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證明了,這兩種疫苗打3針能預防重症和死亡,保護力超97%!

防疫面臨二選一抉擇

撰文 | 燕小六

來源 | “醫學界”公衆号

新冠疫苗的有效性得到最新且有力的真實世界資料支援。

3月22日,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召開新聞釋出會,報告“香港特區第五波疫情後的前瞻性規劃”(以下簡稱“前瞻性規劃”)。

在會上,院長梁卓偉分享一組疫苗接種資料。結果顯示,在奧密克戎亞系BA.2廣泛傳播下,無論年齡,接種3劑滅活(科興“克爾來福”)或mRNA(複星“複必泰”)新冠疫苗,都能有效預防重症或死亡,保護力均超過97%。

證明了,這兩種疫苗打3針能預防重症和死亡,保護力超97%!

圖檔來源于youtube HKUMed

2劑到3劑,保護力顯著提升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相關研究就疫情下,不同病情程度、年齡組、接種劑次展開讨論。

香港特區主流接種的就是滅活(科興“克爾來福”)疫苗和mRNA(複星“複必泰”)疫苗。

結果顯示,無論接種二者的哪一種,3劑都能提供絕佳保護。

針對20-60歲者,打第3針mRNA新冠疫苗後,防重症和防死亡的保護力,分别為98.5%和99.4%。若第3針接種滅活疫苗,防重症的保護力達98.5%。防死亡資料不足。

對60歲以上人群而言,打第3針mRNA疫苗,防重症和防死亡的保護力分别為98.0%和98.1%。若接種的是滅活疫苗,相關保護力達97.9%和98.3%。

就預防輕症/普通型感染看,20-60歲者接種3劑mRNA或滅活疫苗,保護力分别為71.5%和42.3%。對于60歲以上人群,相關保護力分别為71.6%、50.7%。

若是完成2劑接種,疫苗也有不俗表現。

就預防重症/危重症而言:

20-60歲者接種2劑mRNA新冠疫苗,保護力能從85%(1劑)升至95.2%;該年齡段者接種2劑滅活疫苗,保護力可從60.9%(1劑)升至91.7%。

在60歲以上人群中,接種2劑mRNA新冠疫苗或滅活疫苗,保護力分别為89.6%和72.2%。

在預防死亡方面:

20-60歲者接種2劑mRNA新冠疫苗或滅活疫苗,保護力分别為96.4%和94%。

在60歲以上人群中,接種2劑mRNA新冠疫苗或滅活疫苗後,保護力則是92.3%和77.4%。

證明了,這兩種疫苗打3針能預防重症和死亡,保護力超97%!

圖檔來源于HKUMed

研究進一步比較了接種3劑和2劑的“相對疫苗效力”。

以滅活疫苗接種3劑:2劑為例,在20-60歲人群中,防重症的保護力會提高81.8%。對60歲以上人群而言,防重症/死亡的效力增加92.5%和92.6%。

這意味着,面對傳播力、免疫逃逸雙強的BA.2,接種3劑mRNA和滅活疫苗在防重症/死亡方面,皆效果顯著。

這也提示,完成3劑疫苗接種是應對奧密克戎疫情的必要手段。它能明顯降低病死率,降低疾病負擔,減少醫療擠兌。

證明了,這兩種疫苗打3針能預防重症和死亡,保護力超97%!

特區防疫下一步:面臨二選一

梁卓偉身兼特區政府專家顧問。在22日的釋出會上,他着重讨論“特區防疫下一步”。

他表示,特區政府和社會應在4月下旬前,在“前瞻性規劃”列出的2個選項中做出選擇,是繼續“動态清零”還是“走向風土病(地方性流行病)”。

證明了,這兩種疫苗打3針能預防重症和死亡,保護力超97%!

如果堅持“動态清零”,就需要做全民檢測。這有助于發現大量具有傳播力的“隐性患者”。

梁卓偉稱,“動态清零”的好處是可以令社會傳回第五波疫情前的狀态。但難點之一在于,全民檢測的最佳時機已過。最好的時機是2022年1月底至2月初,做3輪以上全員檢測。

同時,要考慮“全員檢測”後的确診者隔離,密切接觸者及次密切接觸者檢疫,以及如何應對一部分核酸檢測長陽者。此外,還要考慮更新機場、防疫酒店的檢驗檢疫,做到滴水不漏,避免再次出現防疫酒店“走漏”緻疫情大暴發。

另一個選項是“走向風土病”。做出這一選擇,要依賴較高的“混合免疫”。

“混合免疫”是指人群中有已打疫苗者、也有感染康複人士,他們擁有免疫保護,能預防(再次)感染病毒,以及防住院、防死亡。其先決條件是足夠多的人打夠3針或至少接種2針。

根據香港大學醫學院模型,截至3月20日,香港特區已有約六成群眾、即440萬人感染新冠,第五輪疫情高峰期已過。與此同時,疫苗接種不斷提升,目前12歲以上者1針接種率已超九成,打2劑者占總人口80%以上。這使得“混合免疫”具有實作可能。

如果選擇“走向風土病”,最大的防疫目标将聚焦在“三減”,即減重症、減死亡及減醫院負荷,確定入院人數不超過醫院管理局的承載量。要将死亡率降到最低,死亡例數盡可能減至零,“永遠是床等人,不是人等床”。一旦出現醫療系統将超負荷的端倪,就要加強或收緊防疫措施。

“選擇哪一種政策,都會有争議,我都留意到了。但在科學上,這兩個不過是早與遲之分。全世界科學家幾乎都同意,新冠病毒一定會長久留在人類世界,第6波疫情不能避免。”梁卓偉說,基于科學及公共衛生理論,在疫情可控的情況下,逐漸“走向風土病”,可能會比較安全。

證明了,這兩種疫苗打3針能預防重症和死亡,保護力超97%!

圖檔說明:疫情之下,香港特區群眾出現抗疫疲勞、抑郁、焦慮等情況。2022年1月,特區群眾抑郁率達到1/10。焦慮症狀比率達13%至14%。/HKUMed

“前瞻性規劃”資料顯示,如果沒有新型變異株侵入、資料不出現大規模反彈等,到4月21日,香港特區每日新增數會降至3位數,即千人以下。屆時,香港特區第五輪疫情感染數約為450萬例,死亡數為8,383人。

梁卓偉強調,自己的發言并非為特區政府做選擇,隻是希望盡早決策,社會凝聚共識,提前做好兩大準備,包括第一,提升疫苗接種率,60歲以上者鼓勵打3劑疫苗、70歲以上者兩劑接種率至少超90%;第二,確定抗新冠病毒口服藥的有效供應。資料模型顯示,抗新冠病毒口服藥的覆寫率達56%,每日入院人數約521人,接近醫療系統承受力的上限;若覆寫率達80%,每日住院人數約為377人。

根據“前瞻性規劃”,假設6月1日起特區全面開放,第6波疫情高峰期或于6月初首個星期出現,維持約2個月。該輪疫情累計感染數或達221萬人,累計死亡1540人。

“隻要終有一日決定、要慢慢放寬措施,就一定會有新一波疫情。”梁卓偉說。

參考文獻:

[2]Updates on Modelling the Omicron Fifth Wave.youtube HKUMed.

來源:醫學界

責編:鄭華菊

校對:臧恒佳

制版:薛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