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零跑沖擊IPO:心比特斯拉高,命比五菱宏光薄

零跑沖擊IPO:心比特斯拉高,命比五菱宏光薄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

文|喬雪

封面來源|視覺中國

零跑,在新能源電車賽道并非新面孔,創立于2015年的零跑,稱得上造車新勢力中的“老人”。

彼時,蔚來汽車的創始人李斌幾經輾轉,從企業家到投資人又重新以創業者的身份回歸。拿出了自己1.5億美元的全部身家,投入了他造車創業項目中;而何小鵬還在享受着創業成功的快樂,UC浏覽器被阿裡巴巴收購,作價40億美元,成為中國網際網路最高的并購價;理想汽車還叫車和家,李想還未想真正投身造車賽道,而樂視的賈躍亭,也抛售了手裡價值400億的股票全部All in造車。

七年時間過去,蔚來、小鵬和理想先後赴美上市後,有的啟動或者已經完成了港股二次上市,成為造車新勢力頭部三強,連賈躍亭一輛量産車都未面世的FF911也都已經在美上市,而起跑更早的零跑,如今剛剛遞交上市招股書,還在上市門口等待通知。

時移勢易,新能源市場已遠不是當年的格局。上市首日就能市值翻番的那般盛況,也已難再現。曾喊口号要超越特斯拉,實際銷量不及五菱十分之一的零跑,會有怎樣的未來呢?

第二梯隊的帶頭大哥,上市隻為輸血

對處于第二梯隊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來說,今年的目标都很一緻:上市。

《晚點》此前報道,哪吒汽車計劃于今年啟動赴港IPO,而總融資額4.5億美元已超過上市前“蔚小理”的威馬汽車,也傳出上市消息很久。但如果不出意外,零跑将會搶跑成功,成為繼“蔚小理”之後,新造車第二梯隊裡登陸資本市場的帶頭大哥。

上市融錢在新能源車企裡并不是稀奇事,畢竟這是一個燒錢換生存的賽道,但零跑有多缺錢呢?其近日公布的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别為1.17億元、6.16億元和30.59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别為-9.01億元、-11.0億元和-28.46億元,預計2022年還将繼續虧損。

3年累計虧損48億元,這對買張200億門票的造車賽道來說,不得不說的确需要上市來攢彈藥,不僅如此,零跑還面臨現金流緊張的問題。據招股書顯示,截止2021年年底零跑汽車受限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達到57.14億元,作為對比,“蔚小理”三家的現金儲備均在200億元以上。

可以說,零跑到了一個不得不IPO的地步。在零跑的發展前期,對資本的渴望并不大,從創立至今,一共融資八輪,金額總計超百億,金額對比“蔚小理”不算多。

但值得一提的是,這其中僅在去年,就融了88億元,占到了創立至今融資金額的近80%,而且零跑跳過C輪融資,直接進行了Pre-IPO輪融資。通過這一舉動不難看出,零跑迫切希望上市,在二級市場低成本募資。

另一面,是選擇上市節點,目前,港股處于低迷的周期中,這個時間上市,對公司的估值并不利好,是以如果不是特别缺錢,對資金的渴望特别緊迫,不會選擇這一節點上市,此前威馬一直有消息傳上市,而一直未上市大概也有這類原因的考慮。

但公司在運轉,就不得不面臨天天燒錢的局面,以2021年零跑賣了43748輛車進行推算,公司成本45.2億元,遠高于收入31.3億元。每多賣一輛,就要多賠3萬。

汽車制造業有非常明顯的萊特定律特征,可以簡單了解為,随着制造規模的擴大,成本會逐漸降低,這也是為什麼随着車越買越多,特斯拉能從死亡線上複活回來的原因。

其次,為了讓車賣得更多,還要相應地投入更多的研發和營銷,特别是電車逐漸把賣點引向智能、軟體的當下,研發的投入成為了不得不付出的軍備競賽。

在研發上,零跑喊出“三年超過特斯拉”的口号,為此所付出的不隻是軟體的研發成本,還有硬體成本,據此前的零跑 2.0 戰略會,CEO朱江明向Tech星球等媒體透露,零跑從動力系統到智能網聯系統,再到智能駕駛系統,全都主打“全域自研”,甚至全都從0代碼開始寫,在2019-2021年的研發開支分别為3.58億元人民币、2.89億元人民币及7.40億元人民币,這也在進一步提高成本。

在銷售模式上,零跑已經采用了和其他電車類似的直營和授權店結合的模式,并在去年迅速擴張,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零跑擁有23家直營店,而其管道合作夥伴店,從年初95家增至年末291家,同比增長215.4%。門店的增多,不僅有助于賣更多的車,還進一步加重成本。

為了生存,上市零跑是不得不做的選擇。

不走尋常路和慢半拍的零跑

零跑的創業故事始于一個Big Dream,2015年,原安防巨頭大華股份的創始人之一朱江明,開始另辟蹊徑投身于創業,按照他的創業初心,年逾50的他還有一個千億公司的夢想,但大華所在的安防領域,整個市場加起來不過才是千億規模,而車确是一個可以承載夢想和野心的大賽道,于是一個毫無造車經驗的理工男湧入了新造車大潮之中。

但零跑的團隊,都是技術出身,安防領域也是個偏B端的市場,是以,進入直面消費者的C端市場,零跑的産品和消費者洞察能力并無優勢。

零跑沖擊IPO:心比特斯拉高,命比五菱宏光薄

零跑汽車的第一款車型為S011,選擇了較為小衆的雙門轎跑路線,市場銷量十分一般,2019年隻賣了1000台左右,讓其在第一波競争中略顯落後。

第一款産品的失敗,讓零跑必須走上一條另辟蹊徑的道路,公司随後迅速轉變政策,推出了高成本效益的精品小車T03,對标五菱宏光、定價在6.5-7萬元的A00級電動車,這一步棋抓住了微型車的紅利,在小車市場迅速打開了局面,迅速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可以說,T03是零跑的頂梁柱。

T03的大賣,也讓零跑在過去的1年中快速反超,達到了僅次于“蔚小理”三家的成績,甚至在個别月份,零跑已經跻身第一梯隊。

4萬的年銷量,在造車新勢力中确實算進步地最快的。但是,五菱宏光MINIEV成為蟬聯16個月單月銷冠,2021全年銷量累計42.6萬台,零跑不足其十分之一。

而即使抛開“國民神車”五菱宏光不談,據乘聯會資料顯示,2022年1月,10萬元級别電動車市場,緊随在宏光MINIEV後的分别是比亞迪海豚、奇瑞QQ冰激淩、長安奔奔E-Star、奇瑞小螞蟻。相比之下,零跑的T03也并不算是優等生。

但值得注意的是,直到這時,零跑都并沒有與其他新造車企業比肩的産品,微型車的暢銷不足以讓市場放心,畢竟沒有人會認為五菱宏光是一家可以威脅到特斯拉的車企。

2021年10月,零跑終于迎來了一款正常車型,這輛号稱“半價Model Y”的零跑C11開啟傳遞。此前,零跑汽車CEO朱江明曾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零跑C11的銷售預期是2021年内賣出6000台以上。但實際上,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零跑C11隻完成傳遞3965台。而根據乘聯會資料,今年C11的1、2月上險量資料分别為2103輛、1144輛,未能成為新能源市場的主力車型。

2019年的S01,2020年的T03,2021年的C11,零跑基本保持着一年一款車型的節奏,但從車型來看,零跑的三款産品,隻有T03吃到一波市場紅利,并未拿出真正能打的産品,零跑跑進主流賽道還是有些慢。

困于下沉,突圍艱難,沖擊高端更難

但零跑并沒忘記千億大夢想。去年,零跑釋出 2.0 戰略,朱江明在釋出會上放出狠話,“3年超越特斯拉,2025年銷量目标80萬輛。”

零跑的确正在學習特斯拉,走上一條成本效益的道路。特斯拉正是用model 3和model Y步步降價,用價格殺出來一條血路。目前,要撕下微型車标簽的零跑拿出兩主流車型,C11定價15.97萬至19.97萬。

零跑招股書透露,将在二季度釋出一款中大型轎車C01,三季度實作傳遞。根據零跑2.0戰略來看,C01也将處于15-20萬元價格區間,成本效益仍是其主要賣點。

但主打成本效益的不止有零跑一家,在SUV這個區間,比亞迪宋PLUS DM-i、EV,唐DM,小鵬G3,哪吒U,廣汽AION V等數十款同級别新能源車型紮堆,競争尤其激烈;而在轎跑這個區間,小鵬P5、廣汽AION S以及比亞迪秦Plus,都将成為零跑C01強有力的競争對手。

而且,成本效益更是要有過硬的配置和産品力,零跑此前大力宣傳的亮點,比如國内首款車規級AI智能駕駛晶片“淩芯01”,其實算力僅為4.2TOPS,性能遠落後于特斯拉HW3.0的144TOPS晶片,更比不上即将投産的HW4.0。更别說,同價位的小鵬的P5已經配上高通骁龍SA8155P車規級晶片,算力也有30Tops。

在招股書中,零跑已經不再提及規劃“淩芯”系列的後續研發,低算力将成為絕唱,為此零跑已經付出了太多了成本。零跑的品控和技術還是一大問題,有車主告訴Tech星球,自己購買的零跑C11,已經出現了異響、倒車卡頓等問題。

另一方面,在超越特斯拉的規劃中,全車型是另一野心。據招股書透露,零跑計劃以每年一到三款車型的速度,于2025年底前推出8款新車型,涵蓋各尺寸的轎車、SUV及MPV。屆時,領跑将成為覆寫不同價位與車型,輻射至每一塊市場的車企。不得不說,野心很大,但也很容易落到全面出擊,全面平庸的局面。

零跑沖擊IPO:心比特斯拉高,命比五菱宏光薄

困于成本效益的未來之路是,低端開局,向上之路舉步維艱,之後的高端化會更難,而全面化所有車型,可能還要面對自身品牌打架,左右手互搏的沖突,但即使這樣,如果銷量上不去還是最為緻命的問題。

同在第二梯隊的哪吒汽車CEO張勇就想得更透徹,“短暫地超越沒有任何意義,按照這個邏輯,隻有是理想的3倍才能說比他強。”

而眼下的困境是,造車新勢力頭部“蔚小理”趨于穩固,腰部争奪少量席位,零跑的優勢不明顯且進入跑道較晚,品牌知名度較欠缺。要活下來,不得不面對沒有品牌忠誠度的市場,産品力橫向對比要絕對碾壓,才有機會被消費者列入潛在名單。

而百度、小米、富士康、甯德時代,越來越多的玩家加入其中,對零跑來說,上市才僅僅是挑戰的開始。

零跑沖擊IPO:心比特斯拉高,命比五菱宏光薄
零跑沖擊IPO:心比特斯拉高,命比五菱宏光薄

加入交流群&内容轉載&合作相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