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媽媽,我肚子疼”,娃起床時的一句話,可能暗含着這樣3種心理

文/穎媽,關注了解更多精彩~

昨天晚上去超市購物時,在門口碰到朵朵媽媽,她問我穎寶國小在哪兒讀,接着我們就聊到了孩子在幼稚園的情況,她告訴我她們家朵朵這兩天都沒有去上學。

“前天早上讓她起床的時候她直接說,‘媽媽,我肚子疼’。想到娃晚上沒睡好,是以就任由她去了,結果到了今天早上,繼續咕嘟,‘媽媽,我肚子還是有點疼’”。

朵朵媽說,聽到娃找出這樣拙劣的借口,禁不住想笑。

“嘴上說病着來的,一聽說我已經向老師請假了,就立刻不想再睡了。一上午在家活蹦亂跳,還積極地幫奶奶幹家務活,哪有生病的樣子......”

朵朵媽也是好奇了,孩子為什麼會找出這樣的借口呢?難道是不喜歡幼稚園的生活嗎?

“媽媽,我肚子疼”,娃起床時的一句話,可能暗含着這樣3種心理

哈哈,小朋友真是太好玩,太可愛了,想到我們家穎寶以前剛開始上幼稚園時也有不想上學的時候,但她都直接說出來,最後在我的一番口舌之下也能接受“還得去上學”的事實。

話說為什麼孩子喜歡莫名其妙地裝病,來逃避目前要做的事?作為過來人,個人覺得主要原因有三種。

一、有厭學情緒

如果孩子學業負擔過重,沒有成就感,時間長了缺乏學習動力,或者缺乏學習興趣,又或者家庭給予的壓力太大,孩子就有可能産生厭學情緒,逃避上學這件事兒。

“媽媽,我肚子疼”,娃起床時的一句話,可能暗含着這樣3種心理

對于小年齡,主要是學齡前的幼兒,則有可能是因為剛入園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而這一階段又缺乏充分的社交經驗,小孩子之間容易産生一些小沖突,老師照顧不全面,入園不适應等,這些都可能會讓孩子不想上學。

二、對目前做的事情不感興趣

兩歲後,孩子慢慢有了自主意識,喜歡自己安排事情。如果家長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就可能産生逆反心理。

比如孩子不想學舞蹈,迫于家長的壓力學習舞蹈,孩子沒有興趣,自然就會找借口逃避。

三、想要引起父母的關注

有些父母平時比較忙,經常加班,回家時間也比較晚,跟孩子待的時間少,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

“媽媽,我肚子疼”,娃起床時的一句話,可能暗含着這樣3種心理

孩子想要獲得父母關注的方式就是制造一些小事情,比如搞破壞、比如不聽話,或者需要關照比如生病了。

當孩子說出自己生病了,本能的想法是希望父母多陪陪自己。

當孩子說自己生病了,家長需要判斷孩子是借口還是真的生病了,建議家長們這麼做。

一、帶孩子去看醫生

首先呢,要确定孩子是否真的生病了,帶孩子去醫院做一個全面系統的檢查,确認孩子身體是否有不舒服的情況。

“媽媽,我肚子疼”,娃起床時的一句話,可能暗含着這樣3種心理

如果孩子隻是借口呢,此時就會比較排斥去醫院,也沒有關系,我們還是可以帶他去做一個檢查。借機告訴他:生病不是一件好事,不要随便說自己生病了,會讓爸爸媽媽擔心哦。

二、關心孩子的身心成長

如果孩子沒有生病的症狀,那麼考慮是不是因為考試、學業壓力而厭學,此時就要及時了解孩子在學習中遭遇的問題和煩惱,用體貼和關愛來淡化孩子的負面情緒。

“媽媽,我肚子疼”,娃起床時的一句話,可能暗含着這樣3種心理

有時孩子會因為高度精神緊張引發肚子痛、頭痛等身體不适,此時父母就要引導孩子做一些放松的活動,比如運動、聊天等,讓孩子學會調節。

三、傾聽孩子内心的聲音

如果孩子是因為對父母現在的安排不滿意,比如給他選了他不喜歡的興趣班,就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跟孩子講明利弊,讓孩子做出選擇,允許孩子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

四、不溺愛孩子

最好的家庭氛圍是寬松民主式的。對待孩子不要縱容,也不要太嚴苛。平時孩子有一點小問題,比如咳嗽、打噴嚏,不要太在意,小病小痛是成長。

“媽媽,我肚子疼”,娃起床時的一句話,可能暗含着這樣3種心理

玩的時候摔跤了,别太驚慌,要鼓勵寶寶自己爬起來,告訴寶寶:寶寶很堅強哦。

如果孩子對上學有一些小情緒,了解事情的原委,告訴孩子正确的處理方式。鼓勵孩子用積極樂觀的方式面對生活中的小挫折。

五、教會孩子正确地表達

如果孩子是用裝病來擷取父母的關注,獲得情感的滿足,此時父母就要注意了。

自查一下是不是平時對孩子關心不夠,對他的生活學習了解太少;

如果沒有,就要告訴孩子正确的情緒情感表達方式,告訴他有什麼事情都可以跟爸爸媽媽中的某一個人講出來,此時父母要對孩子的情緒情感給予充分的了解,鼓勵孩子積極面對新環境和壓力,告訴他,爸爸媽媽會一直支援他,相信他可以做得更好。

-END-

我是穎媽,一孩媽,家庭教育指導師,育兒達人,科學養育踐行者,多平台應邀優質創作者,專注育兒幹貨和兒童早教心理知識分享,喜文字,樂分享,我手寫我心,喜歡記得關注轉發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