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商業化元年交上成績單,諾誠健華還有多少家底?

國内創新藥企普遍還在“燒錢”的時候,有一家的虧損卻大幅收窄了。

商業化元年交上成績單,諾誠健華還有多少家底?

3月23日,諾誠健華在港交所披露了2021年度業績。财務資料顯示:諾誠健華2021年營業收入達到10.43億元——由于前一年幾乎沒有收入,是以營收同比增長了700倍,數字相當驚人。

而且,在保持超7億元高額研發投入的背景下,淨虧損額還能從前一年的3.92億元縮減到6670萬元。

對此,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崔霁松博士在業績釋出會上表示:“公司在商業化元年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過去一年,諾誠健華的奧布替尼在年底納入醫保,有望在2022年實作銷售放量;同時,諾誠健華分别與美國的渤健和Incyte兩家公司達成license-out和license-in的合作,有進有出,格局初定。

但作為一家創新藥企,諾誠健華依然面對商業化的壓力。而且,2022年公司多款産品進入臨床後,研發費用勢必還将增多,公司目前的賬面資金和在研管線能否協調應對?

奧布替尼有望醫保放量,賬面現金充足

“商業化元年”,考驗的是起步速度。

2020年12月底,諾誠健華的BTK抑制劑奧布替尼獲批上市。根據公司方面披露的資訊,2021年1月中旬奧布替尼開出全國首張處方,目前銷售網絡覆寫到全國超過260個城市1000多家醫院。

經曆一個完整銷售年度,奧布替尼去年共實作銷售額2.41億元。2021年底,奧布替尼順利通過醫保談判。根據近年新藥進醫保的結果來看,銷售放量趨勢非常明顯。

諾誠健華的另一塊收入來自奧布替尼的license-out。2021年9月,諾誠健華收到了渤健的1.25億美元,這是奧布替尼治療多發性硬化對渤健授權拿到的首付款。

按照雙方約定,後續開發和商業化後,諾誠健華可能将獲得8.125億美元的潛在收入,以及未來銷售分成。

這一大筆收入,直接使得諾誠健華2021年虧損額大幅收窄,從上一年的3.919億元減少至6670萬元。

外界質疑,授權是一次性收入,不是長久盈利之道。對此,諾誠健華方面透露:公司一直在尋求後續的license-out機會,今年還在全力達成新的合作。

“公司内部将對外授權作為核心造血功能來推動。”諾誠健華方面表示。

能夠有選擇才是最大的自由。自由,則需要手裡有糧,心中才能不慌。健識局從财務資料看到,諾誠健華公司賬面資金非常寬裕。2021年2月,高瓴資本和維梧資本一起增持,注資3.93億美元,加之收入的增加,這讓公司賬面現金和等價物在2021年年底達到人民币65.505億元。

2021年,諾誠健華的研發投入是7.22億元。按當下的研發投入規模,公司賬面現金存量足夠支援多年的研發需求。

現金充裕,這是當下創新藥行業很難得的優勢。2021年下半年以來,創新藥企不論是在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融資都非常困難,港交所目前申請IPO遭遇延期的生物醫藥企業超過10家,A股科創闆也積壓了一些準上市公司。

雪上加霜的是,IPO堰塞的局面導緻前端PE、VC投資更加謹慎,創新藥行業資金荒正在蔓延。

如何熬過“創新藥寒冬”?好的财務結構才能保住相對自由的選擇空間,并在行業低谷期找準自己應有的定位。

開拓自身免疫領域,推動核心産品臨床

與業績同期披露的,還有諾誠健華今年的主要經營計劃。其中,自身免疫治療領域被反複提及。

血液惡性良性腫瘤是BTK抑制劑的常見适用領域,奧布替尼也不例外,且已獲批複發/難治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以及複發/難治性套細胞淋巴瘤多個适應症;同時,還在開展一線治療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等适應症的臨床試驗。

然而,針對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開發适應症,奧布替尼是已上市BTK抑制劑中的首家。

諾誠健華最新資料顯示,奧布替尼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II期臨床試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是今年奧布替尼自身免疫研發進展上的一大亮點。

除了奧布替尼,諾誠健華還在開發其他自身免疫藥物,如TYK2抑制劑ICP-332,去年5月獲批臨床,今年一季度就已完成I期臨床研究,顯示了良好的安全性。

健識局獲悉,全球範圍内,自身免疫藥物的銷售額一直在增長,目前全球十大自免藥物已經全部在中國上市,但國内企業進入這一領域的還比較少。諾誠健華也認為:“自免藥物市場雖然很大,但目前市場還需要培育,這考驗公司的商業化能力。”

商業化元年交上成績單,諾誠健華還有多少家底?

擅長血液惡性良性腫瘤領域的諾誠健華今年在實體瘤治療上也有布局。泛FGFR抑制劑ICP-192今年有望在頭頸瘤治療上取得突破,另在膽管癌治療上也正開展臨床;另一款泛TRK抑制劑ICP-723目前I期劑量遞增試驗中。這兩款實體瘤藥物都同時在中美開展臨床研究。

大量在研藥物陸續進入臨床,勢必對公司研發費用構成壓力。

對此,諾誠健華回應稱,将厘清側重點。如最新公布的ICP-B05,這是諾誠健華和康諾亞公司共同開發的潛在first-in-class藥物,可治療多種癌症。諾誠健華表示,今年2季度即将送出ICP-B05的臨床申請,“今年全力推動的,都是年内很大機率能進臨床的管線品種。”

自研的同時,諾誠健華也表示會考慮license-in的機會,拓展全球化深度。2021年8月,諾誠健華引進了美國Incyte公司的CD19單抗tafasitamab,獲得在大中華區的開發和商業化的權利。未來,類似合作可能還會更多。

受2021年下半年以來的生物醫藥暴跌潮影響,諾誠健華的港股股價目前處于曆史低位,但也是為數不多股價在發行價上方的18A港股上市公司。

從公司披露的股權結構來看,2021年初增資的高瓴依然是公司第一大股東,并沒在股價下行階段減持。而且去年底和今年初,諾誠健華還公告稱,“兩名大股東通過場内交易購買公司約1300萬股股份”。

有投資人表示:“和很多公司相比,至少諾誠健華的前景是比較明朗的。這可能是高瓴堅持看多的原因。”

文章|賈亭

營運|廿十三

每天兩篇深度稿件,解碼醫藥健康

#諾誠建華财報##自身免疫藥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