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天賦自由》—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本文字數4954,預計閱讀時間13分鐘。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讓天賦自由》。

作者肯 羅賓遜, 1950年出生于英國利物浦。1968年進入利茲大學學習英語和戲劇。1981年進入倫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是戲劇教育和教育劇場。

1989—2001年,任英國華威大學教育學教授;2003年,因具有傑出貢獻被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封為爵士;被譽為全球最具影響力教育家。2011年,入選“全球最具影響力50大商業思想家”排行榜。

排名第一的TED演講人。截至2017年6月,通過TED網站觀看羅賓遜《學校扼殺創造力》演講的人次超過5 000萬。創造了TED大會創立以來的最高紀錄。

搗蛋、多動、注意力不集中、不按常理出牌……你是否也曾為孩子身上的一些問題頭痛不已?然而,我們不知道的是,孩子表現出來的這些特質裡,往往隐藏着他們的潛能。我們常常羨慕那些獲得了一流成就的人,殊不知,他們中的許多人之是以如此,是因為充分發掘了自己的天賦與潛能,而這個過程并非是一帆風順的。

在本書中,著名教育家肯·羅賓遜用明了而實用的五步法,指導我們去充分發揮孩子的潛能,讓他們獲得天賦自由。這套方法同樣适合成年人,幫助每個人找到自己的“第二中年期”

1

吉莉安的故事

作者書中講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具有很深的教育意義,我們就來說說書中是怎麼講的。

吉莉安才8歲,但她的未來已經出現了危機。她的學習成績一塌糊塗,至少老師們是這麼認為的。她上學遲到,書寫糟糕,考試成績差。不僅如此,她還是課堂破壞者,上一分鐘還在吵吵嚷嚷,下一分鐘又向窗外張望,逼着老師不得不停下教學去拉回她的注意力,但是接下來她又開始騷擾同桌。吉莉安對這些問題并不是很在意,她已經習慣了被老師糾正,也不真的認為自己是個問題小孩。但校方很煩惱,當學校寫信給她父母時,事情被激化了。

學校認為吉莉安存在某種學習障礙,應該去那些專門為此設定的特殊學校。如果放在現在,學校肯定會說她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簡稱ADHD),然後給她服用一些利他林或者類似的一些藥物。但那是在20世紀30年代,科技還不成熟,“多動症”這種病名還不流行,人們也還不知道自己可能會有這種注意力障礙。沒有治療藥物也沒什麼大礙。

吉莉安的父母收到學校的來信之後,非常震驚,立即采取了措施,媽媽怎麼做呢?媽媽把吉莉安精心打扮了一番,穿着最精美的衣服、鞋子,紮着漂亮的馬尾辮,然後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見了一位心理醫生,她希望能夠給孩子做一個準确的診斷。

這位心理醫生向吉莉安的媽媽詢問吉莉安在學校的情況,很仔細地觀察她的舉動,後來吉莉安的媽媽和心理醫生終于停止了談話。那麼這位醫生從椅子上站起來,走向了沙發,坐在了這個小女孩身邊,跟吉莉安說:“非常感謝你,你很有耐心。”醫生說:“但是恐怕你還需要再等一會兒,我要跟你媽媽單獨談一談,我們就出去幾分鐘,你不用擔心,我們不會走遠的。”吉莉安有些惶恐地點了點頭。然後兩個大人讓她一個人坐在那兒,就出門了。

但是當心理醫生離開的時候,這個醫生伸手把辦公桌邊的一個收音機給打開了,房間外的走廊上有一扇窗戶,是可以看見屋内情形的。醫生和媽媽就站在窗子的一邊,吉莉安是看不見他們的。

吉莉安這時候突然站了起來,伴随着收音機裡的音樂,在房間裡走來走去,兩個大人站在外面,靜靜地看了幾分鐘。他們被這個女孩表現出的魅力給驚呆了,任何人都可以注意到,在吉莉安的動作當中,有一些天生的甚至是本能的東西,正是這些東西,讓這個女孩臉上露出了純真的笑容。最終,心理醫生轉向吉莉安的媽媽,說:“您也看到了,林恩夫人,吉莉安沒有病,她是一個舞蹈家,送她去舞蹈學校吧。”

後來,吉莉安的媽媽真的把她送去了舞蹈學校。吉莉安說:“我都不知道該怎麼描述了,那真的太棒了!我一走進教室,那裡全是跟我一樣的人,我們不需要靜坐在那裡,而是邊動邊思考。”

最後吉莉安加入了皇家芭蕾舞團,成了一名獨舞表演家,并且在全世界巡演。當芭蕾舞演員的生涯結束之後,吉莉安成立了自己的音樂劇團,并且在倫敦和紐約推出了一系列非常成功的劇目,最終,她與人合作創造了一些音樂劇史上成功的作品,像你都知道的《貓》《歌劇魅影》等等。當初那個年幼而不知道未來在何處的吉莉安,後來變成了世界聞名的吉莉安·琳恩——最有才華的舞蹈創作家之一,給無數人帶去快樂,也有着數百萬美元的收入。

當初那個年幼而不知道未來在何處的吉莉安,如今成了世界聞名的吉莉安·琳恩,最有才華的舞蹈創作家之一,她給無數人帶去了快樂,也有着數百萬美元的收入。

這一切的發生都依賴于那個心理醫生發現了她真正的愛好,這個人之前也見過類似的小孩,他懂得如何發現這些孩子的天賦。但是,如果吉莉安遇到的是其他人,他們對此不甚了解,則很可能喂給她一些藥物,讓她安靜下來。但事實證明吉莉安并不是有問題的小孩,她不需要去上任何特殊學校。

她需要的隻是成為真正的自己。是以,我們可以看出,對于一個特别的孩子來說,可能不是因為Ta本身有問題,而是我們沒有發現Ta的不同而已。如果我們可以正确對待Ta,就可以實作Ta的人生價值,給世界貢獻了優秀的藝術作品。

再看看我們身邊,各方面都不低于平均水準的孩子,他們有沒有機會被正确地、個性化地對待呢?很多父母是怎麼做的呢?

他們往往是傳統的老一輩适用的成功路線,結果不僅沒有讓孩子獲得進步,反而讓孩子偏離了自己真正的天賦。是以怎麼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天賦,并且引導孩子把天賦發展成自己的事業是需要每個家長學習的。

當然,讓天賦自由不等于說一定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多麼出色、多麼成功的人,就算是普通人,我們也要幫他們,讓他們的天賦自由。

2

如何讓孩子天賦自由

書中為我們講了很多案例,也給了我們答案,具體需要這幾步。

1、發現天賦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天賦和熱情,可以成就超乎想象的我們。了解這一點,就可以改變一切。它在如此不确定的未來之中,是我們最好的,或許也是唯一的途徑,能幫助我們通往真正且持續的成功。

融入自己的天賦,需要首先找到自己獨特的天賦和熱情。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沒有發現自己的天賦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大多數人對自己天生能力的認識非常有限。

其實發現天賦,就是盡可能地讓孩子多體驗、多接觸,找到自己擅長的事。那麼我們如何幫孩子發現自己的天賦呢?

比如,有一位國小老師,正在給一班六歲的孩子們上美術課。教室的後面靜靜坐着一個小女孩,在課堂上她通常都是心不在焉的,但是今天,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面,忙着在紙上塗畫着什麼。

老師非常詫異她的變化,就問她說:“你畫什麼呢?”小孩頭都不擡地說:“我在畫上帝。”老師很疑惑,問她說:“沒有人知道上帝長什麼樣,你怎麼畫?”小女孩說:“過一會兒你們就知道了。”

從這個故事裡,可以說明小孩子對于自己的想象力是非常自信的,但是随着我們的成長,絕大多數人都逐漸喪失了這種自信。如果你問一年級的小朋友:誰覺得自己富有創造力?所有人都會舉起手。但當你去問一群大學高年級學生同樣的問題時,大多數人都不會舉手了。人類生來都具有超強的潛能,但随着在現實世界中的閱曆逐漸增長,我們漸漸會喪失很多潛能。而且,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導緻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育。

比如,很多父母都會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說一定要學好了,以後才能找好的工作。其實這種心态是錯誤的,這樣做反而是阻斷了孩子發現天賦的道路。而要想讓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的天賦,何不讓孩子多接觸一些呢?多體驗體驗呢?

當然,興趣班不是唯一的,任何的外出活動都可能讓孩子打開自己的觸角,感受自己究竟喜歡什麼、适合什麼,找到自己天賦所在。

2、熱愛天賦

作者說,天賦是天資和熱情的完美結合,發現孩子所擅長的,其實更準确地說,是發現孩子的天資,發現孩子擅長做的事。可是光擅長,還沒有辦法讓他真的發光發熱,還需要孩子不斷地長時間地去投入,對這件事情迸發出持之以恒的熱情,那麼這件事才算是真正的天賦。

那怎麼知道孩子是真正地熱愛呢?如果孩子會産生心流的狀态,那麼對這件事情孩子就是熱愛的。什麼是心流?

心流是心理學上的一個術語,就是說當人們專注進行某件事情的時候,不願意被打擾,所有精力投入其中,并且獲得高度興奮和自我實作感的心理狀态,會忘記時間的流逝。通俗來說,可以了解為一個人全神貫注地做事情時忘我的狀态。

比如,美國著名動畫《辛普森一家》的作者,他在學生時期,從小就會在課堂上畫畫,甚至不低頭看着都能畫得很好。在高中的美術課上,他可以一節課畫三十多幅畫,直到把顔料用完了,老師不讓他繼續畫了才停下來。

再比如,國際賽車手喬臣·林特,被問到賽車時的感受時,他說:“你忽略了一切事情,隻是集中精力,你忘記了其餘的世界,自己成為賽車的一部分。這是一種很奇特的感覺,你會完全脫離這個世界,全身心地進入賽車當中,沒有其他事情能像這樣。”

如果孩子找到自己擅長的事,并且孜孜不倦地去研究它、熱愛它,符合我們上面說的心流狀态的話,那麼我們做父母的,就一定要給孩子時間和空間,給他支援和肯定,有時候我們甚至需要去沖破一些固有的觀念。

比如,著名的搖滾樂手米克·弗裡特伍德,他的同名樂隊曾經賣出了過億的唱片。但是,他從小就是有學習障礙的孩子,所有的學業成績一塌糊塗,這也讓他充滿了挫敗感,唯一的優點就是在音樂上表現得不錯。

但他的人生在樹立了一定要成為一名鼓手這個目标之後,就發生了改變。他的父母意識到,學校并不适合米克這樣的孩子,于是他的父母沒有堅持他一定要讀到畢業,而是尊重他離開學校的意願,送他上了前往倫敦的火車,讓他學習打鼓,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後來就是他走向成功的故事了。

3、找到領路人

當孩子找到了自己天資和熱情結合的天賦時,接下來就需要能遇到一位領路人,讓孩子能夠發揮他的天賦,向更縱深的領域去發展。

這個引路人的角色,不一定要專業,但需要是一個有慧眼的伯樂。這個人可以就是我們父母自己,也可以是支援孩子的任何一個人。

作者在五歲的時候,患上了脊髓灰質炎,根據當時的要求,他必須到特殊學校去讀書,那個學校的學生患有各種各樣的殘疾,比如說腦癱、癫痫、腦積水等等。但正是在這所學校裡面,作者遇到了他的伯樂。

這位伯樂,是負責這所特殊學校教育品質的一個官員——斯特拉福德先生。在簡短的對話當中,他發現了作者未曾被充分開發的超凡的能力,建議學校給作者創造一些挑戰,進入學生年紀稍大一些的班級,并且準備升學考試。是以作者就進入了新的班級,擁有了一位以學習嚴格要求而聞名的班主任。

在特殊學校裡,任教老師對于學生們未來的人生的成就,大都期待是比較低的,能生存就不錯了,而且大部分人覺得,特殊教育就是放養。但是在這個班級裡面,事情就變得不一樣了。這位班主任期待他的特殊學生們能達到他的期望,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

在新班級的嚴格要求之下,作者拿到了改變他一生的成績單,他考上了他所在城市最好的學校之一——利物浦大學,并且收到了學校的獎學金。

是以作者認為,查爾斯·斯特拉福德,是他改變人生的引路人,是他通往另外一個世界的視窗,讓他的人生迎來了轉折點。

4、融入圈子

融入圈子并不意味着要跟圈子裡的人完全一樣,而是你進入這個圈子,了解這個圈子内流行的東西,并且發現自己認同或不認同的聲音。

融入圈子以後,會帶來三種強大的動力:認同感、靈感以及協同魔力。因為有人能了解這份天賦帶來的熱情,就能天馬行空地讨論你的想法,進而獲得認同和互動。除此之外,還可以互相提供靈感和激烈的碰撞,讓你提高自我的成就标準,彼此督促,去探索能夠達到的極限。

5、持久地堅持

融入圈子以後,就需要靠孩子持久地堅持了。作者在書中還提出了一個理論,叫人生的“第二中年期”,有非常多的證據表明,發現自身天賦的機會,遠遠比我們以為的要多,并不用擔心我們已經四十、五十歲了,發現天賦什麼時候都不晚。

比如,暢銷書作家哈麗雅特·杜爾,在工作養家的時候才開始涉足寫作,在65歲的時候回到大學,重新學習學校的寫作課程,讓她的寫作水準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最終被選進了斯坦福大學的創業寫作計劃。最終,杜爾在她73歲的時候,發表了她的第一本小說——《伊巴拉的石頭》,并獲得了美國國家圖書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