了大家這樣一句話:“還記得藝術創想的尼爾叔叔嗎,是你們的童年嗎?”

這部暴露年齡的節目,教會了我如何鼓勵孩子!

沒想到,就是因為這句話引發了很多網民的共鳴:

◆ 誰小時候不想擁有一桶萬能的白乳膠呢?

◆ 童年回憶!又到暴露年齡系列

◆ 動手三件套:報紙、衛生紙、白乳膠

……

這部暴露年齡的節目,教會了我如何鼓勵孩子!

但最讓小編印象深刻的,是幾位網友複述“尼爾叔叔”在節目中,對小朋友說的幾句話:

◆ 我們需要很多很多的膠帶将它固定住……沒錯,就像這樣

◆ 就像這樣!對,就是這樣!還有(停頓)這樣

◆ 别忘了,你不一定要成為偉大的藝術家,也能創造出同樣優秀的作品來,好好享受創作的樂趣吧。

◆ 你可以自己試試看,你一定能做到

這幾句不經意的話 ,又讓我重新看了一期節目,并同時做了一個手工

我不禁想到:為什麼這幾句簡單的鼓勵的話,會讓我突然這麼“沖動”和心潮澎湃呢?

當我看網友評論的時候,突然明白了,鼓勵對于當時還是孩子的我,有多麼重要!

這部暴露年齡的節目,教會了我如何鼓勵孩子!

1

鼓勵對于孩子有多重要

記得去年年底,一位小朋友的視訊在網絡上大火:

視訊中,這位小朋友和媽媽談論着“長大後的規劃”。

兒子:如果我考上清華呢?

媽媽:那媽媽就很為你驕傲呀。

兒子:如果我考上北大呢?

媽媽:也會很驕傲的。

兒子:那我考上地瓜呢?

媽媽: 如果你把地瓜烤的又香又甜又軟又美味的話,我覺得也是可以的,也會為你驕傲的。

兒子:以後我就當個烤地瓜老闆。

媽媽:哈哈哈哈那恭喜許果果有了新的願望。

媽媽的回答真的太暖了,這段視訊也引來了衆多網友的點贊,對媽媽的做法一頓誇誇誇。

考清華北大是美好夢想,“烤地瓜”同樣為孩子而驕傲。因為無論孩子做什麼,隻要認真而努力,都閃閃發光,都是值得鼓勵的。也正是媽媽的這份有愛的回應,孩子的眼中才閃爍着可期的未來。

這部暴露年齡的節目,教會了我如何鼓勵孩子!

之前,有老師給小朋友們上了一堂夢想主題課。當問到“你的夢想是什麼” ,孩子們開始興高采烈地說起來。

有的說:“我要當宇航員,去太空裡找黑洞。”

有的說:“我要當警察,把所有的壞人都抓起來。”

有的說:“我要當醫生,每天給病人打針。”

還有的說我要當鋼鐵俠,我要當公主,我要當騎士······

孩子們的夢想五花八門,有一個小男孩有點不一樣。

他一開始站起來,興奮地說:“我想當一名快遞員……”

話還沒有說完,孩子們哄堂大笑,“快遞員有什麼好啦”、“一點也不厲害”……

這個小男孩的臉一下就紅了,小手緊緊攥着衣襟,支支吾吾想要反駁,卻又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老師讓全班安靜下來,握着男孩的手,問他:“為什麼想當快遞員呢?”

等了半天,男孩才慢吞吞地認真地說:“送快遞可以讓别人快樂,樂迪就是這樣的。他把包裹送到小朋友手上,還幫助他們解決各種麻煩,我也想像樂迪一樣,幫助别人,讓他們快樂。”

這部暴露年齡的節目,教會了我如何鼓勵孩子!

當孩子談及夢想的時候,孩子向往成為“大人物”,家長會豎起大拇指,誇他們有志氣。

可是,當有孩子向往那些我們認為“普通”的職業時,有的家長會習慣性地給孩子貼上“沒志氣”的标簽,然後拼盡全力去糾正。

其實,願望對于小小的孩子來說,重要的不是成為誰,而是如何因為夢想而變得更好。家長與其拼命地“否定”、“打壓”孩子稚嫩的想法,不如多給他一點鼓勵和信心,讓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寬、更從容。

這部暴露年齡的節目,教會了我如何鼓勵孩子!

2

鼓勵孩子,是個技術活

在《兒童的人格教育》 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認可孩子的獨特性,給予孩子愛,尊重和平等感,鼓勵孩子糾正錯誤和發展能力,指導孩子在奉獻中發現意義,給予孩子合理的成長挑戰,允許他按照自己的速度成長,教育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富有合作精神。

這樣,孩子會有一種安全感和被認可感、在征服困難中感到自己的力量,在成就和奉獻中感到滿意,不害怕嘗試和失敗,并以安全和友善的眼光看世界。

現如今,家長們都知道要常常鼓勵孩子,但是很多家長們發現,鼓勵的效果不如人意,自己想盡辦法去鼓勵孩子收效卻很一般。

是“鼓勵”的效果被擴大了?還是其實是家長并不會使用“鼓勵”這項技能,先來看看一些家長的問題:

這部暴露年齡的節目,教會了我如何鼓勵孩子!

家長1

“我在家庭教育的書上看到說,'當孩子沒做好或者做錯事時,父母也應該鼓勵為主',我實在想不清楚,他都做錯了事情,我氣得要命,要怎麼鼓勵他啊?不是應該嚴厲地指出錯誤,幫助孩子改進嗎?”

這部暴露年齡的節目,教會了我如何鼓勵孩子!

家長2

“我希望孩子做個什麼事,他不願意,我就想着鼓勵鼓勵,能讓孩子好好幹,結果孩子并不理我這一套。”

這部暴露年齡的節目,教會了我如何鼓勵孩子!

家長3

“我也很想鼓勵孩子,但是怕孩子驕傲翹尾巴,不知道怎麼能避免讓孩子驕傲自滿。”

這部暴露年齡的節目,教會了我如何鼓勵孩子!

家長4

“當孩子完成件什麼事情,我特别想好好誇誇她,但是說來說去隻會說‘你好棒哦’,其他就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這些家長的鼓勵,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呢?

這部暴露年齡的節目,教會了我如何鼓勵孩子!

家長1:沒有看到“當孩子面對挫折和困難時,鼓勵可以讓孩子更專心更有能量地面對問題”。

家長不接受錯誤,看到孩子出錯時,他們比孩子更多地感受到了挫敗感。面對巨大的挫折感,家長甚至覺得應該去懲罰這個帶給他們強烈負面感受的孩子。

是以“嚴厲地指出錯誤”中,很難說“報複”和“幫助孩子的提高”的比例到底如何。如果父母沒有辦法正面挫折,自己還處在畏懼挫折的狀态,必然沒有辦法指導孩子正确面對挫折。

這部暴露年齡的節目,教會了我如何鼓勵孩子!

家長2:把鼓勵當成了控制孩子的手段。

鼓勵不是控制孩子的方法,不是孩子達到了父母要求後的獎勵性表揚,不是孩子要去讨好父母後換取的認可,更不是明明出現了問題和障礙父母還視而不見用那句“你可以的”敷衍孩子讓其繼續。

如果父母認為隻有他們認可的東西是值得“鼓勵”的,其他都是不值得的東西,那麼“鼓勵”就淪為了父母控制的工具。

這部暴露年齡的節目,教會了我如何鼓勵孩子!

家長3:認為“壓力”比“鼓勵”更有效。

家長不僅對“壓力”抱有不合實際的幻想,還看錯了鼓勵的作用。家庭教育更傾向于“給予壓力”“用貶低來激勵孩子”這樣的教育觀念。

在父母怎麼都不會滿意的壓力之下,孩子會認為“自己怎麼努力父母都不可能認可自己,那自己真的是差很多”。這樣的孩子覺得自己不可能成就什麼事情,不可能達成什麼成就,而自暴自棄;要不就極力都要證明自己,在追逐成功的執念下很容易迷失自我。

這部暴露年齡的節目,教會了我如何鼓勵孩子!

家長4:弄混了“鼓勵”和“表揚”。

這是很多家長都出問題的地方,大家經常混淆這兩者。鼓勵不是流于表面的一句“你真棒”“做得真好”。

鼓勵的目的在于讓孩子能深切感受到自我的價值,建立一個自信的自我,相信自己能找到資源,給自己創造幸福感,并有足夠的能力完成任何想完成的事情(學業、能力擴充等)。

要鼓勵行為,即“你很努力的做了”,鼓勵過程和态度。而表揚的内容指向于完成了的結果和成效。

3

鼓勵孩子,家長可以這麼說

看過一句話:“真正的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條拉鍊。因為他們深知,不經意的一句話,就可能影響孩子一生。”心理學家羅森塔爾亦曾警告過我們:孩子終将活成我們嘴裡描述的樣子。

那麼 ,如何在恰當的時候鼓勵孩子能讓他們更積極努力、愛學習、更内心強大呢?

這部暴露年齡的節目,教會了我如何鼓勵孩子!

讓孩子積極努力

誇聰明不如誇努力,誇籠統不如誇具體:

“盡管很難,但你一直沒有放棄。”(看到孩子的堅持。)

“你坐在這裡兩個小時了,很耐心地在拼這些小積木,你真的很專注。”(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可以專注的。)

“你這次考試成績提高了,你考前做複習計劃,你真的很認真。”(幫孩子看到自己進步的原因。)

“我注意到你主動收拾好了玩具,這就是自覺。”(突出孩子的自覺。)

“你在XX上進步了很多呢!”(及時肯定。)

讓孩子更愛學習

日常陪讀過程中,可以對孩子說:

“你這一行第五個字寫得很好看啊!怎麼做到的?”(用雞蛋裡挑骨頭的方式去看到孩子的優點,并加以強化。)

“雖然你計算比較慢,但是錯誤少,正确率很高呢!”(覺察法,讓孩子看到自己并不差。)

“你不是學不好數學,隻是暫時熟練度還不夠,多練習就好了!”(用“暫時不行”代替“就是不行”。)

“這次考了69分,說明你還有很大進步空間,相信你下次能進步!”(給孩子信心,幫他看到希望。)

“這次你成績提高,是因為你聽課、寫作業都很認真,遇到不懂的就及時請教老師,并且考試前有去複習。”(幫助孩子總結有效的學習方法。)

讓孩子内心強大

每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可以說:

“每次考試你都很緊張,是因為你在很認真地對待考試,你想成為更優秀的你。”(幫孩子轉換角度看自己。)

“當焦慮來的時候,你是怎麼做到堅持完成這件事的?”(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耐力和韌勁。)

“你記得有一次,你很勇敢地走過那座獨木橋嗎?當時你有些害怕,但你最終克服了困難......”(記住孩子那些閃亮時刻,用這些時刻激勵他。)

“沖動這個壞家夥,在對你說什麼?”(把情緒和孩子本人剝離開,引導孩子跳出來分析情緒,進而掌控情緒。)

“難過來的時候,你是怎麼應對的,在怎麼樣的狀态下,你能把難過變得小小的?”(引導孩子看到自己是怎樣解決問題的,幫孩子找到自己本來就有的力量。)

各位家長

你知道怎樣鼓勵孩子嗎

平時在家都是怎麼做的

歡迎留言交流

轉載請注明來源“首都教育(ID:bjedunews)”

本文部分素材綜合自童書媽媽三川玲、凱叔講故事、新周刊、人民家庭教育、新浪微網誌、哔哩哔哩網等

編輯:歡無七

審校:悅人悅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