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些沒有被曝光但危害兒童健康的“僞裝者”,很多家長還在掏高價給娃買

今年的3.15晚會,看得常爸真是五味雜陳,這次好幾個曝光的都跟孩子有關系。

“土坑酸菜”,煙頭和腳氣齊飛,看得人直作嘔。廣告裡低頭不見擡頭見的“老壇酸菜面”,就算家長都知道友善面本來就不太健康,但來不及做飯的時候可能也會給孩子偶爾換個口味。

這些沒有被曝光但危害兒童健康的“僞裝者”,很多家長還在掏高價給娃買

還有,給孩子買兒童手表本來是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結果卻成了不法分子偷窺和跟蹤孩子的神器,差點就親手把孩子送給了“人販子”。

這些沒有被曝光但危害兒童健康的“僞裝者”,很多家長還在掏高價給娃買

再有學校門口的“抽獎遊戲”,看似童叟無欺、圖個樂呵,實際上卻一步步把孩子引入“賭博”的漩渦,并幻想着“隻要我堅持買,總有一天好運會來到”。

這些沒有被曝光但危害兒童健康的“僞裝者”,很多家長還在掏高價給娃買

與此同時,《消費者報道》雜志出台了一份“2021年度十大不推薦産品”,其中兩個也與孩子有關系。

第一個是,某品牌原味奶酪棒,原因是營養名額與其他産品有較大差距。

第二個是,某品牌寶寶雞蛋挂面,原因是鈉含量高于嬰幼兒面條标準限量,并不适宜嬰幼兒長期食用。

這些沒有被曝光但危害兒童健康的“僞裝者”,很多家長還在掏高價給娃買
這些沒有被曝光但危害兒童健康的“僞裝者”,很多家長還在掏高價給娃買

與上面3個明顯是假冒僞劣和黑心産品相比,這兩款産品沒有髒亂差的問題,“隻”是營養成分和配料太多或太少的問題。

看似後者問題較輕,但在實際生活中,父母們最容易踩的坑恰恰是後者。

給孩子們買東西,咱們最注重的就是幹淨、衛生、安全,最經常選擇的是大廠家、大品牌。是以,隻要不貪小便宜、不偷懶,就不會給孩子買三無産品。

但是,父母卻經常會被産品宣傳語裡的“零添加”“零蔗糖”“兒童食品”等詞語迷惑,簡單粗暴地認為帶着這些标簽的食物就是适合孩子的。并且,因為覺得這些食品有益健康,還會鼓勵孩子多吃,對身體好。

可事實上,有不少自稱很健康的食品不過是個“僞裝者”,它們不僅沒有宣傳的那麼健康,反而還是孩子挑食、肥胖、不長個的兇手,你知道嗎?

專|家|支|持

這些沒有被曝光但危害兒童健康的“僞裝者”,很多家長還在掏高價給娃買

劉遂謙

和睦家醫院臨床營養師

澳洲悉尼大學營養學專業碩士,澳洲營養師協會認證“臨床執業營養師”。有豐富的兒科及孕産婦臨床營養經驗和嬰幼兒及兒童營養指導經驗,長期受邀為多家母嬰雜志、網站、廣播電台及母嬰節目供稿、審稿、答疑、訪談、錄制等,參與多本營養學專著及教材的中英文翻譯及校譯。

植物蛋白奶≠健康更新版牛奶

植物蛋白奶,最近風頭正勁。

雖然它價格更貴,但是家長認為它們更健康,原因在于其碳水化合物含量更低,不容易長胖,而且适合牛奶過敏或者乳糖不耐受的孩子。

但是,别看“植物蛋白奶”帶着個“奶”字,它實際上是妥妥的飲料,準确的名稱應該是“植物蛋白飲料”。咱們常喝的燕麥奶、椰奶,就是其中兩種。

那實際的營養成分怎麼樣?常爸找了兩款網紅植物奶與純牛奶做個對比。

X選植物奶是蛋白質含量較高的代表,麥X燕麥飲是一般植物蛋白飲料代表。

這些沒有被曝光但危害兒童健康的“僞裝者”,很多家長還在掏高價給娃買

(計量機關為:100ml)

從上面的表格我們可以發現:

不是所有的植物奶蛋白質都可以媲美牛奶的,需要看營養成分表,才能找到真正的高蛋白植物奶;

植物蛋白奶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确要比純牛奶低。

而且,植物蛋白奶裡沒有乳糖,不會産生乳糖不耐受的問題。

如果單看這兩個結論,植物蛋白奶的确有它們的健康優勢。但是,植物蛋白奶依舊無法替代純牛奶,有兩個原因。

第一,牛奶裡的鈣含量高,植物蛋白奶就相差甚遠了。

上面兩種植物奶都沒有标示,這說明在鈣含量上它們自己可能都覺得“不值一提”。也能了解,牛奶每100ml含鈣量是100mg,而最常見的植物飲料——豆漿,含鈣量也就是牛奶的十分之一。

第二,牛奶裡的蛋白質更優質,有利于人體吸收。

動物奶裡的蛋白質叫完全蛋白質,它們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且生物使用率高,幾乎能完全被人體吸收,能有效促進兒童的生長發育,被稱為優質蛋白質。

除了豆漿,絕大多數植物奶的蛋白質叫不完全蛋白質,這類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不全,被人體吸收利用的效率低,對孩子生長發育的幫助遠不及完全蛋白質,被稱為劣質蛋白。

總結一下,植物奶并不是健康版的牛奶,想補充鈣和蛋白質,還是純牛奶最給力。

如果孩子有乳糖不耐受,倒是可以選擇通過酶水解技術處理過的低乳糖奶(又叫舒化奶)。當然也可以選擇豆漿或高蛋白植物奶,但一定注意要另外補充鈣劑。

凍幹水果≠無限吃

凍幹水果,聽起來就相當健康。

這些沒有被曝光但危害兒童健康的“僞裝者”,很多家長還在掏高價給娃買

凍幹草莓、凍幹榴蓮、凍幹香蕉,N多種水果,都可以凍幹

簡單介紹一下凍幹水果的制作工藝:

先把水果放進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溫環境裡凍住,再把凍住的水果放入低溫幹燥機中,升華脫水,去掉絕大部分水分。

這種工藝對維生素很友好,能減少維生素損失,不改變營養結構,不用額外加糖口味也很好,同時分量較輕,便于攜帶。

是不是優點滿滿?

但是,如果你覺得凍幹水果就可以作為新鮮水果的替代品,允許孩子無限量吃,那可就錯了。

首先,凍幹水果雖然保住了大部分營養,但依然有營養素流失的問題。要想完整吸收水果裡的維生素和營養成分,首選依然是新鮮水果。

其次,因為極度壓縮,凍幹水果裡的糖含量與果脯差不多,要比同等重量的新鮮水果多很多。

哪怕沒有額外加糖,凍幹水果吃起來也較甜。

還有些商家為了口感更好,還會額外添加白砂糖、麥芽糖漿等。

這些沒有被曝光但危害兒童健康的“僞裝者”,很多家長還在掏高價給娃買

是以,不要光看到凍幹水果的“營養”和“健康”,尤其給孩子吃的時候,一定要控制好量。

與凍幹水果類似的,還有果蔬脆片。它們看起來與凍幹水果一樣健康,但制作工藝卻千差萬别。

果蔬脆片的制作工藝多為低溫油浴,全稱是真空低溫油浴幹燥,英文簡稱VF(Vacuum Frying)。就是在低溫和真空環境下,油炸蔬菜,快速抽幹水分。

這些沒有被曝光但危害兒童健康的“僞裝者”,很多家長還在掏高價給娃買

有不少商家,會把使用了“VF脫水技術”作為賣點,乍一看會讓人覺得低熱量,特别健康。

這些沒有被曝光但危害兒童健康的“僞裝者”,很多家長還在掏高價給娃買

但實際上,雖然VF低溫油炸工藝相對于高溫油炸來說,的确減少了油的使用量和攝入量,但隻要是油炸食物,都會殘存油脂。有資料顯示,果蔬脆片的含油量在10%以上。

而且,為了口感更好,還會額外添加糖類、鹽類等調味料,以及防腐劑。

這些沒有被曝光但危害兒童健康的“僞裝者”,很多家長還在掏高價給娃買

這就會直接導緻果蔬脆片的熱量極高。100克果蔬脆片的熱量高達1987千焦,相當于吃6個雞腿漢堡。

這些沒有被曝光但危害兒童健康的“僞裝者”,很多家長還在掏高價給娃買

是以,凍幹水果可以少量給孩子當零食,但果蔬脆片就算了。尤其是對需要控制體重的孩子來說,看似健康的果蔬脆片簡直就是熱量炸彈。

無糖≠0糖

前文提到的某品牌奶酪棒之是以被诟病,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有一款号稱是“0蔗糖”的奶酪棒。

這些沒有被曝光但危害兒童健康的“僞裝者”,很多家長還在掏高價給娃買

現在家長都知道孩子吃糖多不好,于是就沖着這個“0蔗糖”買買買,目的就是讓孩子既能補鈣也能少吃糖。

可是,仔細看配料表就能發現,确實不見白砂糖的身影,但裡面卻有結晶果糖、聚葡萄糖這兩種遊離糖呀。它們雖然不叫蔗糖,但實則與蔗糖相差無幾。

這些沒有被曝光但危害兒童健康的“僞裝者”,很多家長還在掏高價給娃買

有的家長就迷惑了,那這到底是含糖還是不含糖呢?

這就要從國家對“0蔗糖”的定義來說了:根據大陸《預包裝食品營養标簽通則》(GB28050-2011)規定,“無糖食品”的定義為:固體或液體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

是以,隻要含糖量低于0.5g/100ml或0.5g/100g,廠商就可以正大光明地标注“無糖”兩個字。是以,該廠家标注的“0蔗糖”并不屬于非法宣傳。

但是,配料表裡看到的幾種告訴我們,絕不能看到“無糖”或“0糖”這标簽,就天真地認為某種食品裡真的不含糖。

今天,常爸再教大家從配料表裡揪出“隐形糖”的方法。

關鍵詞:果葡糖漿、果糖、葡萄糖

果葡糖漿是蔗糖的“平替”,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果葡糖漿不容易産生飽腹感,很容易導緻人吃多,糖攝入量超标。

這些沒有被曝光但危害兒童健康的“僞裝者”,很多家長還在掏高價給娃買

關鍵詞:麥芽糖,玉米糖漿,高果糖玉米糖漿

麥芽糖是從小麥和玉米中提取的,玉米糖漿是從玉米澱粉中提取的,高果糖玉米糖漿是玉米糖漿的加強版,甜度更高。

吃多了,肥胖的幾率會大大提升。

關鍵詞:蜂蜜、濃縮果汁、純果汁

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濃縮果汁和純果汁裡含糖量不比可樂低。

如果上面這些關鍵詞出現在配料表的前三位裡,别懷疑,糖含量一定超出你的想象。

鮮榨≠健康

果汁在很多家長眼裡,一直都是健康食品的典型代表。但事實上,兒科醫生根本就不建議孩子經常喝果汁。

首先,果汁中的糖含量不比可樂低。

一杯(8盎司,大約226克)蘋果汁含29克糖,一杯葡萄汁含38克糖,而一杯同等容量的可樂含27克糖。

《健康中國行動(2019-2931)》檔案中,建議遊離糖攝入量每天不超過50g,兩杯果汁下肚,攝糖量就超标了。

其次,果汁中的糖不比可樂裡的糖更健康。

果汁中的糖,被稱為遊離糖,是人為添加的單糖或多糖,也存在于天然的蜂蜜、果汁中。吃多了,容易肥胖、齲齒。

完整蔬菜和水果中的糖,被稱為内源性糖,可以提供與遊離糖一樣的能量,但消化起來比較慢,不容易增加肥胖風險,更健康。

打果汁的過程,就是把内源性糖變成遊離糖的過程。是以,你喝果汁所獲得的糖量和喝可樂沒什麼差別。

再次,果汁裡大量營養物質丢失。

榨汁機的刀刃在高速運轉時會引起氧化反應,水果裡的抗氧化物質和VC會有一定量的流失,如果是過濾殘渣的果汁,則纖維也會丢失,但糖分大量釋放。

結果就是,果汁無利于腸道蠕動,也不及吃新鮮水果能獲得全面的營養,相反增加了攝糖量。

最後,果汁飽腹感差,很容易喝多。

吃一個蘋果,很容易就有飽腹感了。但榨一個蘋果得到的蘋果汁,一口就沒了。是以,孩子喝果汁時往往容易過量,一杯下去相當于吃了三四個蘋果。

而且,孩子喝慣了果汁,就喝不下白開水了。可白開水并不會增加齲齒和肥胖的風險,也不會導緻腹瀉等問題的發生。

這些沒有被曝光但危害兒童健康的“僞裝者”,很多家長還在掏高價給娃買

總之,與其花錢買榨汁機,不如直接讓孩子吃水果。用嘴巴這個天然榨汁機,環保健康還不費媽。

最後總結一下:

1、無糖不是零糖,有沒有糖要看配料表

2、果汁含糖量更高,膳食纖維和營養素有一定程度的破壞

3、植物蛋白奶是飲料,蛋白質含量高不高看配料表

4、凍幹水果和果蔬脆片是否健康,一看“VF”(低溫油炸),二看配料表

發現沒有,判斷一個食物是否健康,一個終極法則就是看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當我們給孩子挑選商品的時候,一定要多留心,同時了解下配料表背後的小秘密。

最簡單的莫過于看看有沒有“白砂糖” “糖漿” “蜂蜜” “油”之類的東西;

其次是看添加劑的種類和數量,寫一長串的直接排除;

最後是看營養成分表裡的熱量值和碳水化合物值,過高直接棄。

也許,多看這一眼,我們就幫孩子避了一次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