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傷孩子的10句話,第2句你一定說過,請父母們嘴下留情!

01

最傷孩子心的十句話

“笨蛋,沒用的東西。”

告訴孩子:你不笨。

是誰給孩子貼上了“笨蛋”的标簽?如果你不想讓孩子成為“笨蛋”,請在平常之中賞識你的孩子,翹起你的大拇指,一句簡單的話,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說不行就不行。”

别耍“因為我是你爸爸/媽媽”的威風。

“獨斷專行”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懼怕不等于信服,尊重孩子的選擇,學會與孩子商量,聽聽孩子的建議。

“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沒有力度的話不要說。

别把父母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停止空洞的說教。尊重是最好的辦法,批評孩子時,注意不要傷着孩子,寬容孩子的“不務正業”,不要強迫孩子做他暫時不喜歡的事。

“住嘴,你怎麼就是不聽話。”

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從自己。

給孩子争辯的權利,培養有主見的孩子。學會與孩子說話,當孩子與父母頂嘴時沉默會更具震撼力。

“你如果考一百分,我就給你買......”

你如果……我們就……,以孩子的表現為條件作為目标與計劃。決定權在家長,而不是孩子。為孩子制定的目标應該是跳一跳能摸得到,要讓孩子知道,他們因什麼而可愛,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别把孩子的分數看得太重要。

最傷孩子的10句話,第2句你一定說過,請父母們嘴下留情!

“膽子也太小了,這有什麼好怕的。”

恐懼其實是兒童期的正常現象。

否定孩子的害怕等于否定孩子的自我,讓孩子産生無力感和挫敗感。當孩子感到害怕的時候父母倒不如像孩子一樣表現出膽怯,讓孩子知道害怕是多麼正常的感受,慢慢消除孩子心中的無力感。

“你又做錯了,怎麼這麼笨!”

“哎呀,你怎麼又……”充滿抱怨或無奈的話很容易脫口而出。允許孩子犯錯,給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失敗後的孩子更需要肯定。教育孩子是疏而不是堵,不要給孩子亂貼标簽,告訴孩子每天做好一件事。

“一看你就沒多大出息,将來......”

擺正期望的天平。

永遠不要對孩子說:你做不到。做一位自信的父母,孩子需要賞識,渴望被肯定,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去鍛煉,驅除孩子心中自卑的陰影。

“都是小孩子,你怎麼就不如别人!”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教育孩子不應統一模式,要因材施教,告訴孩子,成功不在于角色的大小。讓孩子成為優秀的關鍵在哪?讓孩子學會跟自己比賽,讓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長。

“就知道玩,一提學習就沒精神。”

喜歡玩是孩子的天性。

讓孩子把玩的心用在學習上,讓孩子在寬松的環境中學習,讓孩子适當地玩一玩電子遊戲,不可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力,玩出孩子的自信心。

不是我唠叨,是你沒明白!你還像個男孩兒/女孩兒嗎?聽見了,别再叫我啦!……

最傷孩子的10句話,第2句你一定說過,請父母們嘴下留情!

02

今天孩子最缺的4個方面

童年快樂的缺失

精神文化的缺失

親情溝通的缺失

成就感的缺失

03

給爸爸媽媽的5句忠告

1、成長比成功重要——輸得起的孩子最成功

2、經曆比名次重要——過分溺愛造成孩子無能

3、付出比給予重要——給孩子愛你的機會

4、對話比對抗重要——别跟孩子“較勁”

5、激勵比指責重要——欣賞孩子,告訴他“你能行”

教育孩子是個漫長又富有智慧的過程,請多用正面、積極的語言鼓勵孩子,少挖苦、諷刺,讓孩子在溫暖又和諧的家庭環境下健康成長!

附:

不懂喚醒孩子的内力,你累成狗也是徒勞!(不可思議的案例)

最傷孩子的10句話,第2句你一定說過,請父母們嘴下留情!

文|曲剛

寫這篇部落格源自于我最近和一位年輕媽媽的對話,這位媽媽來自四川的一個小城市,她無比愛她的女兒,她帶着12歲的女兒來北京向我學英語,在北京呆了半個月。學英語之餘她與我的所有對話幾乎都是詢問女兒教育的,能看得出,這位媽媽在努力把她對女兒全部的愛都轉化成最好的教育。

但最近她與我的一次談話,使我發現了她的困惑:别看她一心一意在為孩子尋找最好的教育,卻對教育孩子的大方向模糊着,她的困惑代表着中國當代父母對教育孩子的普遍困惑。是以我把與她的對話寫成部落格發表在這裡,以啟發更多的父母們如何愛孩子。

“女兒考上了哈佛耶魯,

我就算對得起她了”

這位媽媽很鄭重地問我:“曲剛老師,有孩子的這12年來我一直有一個很大的願望,就是送給孩子一個最大的禮物,這個禮物就是讓孩子上美國哈佛或耶魯大學,我這麼遠帶她來北京向你學英語,都是為實作這個大理想。可我一直不知道這個理想如何才能實作,您對教育問題研究的這麼深入細緻,我很信任您,您能不能幫助我設計出一個長遠的規劃來,協助我一步一步把女兒送進哈佛或耶魯大學?”

這位媽媽說上述話時表情是凝重的,姿勢是立正的,手裡拿着筆和本,她要記下我說的話。半個月來我對她說的很多話她都匆忙地記錄在了這個本子裡,這個本子(以及她包裡裝的所有本子)都記滿了她到處搜集來的教育方法,她的這些本子有多厚,她女兒的表現就有多優秀。

我曾經對她的女兒說:“你媽媽将來會給你留下一個珍貴的禮物,就是她現在每天寫的這些本子,長大後你一定要把媽媽的這些本子保管好,每當遇到困難時,看到它,感受到這種大愛,就沒有闖不過去的人生難關。”

然而此時面對這樣一個突然的問題——如何上哈佛耶魯,我卻一時語塞了,因為我自己也沒上過哈佛耶魯,怎麼給人家出主意呢?

我發愣了一會,突然找到了将談話進行下去的方法,我招呼這位媽媽坐下,給

她倒杯水,将氣氛放松,然後神情舒緩地問她:“你為什麼一定要把女兒送進哈佛耶魯,原因何在呢?” 反問她這個問題時,我心裡在想,一心要讓孩子考上哈佛耶魯的父母雖不在多數,但巴望着孩子考上清華北大等一流大學的父母不是比比皆是嗎?幹脆深入探讨一下父母的心裡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如何思考的。

面對我的問題,這位媽媽想都沒想地堅定地回答我:“世界上最好的大學是哈佛耶魯,讓孩子上最好的大學當然就是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了,若能實作這個願望,女兒考上了哈佛耶魯,我就算對得起她了,就算完成了對她的教育,今後我就再也不管她了。”

我笑着說:“你為了養孩子記了這麼多筆記,還會不管她?等着瞧吧,你一輩子都不會對女兒撒手的,将來她長大成家婚戀生子,你全會插手的,小心将來成對頭哦。哈哈!”

“女兒的優秀全來自

我這個媽媽的時刻監督和努力”

媽媽被我的話逗笑了,手裡緊握的筆松了下來。見她心情放松,我立刻說:“你女兒是最優秀的,這毫無疑問,就說來北京這半個月吧,她英語的進步比有些大學生還快,就憑她這個優秀勁一路發展下去,考個一流的大學還會困難嗎?她現在剛上國小六年級,等她考大學那會,沒準哈佛耶魯的分校都辦在你家門口呢,到時候沒準會有八擡大轎請你的優秀女兒上哈佛耶魯呢,你發愁什麼?哈!”

聽了我的話,這位媽媽并沒有輕松地附和着我笑起來,而是臉上掠過一絲難以發現的愁容。待我笑過之後,這位媽媽誠懇地說:“哎,曲剛老師,我承認我的女兒很優秀,我女兒在我們那個小城市都是出名的,要不怎麼敢放棄學校課程請假來你這學英語,因為學校的那點課程對她根本不是問題,耽誤半個月不礙事。可是有誰知道,女兒的優秀全來自我這個媽媽的時刻監督和努力,她上國小這六年來,我一時都沒有放松過對她的監管和督促,一時不管孩子的成績就會下滑,說實在的,我帶孩子已經筋疲力盡。她再長大些,上了中學後我真的就帶不動了,女兒現在就已經表現出來一點學習上的懈怠情緒,我很擔心将來有一天,她會逆反和停止不前,我就不知道到那時該怎麼辦了。”

“那你讓女兒一定要考上哈佛耶魯的想法又是怎麼來的呢?”我問她。

“哎,其實讓女兒考上哈佛耶魯也不是我的真心想法,我隻是不知道該找到一種什麼樣的方法能讓女兒的學習動力繼續保持下去,就挑戰哈佛耶魯吧,挑戰世界上最好的大學,我希望用最高的目标喚起女兒的動力繼續努力下去,一路不松懈。”

“那麼你對哈佛耶魯又了解多少,這兩所大學對世界的影響力如何?” 我繼續問。

“這……”,媽媽答不上來了,“我隻知道它們是最好的大學,很多成功的人都來自那裡。”

“那麼為了實作女兒上哈佛耶魯的目标,你每天都做多少努力?”我再問。

媽媽立刻說:“我現在全部精力都撲在女兒的學習上了,每天平均6個小時吧,我要照顧她的所有生活,每天送她上下學,每天放學後檢查完她的所有作業,每天監督她背論語國學什麼的,背英語單詞,一切忙完了都到晚上十多點了。”

“那你自己的工作呢?”

“我…… 我已經放棄工作了,全職在家帶孩子。”

……

(各位家長,我把和這位媽媽的對話完整地寫在上面,目的是讓您對照一下,你家帶孩子的情況是否也如此,如果也如此,或相似,我下面要說的教育診斷結果對您就帶有通用性了。)

沒喚醒孩子生命内力的

家長都不合格

這位媽媽講完了所有話後才發現我表情陷入安靜,她感到我好像并不是随便和她閑談,而是用漫談的方式把她帶入到了一個我事先設計好的結論裡,但她又不知道我想說的結論是什麼,是以她不多說了,僅試探地問我:“曲剛老師,我做的是不是很錯誤,有什麼錯誤您盡管說,我來您這學英語,一半也是沖着解決教育困惑而來……”

見鋪墊已完全成熟了,我單刀直入地說:“你在教育女兒上所做的一切犧牲和努力可謂可歌可泣,感天動地,但遺憾的是,你和很多很多天下父母一樣,在教育問題上忽視了一個最該做到的大問題——喚醒孩子生命内力的覺醒!”

這位媽媽聽了我講話本想立刻動筆就記,但聽到“喚醒孩子生命内力的覺醒”時她一下停住了,她被這個突如其來的奇怪名詞搞愣了。

我見時機成熟了就直接地說:“請原諒我把話說得非常直白,非常刻薄,甚至非常狠毒 —— 所有沒喚醒孩子生命内力的家長都不不合格家長,都是愚蠢的家長,都是葬送了自己又去高風險地賭注孩子的家長,搞不好還是殘害孩子的家長!

你要小心,你對孩子的一切犧牲和用心不見得能得到最好的回報,孩子不一定沿着你設想的哈佛耶魯路線走,孩子再大一些,上了中學,搞不好和你會陷入雙累、互恨的困難關系,就像無數中學生與家長的關系那樣,陷入互不買賬的僵局困境。”

我的話着實吓了這位媽媽一跳,她聽出我把她含辛茹苦的努力都否定掉了,她不解地期待着我将話展開說下去,期待我把内力、覺醒……什麼的都說個明白。

我一口氣地說:“按照我的心理問題研究心得,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有兩股力量,一個是我們表面上看得到的肢體力量,叫做生命外力,一個是我們表面上看不到的心理力量,叫做生命内力。人的肢體力量顯然是弱小的,即使是最有勁的大力士,他的力量也沒有一個普通的牛有勁,他所能舉起的重量也是有限的。

而人的心理力量一旦被喚醒,則是巨大無限的,就能改天換地,無堅不摧,勢不可擋。過去說一切人間奇迹都是人創造的,今天我告訴你,具體地說是由人的心理内力創造的。人的一生強大與否、成功與否、幸福與否、快樂與否,不取決于他的肢體力量,也不主要取決于他的知識力量,而主要取決于他的心理内力。”

我繼續說:“當代社會裡人們對教育的一個普遍錯誤認識是認為‘知識就是力量’或‘技術就是力量’,甚至過分畸變為‘考分就是力量’、‘名校就是力量’、‘出國就是力量’,并在這個方向上越走越遠,這都是因為人們普遍沒有意識到心理力量才是最強大無比的力量。”

“心理内力是上帝公平地安插在每個人身體裡的一股無比巨大的力量,它就像一塊無比巨大的核電池一樣存在于每個人的身體中。但上帝和每個人都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即沒有告訴人們這個巨大電池的存在,隻讓少數人通過受教育來激活和喚醒這個電池。

人所受的一切教育活動,都是在激活和喚醒人體内的這個巨大電池。如果最終沒有喚醒心理力量,一切教育活動就都是失敗的。而隻要能喚醒這個心理力量,則上什麼學,學什麼專業,到哪裡去上學,受什麼教育都可以。這就好像隻要能到達河的對岸,走什麼橋都可以一樣。”

“你教育孩子的最大失誤,就是把每天完成作業和将來考上哪個學校這樣的小目标當成了教育孩子的大目标,而沒有覺悟到通過教育活動喚醒孩子的心理内力才是教育的總目标。你和孩子所取得的一切驕人成績,都不是孩子心理内力覺醒的結果,而是你的肢體力量加上孩子的肢體力量聯合的結果,這兩股弱小的身體力量再怎麼擰到一起也大不到哪去,是以你們母女倆費勁九牛二虎之力也不過就完成個區區的國小生教育,并且連你自己都沒信心,這條費勁的路能走多遠……”

我的話讓這位媽媽既愣了又好奇地迷惑了,她顧不上記筆記,而是安靜下來默默地思索着,想找出什麼問題來問我,又一時找不出問題來。她想了一會問我說:“曲剛老師,按照你的觀點,所有成功的人士都是靠心理内力成功的,是嗎?”

“是的,不過我說的成功和你說的成功可能不太一樣,你說的成功可能更多指名和利上的成功,那種成功不一定非靠心理内力,靠關系,靠機遇也可成功,而我說的成功,指心内不弱小、有幸福感、有滿足感、有成就感、有自由、有尊嚴的成功,這種成功的人可能默默無聞,在名利上不張揚,但他們卻可以問心無愧地對自己說,一生幸福無憾。”

我繼續說:“你讓孩子上哈佛耶魯,說白了,不就是想讓孩子一生強大、安全、自信、幸福、自由嗎?那麼我告訴你,再有名的大學也不過隻是個牌子而已,而不是保險箱,隻有讓孩子的心理内力覺醒了,賦予她一生使不完用巨大力量,才是你送給她了一個最好的禮物。”

來源:圖文來源于網絡,侵删。

編輯:小黃

繼續閱讀