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還在追逐生物類似藥?跨國藥企已經開始甩賣了

醫藥行業競争壓力加大,一些跨國藥企正在削減業務以圖自保。

五一期間,一筆33.35億美元的交易誕生了:印度必奧康制藥公司收購了晖緻的生物類似藥業務。

晖緻是輝瑞的仿制藥業務獨立後成立的公司,其生物類似藥業務主要是阿達木單抗和依那西普,主要市場在美國。而必奧康是印度的生物類似藥企業,核心産品是甘精胰島素、貝伐珠單抗、曲妥珠單抗等品種。

根據雙方協定,必奧康向晖緻支付20億美元現金,并發行價值10億美元的強制可轉換優先股。

必奧康總裁向媒體透露:股權和債務融資已經到位,就等着印度監管機構加速審批。

晖緻砍掉生物類似藥闆塊,隻是跨國藥企轉型的縮影。健識局不完全統計,諾華、輝瑞、羅氏等各大藥企均已啟動業務調整,裁員、部門整合成為常态。外資企業的業務重心正在重新建構。

全球業務整合,聚焦于惡性良性腫瘤領域

2月22日,葛蘭素史克正式宣布剝離旗下消費者健康部門,成立新公司Haleon。

GSK消費品業務品牌衆多,國内最知名的可能要數舒适達牙膏。根據GSK的規劃,Haleon公司預計在2022年年中投入使用,今後五年内實作10%以上的利潤增長。預計到2031年銷售額将達到460億美元。

在剝離、重組之後,GSK會更加專注于傳染病、艾滋病毒、惡性良性腫瘤學和免疫學/呼吸系統等核心治療領域,管理層制定了5%-7%的增幅目标。2021年,GSK實作營收469.14億美元,同比增長5%。新計劃意味着未來幾年裡,GSK的管理層還要更努力才行。

諾華也進行了業務闆塊調整。今年4月,諾華宣布整合制藥與惡性良性腫瘤兩大部門,組建全新的創新藥物部門,形成了創新藥物、愛爾康、山德士和企業四大部門的格局,預計2020年底改革全面結束并投入營運。

本次重組将不可避免底導緻諾華員工的離職。業内預計,諾華全球裁員人數将達數千人,以節省10億美元的開支。

從晖緻、GSK、諾華的調整可以看出,跨國藥企正在把資源集中于競争小的創新藥物上,對于競争充分的闆塊,即使業績尚可,也毫不猶豫地抛棄掉。

晖緻出讓生物類似藥業務其實有隐情:2023年,原研的阿達木單抗“修美樂”的所有專利将到期,屆時會有大批仿制藥企業站出來挑戰曾經的“藥王”。晖緻本來靠銷售阿達木單抗還有不錯的收益,到2023年就很難說了。

GSK和諾華的選擇也有原因。惡性良性腫瘤領域已是跨國藥企轉型的首選。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2022年全球抗惡性良性腫瘤藥物市場規模達到2099億美元。目前,做抗病毒藥物出身的吉利德已經宣布,加大惡性良性腫瘤藥物的研發,賽諾菲則在2020年就将發展重心轉向惡性良性腫瘤和罕見病業務。

健識局不完全統計,阿斯利康、拜耳、施貴寶、強生、禮來、羅氏、賽諾菲和武田等19家藥企已布局惡性良性腫瘤藥物管線,産品已進入到前期臨床開發階段。這些企業甯可放棄一些目前還挺賺錢的業務,也要賭未來的新增長點。

中國區業務調整,新設部門和裁員并行

中國市場上,跨國藥企的動作還不是太大,但随着總部的變動也有一些調整。

4月22日,諾華宣布:創新藥物中國總裁兼董事總經理由諾華制藥中國區總裁張穎擔任。按照總部的統一規劃,諾華中國區也将進行部門整合與團隊優化。

阿斯利康則一直在進行部門合并。今年2月,阿斯利康内部公告稱,合并呼吸及自體免疫事業部、消化與呼吸霧化事業部,成立呼吸、消化及自體免疫事業部。阿斯利康的呼吸霧化和消化兩個事業部是2021年6月剛合并的,如今又進行了合并。

部門不斷整合,造成阿斯利康這一年多來管理層出走頻繁。對此,阿斯利康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也承認:部門和人員的調整有些是主動的,有些是被動的,一旦出現要與政策和架構形成合力,力求消除不利影響。

輝瑞中國也做了很大調整,中國區總裁彭振科上任不到半年,就成立了醫院急症、惡性良性腫瘤、罕見病、發炎和免疫、疫苗、廣闊市場六個獨立的事業部,其中的“廣闊市場事業部”,顯然是對着中國的基層市場來的。

此外,羅氏、禮來、GSK、武田、輝瑞等多家在華的跨國藥企近幾年都傳來削減銷售團隊的消息。有的是因為部門被裁,有的是整體業務線收縮,這些都是行業變動帶來的陣痛。

今年3月底,第一三共向重慶藥友轉讓大陸地區可樂必妥制劑的生産銷售權和生産該制劑的生産公司全部股權;日本武田的5款專利過期藥業務,最終以2.3億美元的價格被海森制藥收購;意大利東沛制藥也停止在中國推廣旗下塞奈吉明滴眼液。

相比起國内創新藥企業來說,在華的跨國藥企日子并不好過。它們一隻眼睛要盯着國内仿制藥和集采的新動向,另一隻眼睛要盯着國内冒出創新藥是否搶掉自己的核心生意。在全球醫藥産業轉型更新的背景下,跨國藥企必須不斷靈活調整,才能保住業績高速增長。

文 | 小米 營運 | 廿十三 圖|視覺中國

#國内創新藥企##晖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